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引擎二 精神世界狂想曲 关于人类意识概念和虚拟基因的提出

一、意识的形成

演化引擎二 精神世界狂想曲 关于人类意识概念和虚拟基因的提出

形成人类意识的大脑结构

意识是大脑思考的产物,大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十分复杂的生物现象,它没有具体的形态,却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大脑对自然界的感觉是在一系列生化反应作用下,形成的反射。因此物质世界是意识的基础,而意识又对物质世界有反作用,形成一对类似于自然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在食力和性力的驱动下,逐步发展了复杂的语言。虽然语言在动物世界普遍存在,但只有人类的语言才能表达复杂的意识,从而使人类这一群居属性的动物具备了交流和沟通的高级能力,进而加速了演化的速度。在劳动中学会了制造从简单的木器到石器到更为复杂的劳动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能力。

二、虚拟基因及其组成

演化引擎二 精神世界狂想曲 关于人类意识概念和虚拟基因的提出

最初的虚拟基因比较简单,主要有利于基本的生存和繁衍,如初级的人类语言和组织形式。随着对大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虚拟基因朝着更高级阶段演化,因此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形成意识后,人类逐步具备了思考能力,不断提高意识的境界,能设计概念并根据想象构造故事,而且这种能力与生物基因一样具有生存和繁衍的特性,本文称之为虚拟基因(Virtual Gene,简称VG;对应于生物基因Biological Gene, 简称BG),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意识产物。

人类文明的范围极其广阔。凡是独立于生物基因之外的无形意识产物都是伴随人类演化而形 成的文明,比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各种组织构架。教育承担了虚拟基因的传承重任,科学技术扮演了改进虚拟基因的重任。

虚拟基因决定了人类的行为规范。在一定范围内生活的人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同的虚拟基因,如果说生物基因驱动人类必须干什么,那么虚拟基因约束人类不应该干什么,鼓励应该干什么。

虚拟基因的特性除了和生物基因相同的传承性外,还有以下特点:

1、可变性。时间、地点不同,虚拟基因是可变的。

2、非一致性。是地理、种族、宗教、和政治的产物,在全人类表现为非一致性,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3、个体唯一性。每个个体的虚拟基因也不完全相同。

4、后天性。是意识形态的产物,非天生所有,是人在群体环境中逐步养成。

产生虚拟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每个人都以BG为导引则无法形成秩序,而无序的群体最易受到生存的威胁,因此但凡群居型动物都会有行为规则的限定,以保证种群延续。人当然就利用其高智力设计出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完善的虚拟概念,让群体中的个体必须遵守,如此就产生了这个群体的非物质基因---虚拟基因(VG)

政治制度决定了群体、国家的组织构架。

文化制度决定了行为规范。

经济制度顺应了金钱的运转。

宗教制度丰富了精神世界,坚定了信仰。

伦理制度决定了价值标准。

法律制度约束人类的行为条文规定。

教育:认识了自然规律、知识和虚拟基因的传承。

科技: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手段。

艺术:让美感动人类自身。

......

明晚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基因   意识   人类   狂想曲   构架   行为规范   产物   大脑   群体   个体   宗教   物质   概念   动物   能力   语言   精神   生物   引擎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