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避开这两大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却跟第一忌擦边

中国人向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而这些自上古流传下来的育儿忌讳,即便是在今天,也是没有过时的。

只是很可惜,许多家长却不把它们当回事,甚至逆向而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显然也是负面的。

晚清著名文学家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里有这么两句话: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


教育要避开这两大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却跟第一忌擦边

这两句话的意思并不难懂,就算没有足够的古文功底也不难明白,那就是对亲族刻薄的人,必然无法调教出优秀的子孙;而不尊重老师的人,也必然教不出好的学生。

在王永彬看来,薄族薄师,就是子女教育上的两大忌讳,如果家长给孩子树立的是这类榜样,对孩子的未来成长肯定是以负面居多的。

可惜的是,晚清的人尚有这般认知,今天的很多父母,却反而没当回事。现实中,有多少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对长辈不敬?又有多少家长会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

恐怕为数不少吧,以这种方式去教育孩子,又如何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教育要避开这两大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却跟第一忌擦边

教育孩子的两大忌讳,很多家长连第一忌都没注意

1、薄族者,必无好儿孙
人类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文明,离不开一个字——爱,这也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基石。而亲人间的爱,则是最纯粹、最基础的。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血亲都很刻薄,又怎么奢求他对陌生人抱以善意呢?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子孙,也必然是薄情寡意之人,与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更是背道而驰。


教育要避开这两大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却跟第一忌擦边

2、薄师者,必无佳子弟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古人很早便知道,要想让知识一代一代更好地传递下去,就必须尊重自己的老师。

毕竟一个连老师都不尊重的人,又怎么指望他去尊重知识呢。这样的人,就算有了再好的老师,也很难学到真本领,不学无术才是他最有可能的归宿,而他的子弟儿孙,也很难从他那里获得正面的教育。

以上两大忌讳,虽是出自古人之口,却并非封建糟粕,而是值得当代父母认真借鉴的经典育儿方。

我们固然不必像古人那样重视宗族,也不必像古人那样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作箴言,但对血脉亲人最基本的关怀,以及对授业恩师最基本的尊重,却还是不能少的。

有孩子的父母,则更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出正面的表率,这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


教育要避开这两大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却跟第一忌擦边

做好孩子的表率,是父母不容推辞的责任

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长辈无礼
现在的老人,在自己孩子面前,大多表现得很卑微,被子女呼来唤去,乃至恶语相向更是常态。

父母的心思当然不难理解,正是对孩子无底限的爱,才导致了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无底限包容。

然而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极为负面的,尤其是当这一切都被孙辈目睹时,刻薄、自私就会像基因一样沿着代际传播,曾经对长辈恶语相向的年轻人,也终将被自己的孩子反噬。


教育要避开这两大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却跟第一忌擦边

2、不要对着孩子抱怨他的老师
这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也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从客观上看,学校给孩子减负,确实相当于回家后给家长增负,而技术的进步虽然让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顺利,却也变相地让家长成了工具人,承担了许多原本不需承担的责任。

家长对此有所抱怨,那是情有可原的,但不管怎么抱怨,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能对着孩子说他老师的坏话。

否则就会有损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也会降低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进而阻碍孩子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要避开这两大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却跟第一忌擦边

3、尊重与爱,是最应该教给孩子的优秀品质
对师长尊重,对身边的人关心和爱护,这些优良品质,是最应该教给孩子的。让孩子长期接受正能量的洗礼,他的内心才能变得阳光开朗,人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反之,经常给孩子施加负能量,则只会让他变得愈加堕落,内心也会愈加黑暗。

厚族厚师,才是父母应该做出的正确表率,薄族薄师,则是应该摒弃的错误行为。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引以为戒,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并用自己的优秀去感化孩子,去带动他的成长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恶语相向   家长   孩子   晚清   表率   儿孙   刻薄   大忌   忌讳   子弟   长辈   负面   古人   面前   父母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