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小家子气?主旋律电影新标杆?口碑票房因何两极端?

七十年前有那样一群人。在黑暗中,离开了家乡,静悄悄地出了国, 不知道在跨过鸭绿江的那一刻,是否没忍住回望一眼家乡…

《金刚川》小家子气?主旋律电影新标杆?口碑票房因何两极端?

在金刚川这个空间节点下,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在等待,在潜伏,在紧紧盯着那座桥,那座在黑暗中灯火通明的桥,他们是否知道未来几个小时里将长留在这茫茫黑夜,在这异域他乡处。但我却知道这群七十年前也不过是十七八岁的稚嫩军人们一定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在这一个宏大悲壮的抗美援朝的大舞台下为何聚焦于这稍显小家子气的金刚川,这使我困扰良久。

影片的整体问题其实不少,在这样特殊的创作环境下质感粗糙,剧情注水,镜头重复进度拖沓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上级要求三个月限时完成,临危受命的政治任务。三位导演,五千多人电影团队,五六亿的拍摄资金,上面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不得不说,作为对纪念抗美援朝的献礼,在十月二十五号这一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映,它是合格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金刚川》小家子气?主旋律电影新标杆?口碑票房因何两极端?

运用成熟的镜头语言,初现峥嵘的大型战争片的电影工业体系。

《金刚川》小家子气?主旋律电影新标杆?口碑票房因何两极端?

无论是整体的特效设计,宏大的场面铺展,在国内显得新奇大胆的叙事手法,不同于一贯的线性结构,前三个片段严丝合缝地构成了一个立体结构,遗憾的是稍显重复的镜头对观众却有些影响,可能因为工期短任务重,加上故事跨度并不长,才让它被导演们设计成这样的奇葩,当然网络上对管虎的立场一直是各执一词,但不得不说的是,对它作为抗美援朝纪念日献礼片任务的完成度和对导演团队的专业性的考验也都是毋庸置疑的。

《金刚川》小家子气?主旋律电影新标杆?口碑票房因何两极端?

对以张译为首的几位优秀演员的肯定,在对于国内市场不多见的叙事风格和稍显重复的镜头下,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演技确实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泪点燃点演绎的恰到好处,那股子精气神对于荧幕前的我来说,毫无疑问的共鸣!再多便不赘述了,这一part可以五星!

《金刚川》小家子气?主旋律电影新标杆?口碑票房因何两极端?

叙事风格的不适应,重复的镜头,极度紧张的工期,上级政治任务的压力等等都是遗憾。

但总的来说,相当不错的电影质感,极具张力的战争美学,水平优秀的创作团队,值得更好。我也对以后的抗美援朝系列或者其他的爱国主义战争片充满了期许,当然,在这些硬件水平稳步上升的同时,拍出与时代与人民相共鸣而不是为了新奇为了彰显独特的文艺作品。

雅俗共赏,情真意切,小家子气吗? 意思很大了。

七十年前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在废墟中挣扎着站起来,飞机大炮什么都不能造,论装备,有限的重型武器要承担更重要的作战任务,各种装备的代差更是触目惊心,战士们硬是靠着一堆破铜烂铁,靠着他们的稚嫩血肉将战场一步步推至三八线,这是一场人为的神迹!

可是,他们也才十六七啊,正是生命最灿烂的年纪,也只是一个个有娘生有爹养的平凡孩子,但他们却为了这个他们深爱的国家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字字血泪!,我仿佛看到他们临走前的那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那一张张阳光稚嫩的笑脸,

我应该会张口无声,泪流满面:“英雄们,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瑕不掩瑜,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出现,

那些最可爱的人是最不该被遗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小家子气   鸭绿江   电影   战争片   节点   主旋律   稚嫩   质感   宏大   新奇   票房   共鸣   上级   口碑   家乡   导演   镜头   团队   金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