如果斯大林相信了警报,苏军严阵以待,德军进攻的结局会改变吗?

老周

摘要:1941年6月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由于斯大林始终不相信德国会这么早入侵苏联,所以苏联毫无战争准备,遭到了惨败。如果斯大林相信了德军入侵在即的警报,苏军严阵以待,那么德军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结局还会一样吗?

如果斯大林相信了警报,苏军严阵以待,德军进攻的结局会改变吗?

八十年前的今天,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了代号“巴巴罗萨”的进攻战役,全面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德军投入了152个师又2个旅,加上芬兰、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军队,总兵力高达550万人,坦克4500辆,飞机5000架,火炮4.4万门,分成北、中、南三个作战方向,在2000公里战线上发起了突然、全面进攻。

至7月9日,经过十八天的交战,在战史上被称为“边境作战”,德军在北线推进了约400公里,在中央推进了约600公里,在南线推进了约350公里,占领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全部,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大部,进抵列宁格勒接近地,兵锋直指斯摩棱斯克和基辅。苏军损失惨重,在边境地区的170个师中,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遭到重创,30万人被俘,损失火炮3000门,坦克2500辆,飞机2000架。而德军损失兵力还不到10万人。

苏军遭到了不折不扣的惨败,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斯大林的战略判断失误,他始终坚信德国的入侵最快也得到1942年,因此对自己情报机关(包括著名的间谍佐尔格、“红色乐队”等)以及英国发来的德军即将入侵的情报,都认为是英国要把苏联拖入战争的阴谋,直到6月18日、6月21日接连有德军士兵(其中有1人还是德共党员)叛逃,都向苏军报告了德军入侵在即。

6月21日午夜,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叫醒了睡梦中的斯大林,向他汇报了战争即将爆发越来越明显的迹象,在朱可夫的坚持下,斯大林才同意向边境地区各军区部队下达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但是当这个命令下达到各军区时,已经是6月22日凌晨2时30分,而德军的进攻将在两小时后的4时30分开始,显然这个命令已经为时太晚,苏军很多一线部队根本还没接到这个命令,德军的进攻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斯大林相信了警报,苏军严阵以待,德军进攻的结局会改变吗?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所以面对德军突然而猛烈的入侵,斯大林完全是被打蒙了,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即6月23日,代表苏联政府发表广播讲话,号召苏联军民奋起反击侵略者的,是外交人民委员(相当于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一直到7月3日,也就是战争爆发整整十二天之后,斯大林才第一次公开路面,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号召全体苏联人民抵抗侵略——这十二天里,斯大林完全陷入了自责、懊悔、惊慌,还有恐惧,甚至担心被苏联领导层以决策严重失误而罢免,有好几天都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仅仅只是如果,在八十年之后我们以架空的方式来假设一下,如果斯大林相信了德军入侵在即的警告,提前命令苏军进入一级战备,严阵以待,德军的进攻还会如此顺利,苏军的损失还会如此惨重吗?

首先来看看苏军的情况,1941年6月苏军总兵力约537.3万人,陆军303个师,455万人,海军34.4万人,空军47.6万人,拥有坦克2.3万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共计2万架。

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地区的部队,为5个军区,其中陆军170个师253万人,空军25万人,海军22万人,装备坦克1.4万辆,作战飞机1万架,火炮3.8万门。

就以苏军西部边境的部队和进攻的德军相比,虽然人数上苏军处于1:1.8的劣势,但坦克数量是3:1,飞机数量是2:1的优势,表面上看,这是一支实力相对可观的武装力量,但实际上却完全可以用徒有虚名来形容。

人员方面,苏军由于此前大清洗的后果,大批优秀的军官尤其是中高级军官被清洗,空缺只能由原来的低级军官火箭式提拔来补缺,但这些新上任的军官,缺乏系统的培养和职务相适应的经验,可以说大部分都是不称职的,除了机械执行上级命令,别无长处。指挥员如此,基层兵员的情况也不乐观,部队普遍缺编,因此苏军在1941年5约曾紧急动员50万预备役和军校学员补充部队,但到战争爆发时,这些补充兵员大部分都还没有到位。

如果斯大林相信了警报,苏军严阵以待,德军进攻的结局会改变吗?

装备方面,虽然坦克和作战飞机的数目看起来很庞大,但绝大部分都是老旧落后装备,以坦克来说,西部边境地区总共1.4万辆坦克中,先进的T-34只有900辆,KV-1重型坦克更少,只有区区500辆,这两款先进坦克加在一起也只有坦克总数的10%。作战飞机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西部边境的1万架各型飞机中,新型战机才只有1500架,只占总数的15%。

编制方面,苏联虽然在德军闪击战的惊人战绩和装甲集群部队强大突击力的刺激下,在1940年9约开始组建机械化军,每个机械化军下辖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编制兵力3.6万人,坦克1031辆。到1941年6月已组建了29个机械化军,其中20个部署在西部边境。只是这些机械化军人员、坦克都没有达到规定的编制数量,而且由于刚刚组建,缺乏必要的训练,更没有实战经验,而且汽车、油罐车和配属炮兵都明显不足,根本不能和德军的装甲师相提并论。

军事理论方面,苏军杰出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曾经提出了“大纵深突击”理论,和德军的闪击战其实是异曲同工,但随着图哈切夫斯基被清洗,他的军事理论也遭到批判,即便组建了类似德军装甲集群的机械化军,但在具体战术运用上,还是从属于步兵,只是一个肤浅的表象,根本没有领会装甲部队大集群大纵深突击的精髓。所以,苏军的军事理论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地战和利用数量优势拼消耗的低层次上。

如果斯大林相信了警报,苏军严阵以待,德军进攻的结局会改变吗?

反观德军,虽然坦克、飞机数量少于苏军,但性能上领先不少,而且坦克兵、飞行员训练有素,都具有实战经验,战斗力大大超过苏军。尤其是在闪击战理论的指导下,更是将装备和部队的战力都发挥到极致。经过波兰战役、西欧战役的磨砺,德军闪击战的理论和实践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坦克连到装甲师,再到集团军,各级军官对闪击战的运用都了然于胸。空军、装甲兵、炮兵、步兵、工兵各军兵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已经十分默契娴熟,可以说1941年6月的德军,是整个战争中战斗力最鼎盛的巅峰。

在具体作战中,即便苏军有所准备,但面对德军先是空中突击,夺取制空权的战法,就算西部边境地区的空军能够及时升空迎战,面对德国空军再性能和飞行员素养的双重优势下,也依然会被德军吊打,最多不过是比历史上大部分飞机还没来得及升空就被摧毁在地面上,场面上好看一些而已。

接着德军勃兰登堡部队穿着苏军军服渗透或空降进入苏军战线后方,四处破坏通信、交通,袭击指挥部、军火库等重要目标,制造混乱……这种战法也是苏军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大清洗后火箭提拔上来的军官,只会机械执行命令,面对这种状况,基本上就是束手无策完全不知应对,毫无疑问整个苏军的指挥、通信体系会很快陷入瘫痪。

最后,德军最锋利的战刀——装甲部队出动,雷霆万钧催枯拉起地突击,苏军战力羸弱的装甲部队,显然不是对手——参考基辅战役中苏军最精锐的机械化军被碾压的战例,此时的苏军机械化军根本没有和德军装甲部队对决的实力。而苏军步兵单位又缺乏足够的反坦克炮,对于德军装甲部队更是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所以,就算苏军有了准备严阵以待,边境作战的失败结果依然无法改变,唯一能有不同的,就是苏军的抵抗会给德军造成更大的损失,仅此而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斯大林   装甲师   德军   闪击战   苏联   严阵以待   作战   装甲   警报   军官   边境   坦克   空军   部队   命令   结局   飞机   机械   苏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