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文 | 月半悦读

电视剧《叛逆者》自播出之后,虽然大受欢迎,可网友评价却也是褒贬不一。

该剧的爆火,既有央视这个平台带来的优势,也有演员组合上的优势。

大IP,老演员,再加上年轻明星,保证了质量,抓住了流量,聚焦了一众颜控的目光,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和场景,因此才会深受追捧。

然而,这些并不能完全抵消剧里偶尔出现的逻辑混乱和漏洞不断,那些在“神剧”边缘疯狂试探的剧情,也让人败尽胃口。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不过,看过原著之后,对于这些槽点也多少能够理解。

毕竟,畀愚的这部作品写得过于冷静克制。

精悍的情节,简练的剧情,让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却很难撑起一部四十多集的电视剧剧情。

所以,让人总会想着,如果把《叛逆者》拍成电影会怎样?

原著里的情节转换,剧情发展,拍成条理清晰的电影的话,势必会比电视剧更说得过去!

01、电视剧的精心设计和漏洞

怎么把原著里简短的情节给扩展开?这绝对是电视剧改编时的一大难点!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全书也就七十多页内容,所有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十多个,增添人物和剧情就理所当然了。

于是,就多了陈默群和王世安这些原著里没有的角色,也靠着这些人物展开了剧情,并成功组成了全剧里的“F4”组合。

“拽王”陈默群,“卷王”林楠笙,“狐王”顾慎言,“摸鱼王”王世安。

站长陈默群忙着冲业绩,忽略了团建,结果把自己给搞了下去,重回职场时又落入陷阱,最终当了投敌叛国的汉奸,遭人唾弃;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新人林楠笙初入职场,“内卷”到让人心疼,没黑没白的工作,却不知道搞好同事关系,即便入了领导的眼,却也扎了同事的心;

主任顾慎言功勋卓著却无心主业,看似淡泊名利谨言慎行当闲差,实则专职副业老谋深算搞情报,在刀尖上跳舞,于夹缝中求生;

副站长王世安一介摸鱼的社畜,却深谙职场规则,既能忍辱负重,也能伏低做小为领导背锅,找到机会就痛下杀手搞掉领导,自己开始翻云覆雨的瞎折腾。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这是剧里融入了谍战的职场戏,也是广大社畜们看后最深有感触的地方。

这几个人物形象设计得很巧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可很多细节,就有点顾头不顾尾了。

比如,顾慎言都被怀疑是“邮差”了,还频繁和老纪见面,虽然那些情节挺紧张刺激又不乏温情,可也总有点儿说不过去。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再比如,林楠笙和朱怡贞在陈默群那里都是有备案的熟面孔,却代表军统和中共执行暗杀上村净的任务。

虽然原著里也有这个暗杀情节,可细节和逻辑安排明显更加合情合理,而剧里的这个情节就太糟蹋观众智商了。

还有,投敌叛变的陈默群带人直捣军统上海区总部,王世安携众逃亡时的场面,这无疑是把观众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了。

这些漏洞百出的地方,一个把握不好过了度,就足以把一部谍战剧推向神剧烂片的地步,也经受不住观众的眼光考验。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所以,这部剧收视一路飘红,当然它的可取之处,可也不是说没有缺点,和以往的经典谍战剧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剧里,林楠笙这个男主角的戏份是撑不起剧情的,即使原著里,他走的也是顾慎言为他安排好的路。

我最喜欢书中的两句话,一句是老纪嘴里的左秋明:“他不是为谁工作,他只是在尽一名中国特工的职责!”

一句是林楠笙回答朱怡贞关于他真实身份的询问:“我是你们当年费尽心机想让我成为的人!”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大家看电视剧,都在找“邮差”,还有“邮差”不止一人,人人都是“邮差”的说法,总是有点泾渭分明,个人英雄主义的感觉。

可是看完原著,却发现两者要表达的思想好像并不一致。

书里要表达的是,背叛与坚守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也不是陈默群、王世安等人的那种逐利本性。

畀愚在作者谈里说到,他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顾慎言和蓝小姐,因为他们在更广泛地诠释着背叛与坚守的意义!

02、坚守和背叛的意义

原著里的顾慎言,身份来历更加不简单。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他曾在二十岁时,前往法国留学,并在那里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回国后又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还曾参加过两次东征与北伐。

可在1927年清党的时候,他在上海选择脱离总共,随戴笠加入旅行社,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后来,他成了特训班的教务主任,把无数的热血青年培养成党国的特工,包括林楠笙和左秋明。

1941年的11月28日,汪伪政权的清剿下,军统在上海地区的十个部门、八个行动队、五个情报组全部暴露。

顾慎言却在接到撤回重庆的命令后,选择违背戴老板的意志留在了上海,到杭州和南京招募新的人员,重新在上海铺开情报网络,并选择和中共合作。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对此,他的解释是:任何组织一旦把忠于个人或某个集团作为精神支柱,今天的悲剧就在所难免。

为了受了枪伤的林楠笙,他孤身前往76号,找到丁默邨威逼利诱,让他帮忙周旋,救了林楠笙一命。

可丁默邨的话,也戳中了顾慎言的软肋:“慎言兄,你本质上还是个共产党人。”

然后,他中转到香港,安排好了林楠笙、孟安南的后路,才回到重庆。

这些记录都留存在军统局的档案里,可他还有没有做备案的记录。

他在途中,曾经去过广西南宁的监狱,看望了一个他不该看望的人,并在回到重庆后,第一时间就让人把这个情报转给了曾家岩五十号。

“我只是想让他能早日回国组织越南的对日反击,从兵力上牵制住日军,从而减轻我们远征军在缅印战场上的压力。”

那个不该看望的人,是他留学法国时的同学,一个越南人,曾用名:阮爱国、李端、胡光、秋翁,现在叫胡志明。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他的这次自作主张的行动惹恼了戴老板,被斥责为背叛党国,还被软禁了起来,对外却说是对他在上海火烧湘湖大厦的惩罚。

顾慎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一句:“我的一生是失望的一生。”

对于他自己来说,“叛逆者”是不被信任的,可他却为了心中坚守的信念,尽一位中国特工的责任,选择了一再背叛!

蓝小姐这个人物也很特别,她因为丈夫死于日本人的轰炸,做了军统的特工,后来却又因为儿子被留在上海,而选择潜回沦陷区,成了军统的通缉犯。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最后,她明知林楠笙要做的事代表什么意思,家仇国恨的驱使下,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老路,舍命帮他完成了计划。

他们这些“叛逆者”的故事,后劲更加意蕴悠长,在历史被遮蔽的地方,闪现着伟大的人格光芒!

03、坚守信念,成全大义

林楠笙和朱怡贞的感情走向,是剧里的一大卖点,花了很大的笔墨去铺展,借以展现林楠笙的成长与转变 。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而原著里,林楠笙痛失所爱,遭遇同学左秋明的悲壮牺牲,又时刻经受着死亡的威胁。

“那颗射入他脊椎的子弹,同时伤及了他的中枢神经,它会让人慢慢失去知觉……”

面对生离死别,血肉消磨,他选择接受和忍耐,靠着酒精麻痹自己钻心的疼痛,哪怕“很多时候,他甚至盼着就这么一头倒在桌上,慢慢地死去!”

为了蓝小姐,他选择和中共合作,回到上海后,他见到了死而复生的恋人,两人之间却如隔山海。

家庭、党派、残躯,如影随形的死亡威胁,让他即使知道朱怡贞和孟安南是假夫妻,也只能止步不前。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最终为了给蓝小姐一个庇护之所,选择和她结婚,就像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寒夜里相互取暖。

可蓝小姐牺牲后,林楠笙彻底陷入愧疚个自责里:

“一下子他像被抽干了血那样倒在床上,无力地蜷缩着身体,一动不动地睁眼瞪到天明,还是一动不动地蜷缩着,如同死了那样!”

师长、友人、知己相继离去,爱人近而不得,身体和心里的伤痛折磨下,信仰和背叛的抉择之后,他为国家送出了比生命更重要的足以扭战局的情报。

解放之后,他避居一个小镇,教书度日,却被老纪请回上海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找出潜伏的特务。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在那些靠着烈酒也难以入睡的夜里,他在街上游荡到天明,到了朱怡贞的单身宿舍,站上一会儿,看一眼那扇亮着灯光的窗口,然后回家继续喝酒。

直到最后,他在电车上晕倒,医院的病床前,朱怡贞一声不响地削完一个苹果,一片一片地喂进他嘴里。

“林楠笙想坐起来,可是肌肉不听他的使唤。他只能直挺挺地看着眼前的女人,想了想,说,还好,我还是见到了你。”


《叛逆者》在“神剧”的边缘不断试探?或许它更适合拍成电影

经历了精神的悲痛,肉体的折磨,心灵的抉择,林楠笙选择了坚守心中的救国信念。

他在时代的悲怆里找到了信仰,成全了心中的大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叛逆者   军统   党国   邮差   重庆   原著   上海   特工   情报   边缘   情节   剧情   小姐   电视剧   人物   地方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