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为什么明兰可以自己选夫婿,而闺蜜余嫣然却被迫远嫁?

《知否》播出时,就羡慕明兰的聪慧,不奢望遇到满心满眼是自己的顾廷烨,只想成为她那般的女子,一生安稳。


可大多数人是没能遇到盛老太太这样的智慧的祖母,在人生路上指点的。于是,我开始研究明兰究竟聪慧在哪,终于在第5集中发现了门道。


在第5集中,小公爷丢失的汗巾,如同抛砖引玉,初次展示了明兰长大后聪慧的秘密。


这一集出场的老太师嫡长孙女余嫣然,年轻美丽心善,又琴棋书画女工样样精通。


她和明兰处境相似,都是母亲早逝,父亲不重视,跟着祖母长大,不同于明兰自己选择嫁给顾廷烨。


余嫣然却是迫不得已远嫁“残疾人”,更有网友称她是这部剧最令人心疼的角色。


明明余嫣然的处境要比明兰好些,为什么二人结局相差甚远。


《知否》为什么明兰可以自己选夫婿,而闺蜜余嫣然却被迫远嫁?

1

看问题有深度,不浮于表象


剧中,年初二小公爷到盛家拜年,无意中遗失汗巾帕子,于是请盛家众人帮忙寻找。


在余嫣然看来,一条帕子不值几个钱,丢了也就丢了,兴师动众地劳烦众人去找,就是很奇怪的事,与小公爷日常不爱麻烦他人的态度也不一致。


明兰则说,因为汗巾帕子是贴身之物,就算找不着,也要有个名目宣扬出去,否则以后若有什么,都解释不清楚。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汗巾帕子不在于价值,而在于它是贴身之物。


小公爷是男子,若落到哪个心怀不轨的人手里,也可能成为小公爷的罪证,比如调戏良家妇女,或者和某人的定情之物。


面对同样的情况,余嫣然只觉得小公爷小事化大,过于奇怪。而明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点出小公爷兴师动众的前因,后果及解决方式。


这样深度思考的能力,不浮于表象。正是明兰和余嫣然之间的差距所在。


在生活中,谁都不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一次两次也就算了,要是一辈子如此,那是要吃大亏的。


《知否》为什么明兰可以自己选夫婿,而闺蜜余嫣然却被迫远嫁?


2

不以“貌”取人,不想当然


小女使偷小公爷汗巾帕子被发现时,余嫣然对事件结果是直接接受并感叹大娘子抓贼的速度,还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女使是为了窃财。


这就是很典型的缺乏深度思考者的态度,对所见的情况全盘接受,没经过思考就下结论。


可小女使就一定缺钱吗,不一定。假设小女使缺钱,就一定会用偷的方式吗,也不一定。


反观明兰首先发出小女使为什么偷帕子的疑问,第一时间就开始追寻事件发生的因,也就是动机。


不因对方是小女使而认定对方是为窃财,而是认真分析情况与证据,不想当然。


减少了偏见与武断,自然也就减少了冤枉好人和错放坏人的几率,这在日常面对工作及人际交往中,都有极大的好处。


《知否》为什么明兰可以自己选夫婿,而闺蜜余嫣然却被迫远嫁?


3

思维缜密,有理有据


对余嫣然关于小女使盗帕子卖钱的推测,明兰分析到,若小女使是为换钱偷帕子,那小公爷身上有更多值钱的东西,不应该选了帕子。


由此可见,这个动机就不成立了。于是明兰果断否定了,这是前因式思考。


接着,余嫣然提出小女使是贪恋小公爷才偷帕子的猜想,想必有不少人会认同。动机看起来合情合理,可放在全局却禁不住细想。


如明兰所说,若贪恋小公爷就该千方百计将帕子留下,或是先丢在路边再捡回,两全其美。


所谓做贼心虚,身上带着赃物的人,怎会不仔细收好或是藏到别处,轻易让人搜出来呢,何况还是在知道要查找的情况下。


结果不符合逻辑,那就说明,构成结果的因是有问题的,这是后果式思考。


当所有的猜想都不合理时,明兰大胆做出假设:定是偷帕子的人把帕子塞到小女使身上,小女使没发现,才被搜出来。


《知否》为什么明兰可以自己选夫婿,而闺蜜余嫣然却被迫远嫁?


这个假设解释了上面无法解释的前因和后果存在的矛盾,也符合小女使说的不知帕子怎会在她身上的说辞。


那为什么偷帕子的人不自己丢到路边,还冒险塞到小女使身上,万一被发现了呢。


从偷帕子的人选择铤而走险栽赃小女使的行为,明兰便进一步推导出偷帕子的人被困在堂上出不来,这是行为观察法。


很多时候,人的语言是带有欺骗性的,甚至很多人连自己都骗了,唯有行为是骗不了人的。按照对方的行为推断出其人的心理,比听他说了什么还有用。


从丢帕子事件可以看出,余嫣然和明兰最直接的差距,就在于深度思考。思维是一个人身上最难以被他人察觉的秘密,即便察觉不经分析也无法了解它的底层逻辑。


也是这个能力最终,贯穿明兰一生,成为她屡屡成功的基础。


《知否》为什么明兰可以自己选夫婿,而闺蜜余嫣然却被迫远嫁?


4


既然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此重要,那我们要怎么学习呢?先要明确,思考不会随着成长自动加深。


比如,作为盛家主母的大娘子,她出身好,做为长辈经历过的事也比余嫣然和明兰多,可她却没有看出小女使是被栽赃的。


很明显,她是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她被林小娘一直压一头和后来的毒害老太太事件便是铁证。


可见,这个能力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获得或者提升,是需要学习的。


这也是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深层原因,只要按照方式多思考,要养成深度思考其实不难。


首先,遇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减少被事物表象误导的情况。


然后,先思考事件发生的前因是否成立,再看看后果是否合理,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明要么是了解的不够透彻,要么是存在矛盾的地方。


最后,多多观察事件人物的行为,说谎的成本很低,但做错事的成本就很高了。


《知否》为什么明兰可以自己选夫婿,而闺蜜余嫣然却被迫远嫁?


有很多女生屡屡遇渣男就是这样的情况,看到对方衣冠楚楚就以为是好人,对方说几句甜言蜜语就觉得遇到真爱,为对方啥都肯做,最后却被甩。


感情和婚姻更多的是资源互补,衣冠楚楚的不一定是正人君子,可能是衣冠禽兽,他说爱你也不一定是只爱你,要先想想对方喜欢自己什么,自己有什么。


先不要着急付出所有,再看看对方的未来规划中是否有自己的存在,是否为此付诸行动,做出努力。如此,就没那么容易被渣男骗了。


学会深度思考,当我们都能清晰的看到本质,不为表象所迷惑,就不会做错选择,那么距离想要的人生也就不远了。


作者简介:安雪凝,汤小小写作班学员,知识就是夜行人的火把,照亮一个算一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帕子   兴师动众   夫婿   衣冠楚楚   小女   祖母   表象   聪慧   动机   深度   差距   后果   身上   能力   情况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