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艳烈,花落无声—法国女画家萨贺芬从仆妇到天才的传奇人生

《花落花开》是囊括第34届法国恺撒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在内七项大奖的法国文艺传记片。讲述的是法国天才女画家萨贺芬·路易(Séraphine de Senlis)困顿而激越的艺术人生。

说实话,观影之前对法国素朴派(又称稚拙派)具有世界声誉的女画家萨贺芬·路易我一无所知,如果没有这些炫目的奖项加持,我恐怕没有兴趣观看这部艺术影片。

花开艳烈,花落无声—法国女画家萨贺芬从仆妇到天才的传奇人生

01

影片最初的画面,出现的是法国清新恬静的原野风光。相貌平凡、身形臃肿的中年妇女萨贺芬提着竹篮踽踽独行。撩起裙裾爬上树干,长久眺望远方,脸上现出陶然的满足神情。原野一片青翠。

导演就是用这样的画面为这部完全脱离时下流行元素的影片打下基调。

安美而宁谧的片刻只是萨贺芬抵御生活压力、缓释内心焦虑的个人方式。在真实的生活中,她是一名卑微的清洁工,衣食所需都要靠每日身兼数职的不停劳作才能维持。没有父母亲人,没有婚姻家庭,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稳定的工作。在人群中,她渺小卑微如草芥。

没有人知道,这沉默寡言的仆妇,内心沉潜深埋的艺术激情。结束每日辛苦的劳作,蹑足躲避房东催要房租的谩骂,在逼仄的租住房内,烛光之下,她铺展开画具,轻声歌咏着开始作画。这是生存唯一的愉悦所在。在画板上,绮丽的花朵繁盛绽放。累累果实浓艳拥簇。她望着它们,内心无以言喻的欢愉使她纵情高歌,忘却了暗淡与不如意的处境。

她的思维,每日沉浸的都是如何画出更具内心神性的画作。可以日食一餐,可以忍受无火的寒冬。可是每当从雇主侮慢的手中拿到工钱,她步态踉跄地穿过街市,头一件事是走向小店,用微薄的铜币换取绘画所需的物品。夜晚滞留在教堂内,只为了收集蜡烛的融脂,还有动物的鲜血,草汁,将它们捣碎融合在一起,用来制作只有她掌握技术的神秘颜料。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物质的窘迫,也许是来源于某种艺术的信念,可是她的画作,那些瑰丽的色泽,因此彰显出一种极致的艳丽。

花开艳烈,花落无声—法国女画家萨贺芬从仆妇到天才的传奇人生

02

机遇随着德国艺评收藏家威廉·伍德的到来而降临。无意看到的一副苹果静物画引起这位异国收藏家的瞩目,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它竟然出自每天为自己清扫房间的中年仆妇之手。威廉·伍德买下了萨贺芬的所有作品,他决定引导这位无名艺术家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萨贺芬的希望尚未成形便被现实粉碎。第一次世界大战骤然爆发,战乱中威廉·伍德匆忙逃离法国,但离去之时,他郑重地嘱托她,你要一直画下去。要相信自己的才能。

他逃避了战乱,生活优裕,同妹妹和儿子一同生活在优雅的艺术世界中。他不会知道,在这之后的十多年,一贫如洗的萨贺芬是如何生活过来的。日显老态的萨贺芬依然靠清洗和打扫维生,忍受着雇主的挑剔。长期卑微无望与不受尊重的生活使她日益冷硬与倔强。接受他人的食物也不道谢,拿了便走。好心的女邻居为正在作画的她端来热汤,她眼神温热地收下,说,我明天再吃,今天已经吃过了。你走吧,我还要忙。

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1927年重返法国的威廉·伍德,在桑立斯之友艺术社的画展上,故人相逢般看到萨贺芬的两幅植物画作。依旧是熟悉的风格与笔触,不同的是,在他眼里,历经锤炼的她已是笔触洗练成熟的真正艺术家。他激动地找到她,决定在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她举办画展,成为独立而不受经济困扰的著名画家。

所有来访的艺术人士都被萨贺芬的画作震慑。没有人体景物,没有曾经被定义过的一切画法,只有变形的植物昆虫与花朵果实的组合,其间点缀有眼睛与羽毛的图案。浓烈的用色,繁复的装饰性风格,略显诡谲,令人屏息的美。仿佛某个夏日清晨遗落的梦境。弥散着一种无从把捉的悸动与忧伤。

花开艳烈,花落无声—法国女画家萨贺芬从仆妇到天才的传奇人生

从来只与贫穷与清冷为伍的萨贺芬从未享受到如此被人关注的盛况。她面颊绯红地展示自己的画作,听到称赞时眼神闪亮。来宾为她拍摄照片时,她扶着自己的画作眼望上方。当被要求注视镜头时,她说,我的灵感来自上天,是上天要求我这样去做。

03

萨贺芬对生活燃起崭新希望。她用伍德提供的钱订购厨具,别墅,甚至婚纱。内心焕发的激情使她时刻准备投身于一段崭新的人生,甚至爱情。

可是经济危机已席卷世界,伍德的破产使似乎已握在掌中的水晶球幻化为肥皂泡。半生与命运奋力抗争的萨贺芬,再也无法承受这巨大的落差。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被关进精神病院。不再关心自己画作的命运,它们的散失抑或展出,再也无法引起她的关注。她内心的光已熄灭。再也无法重燃。

伍德的种种努力,对于她已经无用。他所能做的,只有为她争取到独立的疗养房。玻璃门外就是绿色的草坪。她惊诧地打量着这一切,扭开门锁走出去,在树下的椅子上坐下来,享受微风与内心彻底的宁静。

花开艳烈,花落无声—法国女画家萨贺芬从仆妇到天才的传奇人生

04

这部影片的原型萨贺芬于1864年出生于法国瓦兹省阿尔西,父亲是钟表匠,母亲为牧羊女,从小在学校与广阔的牧场中长大,自1882年起长居于小镇桑利斯。从未得到任何引导,她顺应内在的自然天性拿起画笔。大概童年终日徜徉于原野之中的经历在生命中的浸润,她的画作以树叶,果实,羽毛,昆虫等自然生物为主。

然而它们诡谲的形态与绮丽的用色仿佛来自梦境中的临摹,从未出现在尘世的画作之上。

萨贺芬在成名之前一直以帮佣为生,而她被发掘的过程颇为传奇。1912年寓居于瓦兹省桑利斯小镇的德国艺术收藏家威尔罕姆·乌迪到邻居家中作客,墙上的一副风格独特的挂画引起了他的注意。起初他断定这幅画必然出自一位知名画家之手,谁知一问之下,他惊异得知作者竟是邻居家每日闷头洒扫的清洁女佣人。

威尔罕姆·乌迪被这种完全在他的经验与审美之外的神秘画作倾倒,他决意将那沉默寡言的仆妇与她的画作一起推向世界。在他的大力举荐与赞助下,1927年萨贺芬成功地首次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并一举成名,短暂地享受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好景不长,三年后法国的经济大萧条累及威尔罕姆·乌迪,他被迫中止对萨贺芬的赞助。原本寄望于人生再创辉煌的萨贺芬因此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那里了此一生。

花开艳烈,花落无声—法国女画家萨贺芬从仆妇到天才的传奇人生

不知道在她余生混沌的精神光影中,可还曾有过斑斓绮丽的色调闪现?

这位画坛堪称开派宗师的一代天才女画家辞世之际身旁一无亲友,被孤独地葬于当地一座公墓之中。

05

据说影片高度还原了那位素朴派艺术大师困顿而又激越的艺术人生。女演员尤兰达•莫罗的表演无疑是成功的。她的眼神,是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艺术家特有的动物般的天真与莽撞。阴郁的表情,可以看到内里暗烧的激情之火。如果不是用于点燃画布,便是通往爆发与疯狂。

在网络上搜索她的画作,那些如今高踞艺术殿堂或者国家级美术馆中的经典作品色彩艳丽,充满着怪异的美和饱胀的生命力。还有那些神秘的眼睛与羽毛。那种无法言说的跳脱与令人不安的美使我确信那并非经验的习得,也不会是某种艺术流派的传承,而肯定是一种原始天性的自然流溢,如同歌到喉中,乐感在指间饱胀,不把它们唱响弹出就会感到屈抑感到痛苦一样。

花开艳烈,花落无声—法国女画家萨贺芬从仆妇到天才的传奇人生

这使我想到对着黄昏天空中的鸦群对着腹部开枪的梵高,还有终生在疯狂与崩溃之间徘徊的天才诗人兰波。他们困顿而激越的共同命运使我确信,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被选中的”。那种在血液中涌动着的激情,像搁浅的人鱼渴望着海。如果得不到的话,即便是看上去具有液体形态的燃烧着的油也可接受,他们奋力跃入,在火中纵情歌唱,疼痛与毁灭使歌声纯美如同被天使轻吻。

他们安于这命运,如落叶与自己的影子交叠。

即便曾经的激越与奋争,热爱和眷恋,最终化为海水般深潜的静默。

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仆妇   女画家   法国   路易   激越   花开   画作   困顿   收藏家   绮丽   画展   艺术家   天才   内心   影片   传奇   人生   艺术   世界   贺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