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大年初一,给大家拜年了!顺便跟大家聊一部特别应景的片子——《过年》。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这部影片于1991年2月12日上映,到现在刚刚好30周年。


那时,葛优还没成为戛纳影帝,李保田还未因“刘罗锅”和“喜来乐”爆火,六小龄童在片中罕见地“演了个人”,赵丽蓉老师尚未成为春晚“顶流”……


正是这么一个全员皆为宝藏演员的剧组,成就了这部国产经典。


不论何时重看,它都是影史里最值得反复回味的贺岁片。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影片改编自舞台剧《大年初一》,讲述东北程家老两口在羊年春节期间的遭遇。


片中对于东北过年习俗的捕捉,一秒钟唤起北方孩子的记忆——


比如跟着大人赶大集买年货,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包饺子时藏个硬币讨口彩,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给长辈磕头拜年讨压岁钱,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白天去高跷队里凑热闹,晚上在街头放烟花,一不留神就命中过年的各种迷之禁忌。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当然,还有年年都搞不清到底该怎么称呼的亲戚们……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开启贺岁片市场之前,《过年》已经捕捉到了贺岁片的精髓。


甚至可以说,它和李安的《喜宴》不分伯仲,从两个方向呈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喜怒哀乐。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影片不仅摘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还走出国门,拿下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代表中国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赵丽蓉更是凭借此片,拿下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中国首位国际A类电影节影后。


当然,真正能理解《过年》精髓的,还是咱们中国人。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在110分钟的故事里,影片精准地将程家一家13口的各种抓马,一一铺陈开来。


大年三十这天,身为一家之主的老程从外地务工归来,带着辛苦赚的钱和年货,和老伴准备迎接子女们返家。


然而忙活到晚上,五个孩子半个人影都没见到,老两口五味杂陈地度过了除夕之夜。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第二天,熊孩子们陆续回到家中,他们打着给父母拜年的旗号,实际上各怀鬼胎。


大儿子老实内向、淡泊名利,放着教育局长的官位不坐,只想做个普通教师。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然而大儿媳却是个势利眼,仗着娘家是当官的,三天两头骂丈夫懦弱无能。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去年过年,她就撒泼耍赖砸了年夜饭,一整年没有去过婆家。


今年破天荒地主动来拜年,其实是想探听老程这次打工赚了多少钱。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老程的二儿子,是个在读研究生,女票出身于高干家庭,两人计划年后去南方做社会调查。


听着很有上进心,但他们回来也是为了索要调查的食宿费,话里话外都是“我要钱我有理”。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小儿子是个啃老的无业游民,但也找到了女朋友,准备明年结婚。


小情侣风尘仆仆地打车回家赶年夜饭,同样是想让老程为他们的婚事掏钱。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至于另外两个女儿,老程更是一肚子担心。


大女儿性格怯懦,嫁了个喜欢沾花惹草的猥琐男,还多次顺着丈夫的意思做了人工流产,希望有天他能够“收心”回归家庭。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然而大女婿却依旧我行我素,风流史人尽皆知,还因为嫉妒事业有成的小女婿,在老程面前说尽了连襟的坏话。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小女儿“离经叛道”,结了一门父母反对的亲事。


小两口明明距离娘家最近,但因为老程的怒气,连门都不敢进。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夫妻俩这次给全家人备齐了礼物,希望能借着团圆氛围,一解过去的隔阂……


看得出来,这次过年,程家老两口注定不会得偿所愿——孩子们看似孝顺地回来了,却几乎人人都憋着劲儿,想要分得老程的血汗钱。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正因为一家人矛盾重重,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算计,好好的年夜饭也成了戏精们一决胜负的阵地——


小儿子率先出场,拿出一个滑稽的募捐箱,号召全家为自己的婚姻大事添砖加瓦。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大儿媳见风使舵,一杯酒的功夫,就缠上了阔绰的小女婿,为日后的借钱骚操作铺路;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二儿子担上自己研究生的信誉,张嘴就要“暂借”一千块,彻底激怒了一直窝火的老程。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他一声不响地跑去里屋,把自己大半年赚得的八千块钱,当成“硬菜”端了上来。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而就在这时,大女婿把别人肚子搞大的丑闻被戳穿,更是给紧张的气氛火上浇油,全家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这边小儿子为给姐姐出气,在雪地里暴揍大女婿;那边大女儿在妈妈面前哭成了泪人……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一直低调的大儿子也酒后暴走,把长久积累的憋屈,全都发泄了出来……


刚才还是一片团圆氛围的房间,瞬间变得不堪入目。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看到这里,估计小伙伴们关于过年的心理阴影,都已经赫然涌上心头。


大家过年最怕的,不是传说中的“年兽”,而是家族内部的种种抓马,在团圆的饭桌上全线崩溃……


片中几名演员的精湛演技,几乎能让所有人对号入座地在身边也找到这么一个原型人物。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过年》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9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谈恋爱需要有人“保媒”(说媒),男女婚前不得同房是“规矩”;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妻子要顾及脸面和家庭,忍受丈夫家暴、出轨;女儿若流产,妈妈还得向女婿赔不是。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电影院里号称有进口大片,但票房多少,全凭宣传海报口号有多少文采……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中港台枪战武打带爱情,日美英出场都是大明星”


不仅如此,片中人物间的矛盾,也紧贴时代步伐。


比如小儿子之所以在饭桌上暴怒,开始挤兑二儿子,是因为二儿子曾为了学业,中途放弃了老程的“接班指标”。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这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子女拥有这个顶替父辈岗位的指标,就等于拥有了城市户口、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成为最光荣的工人阶级。


但由于指标无法转让,不用则废,所以二儿子当年任性放弃,直接导致小儿子再也无望享受工人阶级的待遇,沦为了去哪哪不要的无业游民。


兄弟俩的矛盾,才会因为那句“男子汉先立业后成家”而一触即发。


这种特殊的手足矛盾,至今都是一代人的伤痛。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再比如,大女婿之所以在岳父面前,接连说小女婿的坏话,一方面是出于嫉妒,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国企铁饭碗的优越感,看不起小女婿这种“个体户”。


其实直到现在,很多保守的父母在子女择偶这件事上,也依旧会把对方“是否是公务员”作为衡量标准。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可以说,《过年》通过一桌团年饭,一股脑揭开了传统伦理下的扭曲人性,人物设定典型、凝练,全片处处透着犀利的真实感。


更令人感慨的是,虽然它已经上映30周年,但片中表现的各种家庭矛盾,依旧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上演。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影片结尾,经过一地鸡毛的闹剧后,老程彻底想明白了,那八千块钱谁也没给,而是自己揣起来,带着老伴去游山玩水了~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想想现在,每年过年都有人说如今的年味变淡了。


但实际上是我们对“过年”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小时候,我们就像程家的大孙子闹闹一样,是家中的绝对主角,能够无忧无虑地感受节日的喜气洋洋。


30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最好的贺岁片


长大后,我们成了程家的那群熊孩子,或自顾自淡泊明志,或心有不甘争个你死我活,节日的酒桌,不过是职场之外的另一个战场。


再之后,或许我们能像老程那样,经历鸡飞狗跳,也把一切看透,还有决心和本钱,把春节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过得快乐又顺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贺岁片   老两口   东京   工人阶级   小儿子   年夜饭   女婿   团圆   片中   中国   子女   矛盾   儿子   女儿   影片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