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悬崖之上》,活着的人,总要去询问牺牲的意义何在?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悬崖之上》,青涩的吻别和蜷缩着痛哭,是我对本片爱情线最大的记忆。小兰的记忆力无疑是超越常人的,在塑造这样一位脑力与体能并存的女性形象时,那些不尽完美的表现反而让人觉得可爱。比如:雪地里小兰和楚良的吻别,可以用“霍乱时期的爱情”来形容,任务紧急,爱人要分开,却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这一吻是短暂的,可能在这冰天雪地里,连唇的滋味是什么都尝不出来。

电影《悬崖之上》,活着的人,总要去询问牺牲的意义何在?

但是这一吻虽然短暂,却给予对方一个畅想未来的信念。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小兰问老周,他们受折磨了吗?老周才会思虑着回答:没有。王郁和张宪臣是夫妻档,两口子深知彼此,他们既是夫妻也是同志,为了同一个目标前进。他们所渴求的和平生活,将以某些不为人知的牺牲换来,所以即便心系孩子,却不得已让他们流浪。只不过这条线的痛苦是成年人的隐忍,所以观影者不会感到过度的痛苦,就能看完全片,理解什么叫做隐秘的伟大,平凡的守护者。

电影《悬崖之上》,活着的人,总要去询问牺牲的意义何在?

还有一幕也令我印象深刻,张宪臣跟儿子见的唯一一面,是给了他一张钱,却被孩子不解,狠狠推开他然后跑走。无奈中不幸被捕,这一面竟成了永别。最后枪决时,他嘴角带着笑,致幻剂作用后的他,是因为任务的成功,还是因为见过了儿子再也无憾?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小时候母亲钱管得严,要钱一直都是找父亲,他挣钱不易,却从来没有拒绝过我。随着自己逐渐长大,与父亲争吵越来越多,好多次不理解他赌气摔门离去,像极了张宪臣的儿子推开他父亲跑走的样子。

电影《悬崖之上》,活着的人,总要去询问牺牲的意义何在?

从上学到工作,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只有一两次的见面,作为儿子跟父亲在一起时,两个男人总是没有话讲。等张宪臣儿子回想起与父亲的那一面,那种感受,我实在止不住自己的眼泪。父亲永远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常常独自在外面对世界的残酷,却对我们只字不提;他不会表达,不被理解,却在我们需要时挺身而出;他是那个最可靠的人,最慷慨的人,最无畏的人。母在,家在;父在,天在。以后争取多与父亲见面,多陪他喝酒聊天。也祝朋友们的父亲母亲都健康快乐。

电影《悬崖之上》,活着的人,总要去询问牺牲的意义何在?

活着的人总要去询问牺牲的意义何在?在电影中为了自由、为了使命、为了保护同志的牺牲都是轻描淡写就带过的。比如:在刑室受尽折磨的张宪臣,伪装成将死之人,抓住机会反杀,最终为了保护同志,又回到刑室。又比如:楚良的果决、机敏是人物走向生机的关键,可是最后他的死是无声的,静默的,就像磅礴的大雪一夜之间爬满了屋檐。我挺喜欢这位敢表达的同志。这部电影平静地融化了我的内心,慢慢地宽慰我如今幸福的来之不易。

电影《悬崖之上》,活着的人,总要去询问牺牲的意义何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致幻剂   无畏   青涩   牺牲   果决   霍乱   悬崖   短暂   痛苦   父亲   儿子   意义   母亲   同志   夫妻   孩子   爱情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