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暑期娱乐指南#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如果看过《守护解放西》和《冲呀,蓝朋友》,你一定会对《你好,儿科医生》的画风相当熟悉。沙雕、可乐,调皮的后期,让人哭笑不得的人间万象。时不时还会戳中你的心房,击溃柔软的防线,感恸得一塌糊涂。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对医护行业倍加关注。国产电视、综艺、纪录片,都开始瞄上医生群体,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人间世》、《手术两百年》是摄制水准很高的专业讲述,纪录片《中国医生》、《生死金银潭》《生生》,都是第一手的观察、记录。

医院呈现的是社会纷杂、生老病死,从患者的小家,到医患关系、医生职业,每个方面都有道不尽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医疗题材的国产纪录片,即便是拍摄和剪辑不够娴熟,也总比电视剧好看:因为现实的医院,每天都在上演各种起伏悲欢,精彩跌宕的剧情,是编剧想破脑袋都造不出来的。

可以说,医疗领域,是纪录片的黄金题材。但就是因此,我们对它,才有了更高的期待。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你好,儿科医生》,让人眼前一亮。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你好,儿科医生》没有苦大仇深,门槛不高,气氛轻松,一扫我们对于医患关系的固有印象。这首先跟儿科这一细分科室有关。就诊的对象是新生儿、孩子,他们没大人这么多世故。但同时,天真烂漫、不识愁滋味又与病痛、伤害,形成天然的矛盾冲突。

各种千奇百怪的险情,不少出自孩子的调皮、无知,拉链头塞进下体、撑衣杆叉伤脖子、吃花生米被噎到,包括被鱼咬伤,这种在病历系统都没有的诊断类别……配上相当鬼畜的字花后期,《你好,儿科医生》呈现的诊情,居然让人觉得好笑。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应付一个孩子已经精疲力竭,更何况,一天面对上百个孩子。各种刁难、不配合,医生也会无可奈何。

在《机智的医生生活2》,耐心十足的儿科医生安政元,也曾对一个不愿意拆线的男孩,使不出解数。饶是父母耐心开导、大声呵斥,各种方案都用遍了,男孩就是没法配合,一掀开衣服就哇哇大叫。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类似的情景也见于《你好,儿科医生》,这些孩子的恐惧,主要在心理上,真到了检查、打针、做手术,反而不觉得痛。他们就是怕未知,无法接受不曾发生的治疗。

于是,儿科医生的水平,首先体现在对待孩子的耐心和技巧上。宝宝见到就哭的光头医生李勇,特地准备了一抽屉的法宝:如果玩具不管用,他就戴上熊猫头套,化身熊猫医生。连放两大招,把孩子拉到自己面前。

还有各种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把压舌板说成是冰棍棒;做手术时聊天、讲故事,跟学霸对唐诗、陪才艺宝宝唱歌、与“机灵鬼”玩“猜一猜”……严肃的医院瞬间温情,看得人嘴角上扬。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人小鬼大的精灵,让儿科医生既感到头大,又觉得有趣。这就是孩子带来的魔力:高分贝的音量能带来聒噪,他(她)突如其来的聪明和温暖,又热情得让人猝不及防。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者的特别,孩子的病情,常常从侧面体现了家庭的养育方式和亲子关系。比如,让儿科医生叹息不止的治病土方成了笑料:发高烧的孩子,额头上涂了厚厚的鸡蛋白;39度多还被包着厚厚的被子;还有刮痧、贴膏药的……

无辜的娃,搭着调皮的字幕:“咱是不是亲生的”,让我们看到了儿科医生工作的辛苦,充满了枯燥、重复的真实。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你好,儿科医生》甚至还展现了鸡娃的家长,无意中带来的严重伤害。比如,有个才三岁的男孩,已经被虎妈给报了各种辅导班,英语、钢琴、美术、平衡车……孩子不堪重负,常想借口逃课。这一天,妈妈下定决心,要来点狠的,治治孩子。

她猛踹孩子的小丁丁,正中了关键部位系带,这可麻烦了,或许影响到他长大后器官的功能。

就医时,医生看到这么棘手的情形,都有点急了,他不相信家长是有意为之,还想帮她找补:你本来是想踢他屁股的吧……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片中,有负责的儿科医生对家长提出严厉的批评:你要看管好孩子,意外伤害很多是可以避免的。这种境况,超出了我们对一般医生的职业认知。也显示了这个行当对医德的高要求。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优秀的儿科医生不但医术精湛,还能敏锐地觉察家庭关系,善良的医者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比如,8岁孩子怕花妈妈钱,不想动手术。医生李勇就把他叫到一旁,耐心聊,谈到自己相似的经历,差点因为贫穷放弃掉改变一生的努力。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这也是《你好,儿科医生》相较同类纪录片更为出色的地方。它更多立足点是人,而不是从专业本身。

《你好,儿科医生》当然会展示疑难杂症的应对,高水准医生三下五除二的精湛医术,雷厉风行的工作举止,果敢、不怕担责的行医风格。但它让人眼前一亮、触动观众心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很细腻地抓住了一些情感点:老一辈因为孙子的病费钱,苦头婆心地想劝儿子放弃治疗;父母因陪伴不了孩子而愧疚、自责;实习医生因为害怕老医生而胆怯;再牛的主刀医生也会猛汉落泪……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片中的脆弱、委屈、恐惧……这些很低落、很down的情绪,反而让观众觉得亲切。毕竟,在疾病面前,在社会的烦扰面前,人总不可能时时都是强者。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在这个倡导生育的时代,中国儿科医生的数量缺口,超过20万。目前中国儿科医生的数量约为12万人,仅占全国300万医师数量的4%。

就像近年来越来越火的育儿综艺一样,儿科医生这个题材,无异是给这个社会风口的纪录片领域,开了一道窗。

如果没猜错的话,以后几年,关于孩子的国产节目还是层出不穷,但像《你好,儿科医生》这样接地气又亲民的节目,却不一定能复制出来。

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域和人性格的不可复制。《你好,儿科医生》讲的是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医生的故事。长沙的娱乐精神,我们耳熟能详。操盘《你好,儿科医生》的团队,就是《守护解放西》和《冲呀,蓝朋友》的制作团队。从制作风格,到拍摄对象,三部片子展现了相当难得的相似性。


接地气的国产《机智医生生活》,这片居然还没出圈?

这种大咧咧又自嘲自愈的姿态,并不适用于全国所有的儿科医生和制作团队。因此,比起那些技术娴熟的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显得有些粗糙,但我仍然觉得,它独特的气质,能盖过它的缺点,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儿科医生   医生   熊猫   长沙   医术   机智   纪录片   中国   调皮   题材   患者   耐心   你好   面前   关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