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最近,书单君看到了一组惊人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


总体上,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


这其中,20到40岁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


也就是说,中国有将近1700多万的适婚男性,或面临婚恋危机,成为所谓的“光棍青年”。


照这个数据来看,女生们的择偶市场应该是很广阔了,然而一个更奇怪的现象是:


和“光棍青年”一样,“剩女”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适婚男性多1752万,剩女还这么多?


今天书单君和你分享的这本书,就与此有关:《雄性衰落》。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


在对2万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访谈英国67所高中的学生后,他得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结论:雄性正在衰落,男孩面临危机。


用“衰落”这个煽风点火的词,确实让一些男性感受到了冒犯。但津巴多正是想借此,让一些话题能得到更多人的讨论和关注。


比如:


为什么学校里的男生越来越少,成绩还越来越比女生差?

为什么男孩子们总是在打游戏,不去社交?

为什么他们在性方面宁愿“自娱自乐”,也不愿意谈女朋友?

为什么越来越多男生过度肥胖?

……


这些看似日常的行为背后,隐藏的问题比你想象得更残酷。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虚拟世界的“英雄”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他的一个观点:网瘾其实是一个东方现象”。


他认为,西方的养育文化,是“自制自律”,即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和主动权。


而在东方文化的养育当中,是“他治他律”:我们最初的关于吃喝拉撒睡等全部的规则,都是父母制定的,父母说了算,你必须符合他们的规则。


他们的“自律”,从小就不是靠在行为中自发形成,而是被父母取代和剥夺了。


这就形成了东方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更容易对很多东西上瘾。比如玩游戏、玩电子产品等等。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这个分析和看法有道理吗?有一定道理。


但在网络高度发达、到处都是诱惑的今天,这种“他治他律”的养育文化,很可能是“背锅”了。


“如果有人发明了一个魔法公式,一个对人类来说更美好的地方,那会怎么样?还有人想要待在这里吗?”


假如出现了一个魔法世界,绝大多数人都会被吸引。不管是国内国外,男生还是女生。


但在菲利普·津巴多在书里面,有这样一组数据对比:


每个年轻人到21岁,预计会花1万小时玩各种电子游戏。


在这1万小时里面,男性打游戏的时间大概是女性的三倍左右。男性14400小时,女性5600小时。


这意味着,在美国,大部分年轻人都是“重度游戏患者”,而男生比女生要严重得多。


这个情况在中国,也差不多。


前几年“王者荣耀”最巅峰的时候,经过官方正式统计数据,“王者荣耀”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破100万的记录,日活跃用户在750万 。


而游戏人群年龄小至七八岁,一半以上用户在20岁左右。


其中男生的数量远远超过女生。


难道说男生单纯就是比女生喜欢玩游戏吗?可以说是。


在游戏里,男人感官里关于“激情”“速度”“输赢”“英雄情结”的字眼全部呼之欲出。


但《雄性衰落》一书指出:


实际上更多的男生玩游戏,是为了逃离无所适从的现实生活。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一个有十年“游龄”的玩家是这样说的:


“虚拟世界中提供的控制感和可预测性是怎么说也不为过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世界中,清爽简单的虚拟人生是个让人沉醉的世外桃源。”


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尽情地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人,获得容貌、接纳、财富、地位,以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对多数人来说只有付出艰辛努力、获得高水平教育并且具有良好社会资源才能获得的东西。


有研究表明:在失控的现实生活面前,女孩可以从一个甜品里获得安慰,而男生,更多愿意躲到虚拟世界寻求一种生活的控制感。


他们是“现实世界的失败者”,只有在虚拟游戏里,才能感到自己成为过“英雄”,得到过掌声和崇拜。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泛滥的性资源


在今天,三分之一的男孩都可以被认为是“重度”色情片观众。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曾经为了做实验,想要找20个从来没有看过色情影视内容的志愿者参与,发现整个学校达到这个要求的人,20个都找不到。


津巴多在他的调查中,也得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那些被认为是“重度”色情片爱好者的男性中,五个人里就有四个每周看黄片儿的时间要超过10个小时。


在流行的付费色情网站上面,75%的浏览者是男性。


网络的发展,性资源泛滥,性刺激随手可得,常常会让人陷入一种状态,叫“认知吸收效应”。


就是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高度快感的活动中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注意力高度集中,看不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从而陷入一种“永不休止”的兴奋中。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科学家发现,痴迷游戏和痴迷性,它们的状态是一样的。


就是会创造出社交隔离,让沉迷其中的人更加沉迷,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扭曲他们对爱的理解和自身能力的认知。


而津巴多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这样的状态。


这和男女生大脑中的神经系统有关。


在女生看来,性和浪漫、感情是相关的,这被认为是女性“好事多磨”的情感需求。


男性拥有“一触即发”的兴奋能力,对他们而言,性可以单独发生,任意单一条件,就能唤起他们的性本能,比如性感的身体,好看的下巴,发出香味的头发等等。


当一个男生能够随时得到虚拟的性资源,他对亲密关系的欲望、动力和耐心还有多少?


当他们面对真正的性伴侣时,又该如何去扭转自己“扭曲”的性观念,把时间投入到彼此沟通中?


男生们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去和真正的异性相处,交流。而是在社交软件上找“爱情”。比如前几年很流行的“陌陌”、“探探”。


向左翻,向右翻,像检阅一道菜,眼睛几秒钟扫过一个人,再花零点几秒的时间决定要不要去“搭讪”。


这就是所谓的“速食浪漫”。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相比于性,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的是眼神的交流,是亲密的拥抱,是浪漫和分享。


而泛滥的性资源,让很多男生走入“性无能”和“爱无能”的误区中去,这也正是“雄性衰落”的一大迹象。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虚拟和现实的恶性循环


有网友总结过当代让人心甘情愿做宅男的几大法宝:


糖、情色、消费。


这是人生存基本的几个要求,吃喝玩乐都在一个空间里面完成了,这也正是最可怕的地方。


数字世界和真实生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人们的线上人格会逐渐渗透到线下。


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就是男孩们的学业问题。


一个21岁的美国年轻人,预计一共会花了1万小时玩各种电子游戏。


而一般一个平均水平的大学生想要获得一个学士学位,只需要4800小时,也就是一半的时间不到。


游戏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的精力。


人们甚至为那种不间断打游戏到第三个晚上时,因为睡眠剥夺导致的恍惚状态起了个专门的名字:死亡谷(Valley of Death)。


在“死亡谷”的状态下,想要学习好,根本不可能。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里,有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点,就是受教育程度人口。


中国现在有21836万人是大学文化程度。


虽然没有男女人口的具体数据,但对比以往的趋势,大概就能知道答案。


在2009年,我国高校女生在校人数就已经超过男生,到2018年,女生占比竟然达到了57.74%。


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这个比例意味着,在高考里,女生跨过“独木桥”的比例比男生多出了三四成。


在高等教育方面也是如此。


2010年全国女硕士,占到50%。


到了2012年,全国共140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性已经比男性多了4万人。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女性在教育方面逐渐追赶上男性,尤其是城市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甚至超越了男性。


这用菲利普·津巴多在《雄性衰落》里的形容,叫“校园里的阴盛阳衰”


不是只有中国这样,很多国家也是这样。


在国外一项涵盖了74个国家的联合调查发现,过去10年间,女性在学业上远超过男性。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玩游戏和性对男孩们的冲击和阻碍。


调查发现,女孩到青春期往后,游戏的欲望越来越低,而男生们正好相反。


甚至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游戏对他们的诱惑,仍然很大。


当他们发现现实是如此艰难的时候,会躲避到相对安全和易掌控的游戏和情色当中去。


而在虚拟世界里,过度游戏和情色的刺激,又会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如果我们仔细考量年轻男性为何如此痴迷于游戏和色情,就会发现这两者实际上既是男性整体滑坡的症状也是其原因,也就是说两者是互为因果的。


一个人如果看很多的色情片或者过度沉迷在游戏中,就可能衍生出社交、性和动机方面的问题,当然还包括身体上的问题,比如肥胖。


从虚拟到现实情境这样反反复复,从而创造出一个社交隔离的死循环。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我们对男人是不是越来越苛刻了?


现在的男孩们,处在一个“温水煮青蛙”的困境里面。


每个人都必须从两种痛苦中二择其一:自我约束,或者追悔莫及。


这是励志演说家吉姆·罗恩给男孩们的忠告。


难道男孩们真的不知道游戏会影响学习吗?他们没有体会到频繁看片,对他们身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吗?


大多都是知道的。


数字世界看起来似乎能够满足他们的归属感、掌控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但事实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种满足是假象。


他们可以控制,可是别无他法。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为什么会这样?


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我们对男人是不是越来越苛刻了?


男性和女性一样,都需要摆脱传统社会安放在我们头上的那些让人骑虎难下的“角色”。


比如,男子汉,大丈夫,顶梁柱……


女性有着属于自己的平权运动,但是针对同样迫切需要更新自己社会角色信息的男性,并没有与之相应的运动。


被困在“传统套子”里的男人,如果没有新的角色定位,生活将会越来越难。


菲利普·津巴多在《雄性衰落》里,引用了两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一个叫“情绪子宫”,一个叫“经济子宫”


在旧的人口结构里,这两个“子宫”对应的是男女性别的分工。


女性提供的是“情绪子宫”,男性提供的,是“经济子宫”。


“情绪子宫”,指女性把全部的情感与爱都投入到家庭当中。


而“经济子宫”是男性的主要责任,就是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


在今天,当女性开始工作赚钱,男性“ 经济子宫” 的功能就逐渐开始衰退。


在家庭精力上的投入,对于孩子陪伴教育的投入,甚至是在洗衣做饭上的分工,是现在一个想要结婚的女性,更多在对方身上关注的。


这意味着,新时代的男性,如果想要结婚生子,将要面临着“经济子宫”和“情绪子宫”的双重压力。


就是:既要养家,也要顾家。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不再是女性独自要去思考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不如让男人回到家庭,做“家庭妇男”?这也不太现实。


因为男性同时还面临另一重困境:


所有其他可能的新角色对于传统的男性概念都是威胁,并且任何信奉这些新角色的男人都会面临着自己同类的鄙视。


总结起来就是,男人很难,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


两难之下的男人,最后只能躲避到一个看起来安全的地方去,就是游戏里,情色资源里。


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


✎✎✎


今天年轻男性面临的窘境,最终会投射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就如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说的那样:


男孩们和年轻男性们当今面临的困境,实际上也是女人的问题。那些男孩是我们的儿子,他们也是要跟我们的女儿们一起构筑未来的人。


如果男孩们深陷泥潭,我们也无从逃脱。


想要解除男孩们的危机,最大的挑战是改善男性所处的环境,同时又不损害女性群体。


要让他们重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报偿,获得认可和尊重。


书单君很认同豆瓣里一个网友的评价,他说:


最终需要面对性别问题的不是男性或女性,而是所有作为社会动物的人。


只有理解,才是通往双赢的最佳桥梁。


看片、打游戏、不社交,正在毁掉1700万中国男性

图源 | 《我的叔叔》、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书单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菲利普   社交   男性   书单   雄性   子宫   男生   男孩   小时   女生   时间   女性   男人   世界   游戏   万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