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淑兰为何与孙秀才走上和离之路?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知否》原著:淑兰为何与孙秀才走上和离之路?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文/无计读史

好像,上大学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被家长嘱咐:拒绝早恋。可在上了大学之后,所有的家长又都会督促孩子谈恋爱。我们也在父母的规划之下,亦步亦趋地走着。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干什么样的事情。好像生活本就该如此。

恋爱、结婚、婚姻,听起来好像是一套循规蹈矩的流程。我们只是在不厌其烦、日复一日的重复和追寻。我们在没有束缚之下,自由追求、勇敢寻找,也在真爱面前低头呢喃。或欣喜,或低微,也一直改变。

失去了自由的庇护,古代的婚姻是“枷锁”是“牢笼”是不平等,是束缚。相敬如宾、琴瑟和鸣总是好的,却很少有人的夫妻生活是相亲相爱,幸福美满。总是在森严的礼教之下,遵守着“一夫多妻”制的规定。

好像在当时看来,男子的爱来去无踪。总是还有更美丽、更具才情的女子没有被遇到。糟糠之妻也显得尤为卑微。一心一意的付出,总也换不回丈夫的一颗躁动的心。虽然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婆婆的不喜欢,可能是丈夫的不钟情,亦可能是社会地位的低微。但是女子的卑微是尤为显著的。

因想要提亲明兰被当面拒绝,又被在座的女眷嘲笑。孙秀才的母亲是一肚子的气,无处发泄。忽然想起来,像是那句歇后语,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只得转身对着自己的儿媳妇,将自己的一腔怒火,倾盆倒出。

孙母大怒,又见盛家女眷不来帮自己,一肚火气无处发,便对着身旁的儿媳淑兰骂道:“还不给你婆婆续茶,这般没眼力劲儿,要你何用。”淑兰当众被骂,脸红过耳,低头去传小丫鬟,品兰见姐姐这般委屈,心里疼痛,又不便出言,只捏着拳头,明兰忙在她耳边低呼:“不要妄动,镇定,镇定,你祖母有分寸的。”可是,在所有有头有脸的女眷面前,这样的辱骂嘲讽,淑兰又怎么承受?


《知否》原著:淑兰为何与孙秀才走上和离之路?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原本以为就这样了,没想到还有更过分的。淑兰离开后,孙母不满地看着走开去的淑兰,扁扁嘴,回头道:“亲家老呀,不是我自夸,如我家志儿这般貌的,那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亲家闺女能入了我家门真是八辈修来的好福气!这进门都几年了,还一无所出的,这要换了别的人家,早一封休书打发了。”

这样明目张胆的嫌弃和不认可,使得淑兰的脸面该置往何地? 仿佛一身泥巴黏上身,狼狈不堪。这是一种侮辱,我不明白,同为女人,孙母为何处处不让,步步紧逼,既然看不上,当初又怎么会同意?

盛家邀请孙母来解决问题。一进门,淑兰已经端坐在那里,神色枯槁如丧妇般。孙氏母见盛家仆人恭敬地来请,以为盛家妥协了,便大摇大摆地上门去,到了一看竟然坐了半屋的人,在座的不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便是两家人的长辈,再一扭头,竟然看见本地的通判老爷也在,旁边还跟了两个录事,孙志高渐有些不安,只孙母还犹自不知,趾高气扬的挑了把最前边的椅坐下。


《知否》原著:淑兰为何与孙秀才走上和离之路?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孙志高一看这架势,心道莫非你盛家仗着势大想要逼我就范不成,想着先下手为强,便冷哼一声:“岳父大人,所谓不孝有无后为大,志高忝为孙家孙,如今二十有五尚无息,实乃不孝,现家中妾室有了身孕,正是孙家之喜,内人自当妥善照料,岂料她竟妒忌至此,不肯容人,岳父大人深明大义,当训诫她一二才是。”

如此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果真令人心寒。孙志高看盛家人不说话,又傲慢一笑:“所谓一日夫妻日恩,若她肯贤惠些,好好照料孙家嗣,孙家也不会少她一口饭吃!岳父岳母仔细思量下罢。”大马金刀的坐下,一副笃定了盛家舍不得他这女婿的模样。

李氏看他这副样,心中最后一抹犹豫都没了,心里恨得杀人的心都有了,大声道:“不用思量了,你孙大才我们高攀不起,不过不能休妻,只能和离,一应陪嫁全部取回!”

听到这里,孙志高母子再也坐不住了。想着,人可以不要,钱不能不要啊!几次交锋下来,最终以和离、平分嫁妆为果。我觉得分钱都便宜了他们了。


《知否》原著:淑兰为何与孙秀才走上和离之路?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这样不堪的母子俩,首先,其母口无遮拦,虐待儿媳,将儿媳留在自己房间充当自己的贴身婢女,端茶递水,伺候饮食,下灶上房,无所不用其及。甚至在儿媳的父母面前也敢公然对她呼来喝去;其次,孙秀才是个无才无德的小人,更非良配。三天两头寻花问柳,家里妾室成群,还动不动就殴打淑兰,简直妄为读书人;

孙家除了孙秀才十二岁中了秀才还算有点脸面外,可以说简直是一无是处,甚至这个秀才还是十几年前中的,现在拿出来说就是恬不知耻。其实,孙家一家都是靠着淑兰的嫁妆维持艰难度日,还踩着淑兰及其带来的粗使婢女当起了主子。说起不要脸,孙家在宥阳认第二,绝没人敢认第一,什么叫穷山恶水出刁民?孙家就是这样的了。

可怜的淑兰,嫁到孙家隐忍了好些年,其实说到底也是因为古代礼教害的。因为淑兰要是忍不住反抗,世人必定会说她是泼妇,说她无德,这样就会害的妹妹也声明不佳,自然品兰也就嫁不出去了,更是嫁不到好人家。于是才一忍再忍,反倒纵容了孙秀才变本加厉,以前也只是说淑兰无所出,要娶妾求子,现如今却已经到了将妓女和那来历不明的孩子带回家的地步。


《知否》原著:淑兰为何与孙秀才走上和离之路?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士可忍孰不可忍,经此一役,淑兰的家人也终于忍无可忍了。淑兰终于如愿离开了孙家,恢复了自由之身。果然,婚姻这种事情,是不能忍的。我佩服淑兰的勇气,也希望她余生可以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女眷   婢女   低微   礼教   亲家   嫁妆   儿媳   岳父   脸面   不孝   不言而喻   秀才   原著   家人   面前   婚姻   原因   自由   孙秀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