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欢迎点击关注,让我们共同成长!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导语:

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叛逆,不过是在寻求自身的归属感。

在与孩子的相处之中,归属感其实就是指对孩子的认同和关注。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1、孩子需要归属感

有的时候真是被我儿子气得不行。

我打电话的时候,他总在旁边捣乱,:“妈妈,妈妈,你给谁打电话啊,妈妈你电话给我用一下!”

我写文章的时候,也在旁边捣乱:“妈妈,妈妈,给我玩一下呗?就给我玩一下嘛!”

每次我都是用我的绝招“河东狮吼”来对付他:“你没看见我忙着呢吗!你就不能等一会儿再过来!”

然后我儿子每次都是暂停一会儿,又继续过来跟我抢电话、抢电脑,周而复始。

最后我只好不在他旁边接电话,只能等他睡着了以后再打开电脑开始写文章。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上面说:

孩子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不当行为,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才明白想要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一定要给予孩子归属感。

反省了一下自己也是有问题的。

孩子这样打扰我的工作,无非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

而我的做法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作用,只能引起他的强烈反击,所以他才会周而复始地重复这种不当行为。

我们都知道在家庭关系中,孩子的感受很重要。但是实际却并没有认真去理解过孩子的想法。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我们每天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我们自认为重要的事情中,潜意识地认为,孩子就应该懂事地去自己玩耍。

可是却从没想过这样做,孩子会特别没有归属感,于是就只能用“犯错”或者“闹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

殊不知,孩子只是在寻求关注。而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的这种需求,只去埋怨孩子不懂事,其实这样的方式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归属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抖音上曾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孩子为了帮助妈妈给花浇水,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盆打碎了。

妈妈发现后非常生气,大声质问孩子花盆碎掉的原因。

孩子说是猫咪跳到了窗台上碰碎的。

妈妈仔细地看了一下现场的情况,花盆旁边放了一个已经拧开瓶盖的水瓶,窗台下面有个小板凳。

然后温柔而严肃地对孩子说:“妈妈对你发脾气,是妈妈的不对,妈妈先跟你说一句对不起。首先,妈妈先谢谢你,因为你是因为想帮助妈妈给花浇水才去碰花盆。其次你很聪明,知道用猫来掩饰你自己的错误。但是你仔细想想,真的是猫把花盆碰掉了吗?”

孩子低下了头跟妈妈说:“妈妈,对不起,花盆是我打碎的,我怕你生气,只好撒了谎。”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我认为,这个妈妈的做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她能够平静下来,用稳定的情绪,去跟孩子沟通并且同时表达了对孩子的肯定,然后再去引导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孩子看来,自己得到了认同,就更能接受妈妈的意见。再加上妈妈的正切引导,所以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归属感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能够获得归属感的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并且反省自己。

所以家长要尽量给予孩子归属感,才能让孩子变成听话的“天使宝宝”。

3、如何给予孩子归属感

1)多去反省自己

我们在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时,第一反应总是大声呵斥,从不去想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是否和我们自身有关。

如果孩子真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不当行为导致错误的发生,而我们还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心里就会对我们产生偏见。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比如有一次,到了吃饭时间,我让我儿子去吃饭,我儿子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看电视。

我立刻大声呵斥我儿子:“我让你去吃饭你听不见是不是!”

我儿子还是无动于衷。

我更加生气,快速走到我儿子跟前,挡住他的视线,问他:“你这个小孩到底怎么回事!”

我儿子撇了我一眼,幽幽地说:“你对姥姥就是这样的!”

我立刻觉得羞愧难当。

是啊,我妈妈每次晚上对我说早点睡觉的时候,我不是也一样在无动于衷地在看着手机吗?

原来我儿子是在模仿我的行为。

我马上对我儿子说:“妈妈这样做是不对的,妈妈跟姥姥道歉,那么你跟我去吃饭好吗?”

“好的!”我儿子愉快地对我说。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过是模仿家长的言行,所以我们在批评孩子之前,有必要先自省一下,看看是否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2)使孩子认可自己的价值感

陶行知先生有一则著名的四颗糖的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发现了一名小男孩正在用石头砸其他同学,便让孩子放学后去校长室找他。

放学后,他发现男孩在等他,就拿出一颗糖,奖励男孩的守时。

然后又用第二颗糖奖励男孩,因为男孩听他的话下课来到了这里,对他表示了尊重。

男孩本以为来了会挨训,现在得到了两块糖非常惊讶。

陶行知却又给了他一块糖,告诉他已经调查清楚了,是因为其他同学欺负女生,男孩才会用石头砸他,并表扬男孩的善良和正直。

这时男孩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拿石头砸同学,同学不是坏人,这是错误的行为。

这时陶行知又拿出最后一块糖表扬他正确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陶行知全程很巧妙地用认可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孩子自身价值感得到了认同,便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其实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并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先对孩子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再指出错误,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批评。

只有孩子在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被认可的时候,孩子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归属感,从而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3)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年龄很小的孩子没有强烈的是非意识,犯错误之后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

这时就需要我们家长加以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记住。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我儿子特别害怕隔壁或者楼上有声音,尤其是在晚上的时间,他总说声音是怪物发出来的。

一天,我儿子晚上九点了还特别兴奋地在地上跑来跑去。

于是我把他叫到跟前,温和地跟他说:“你平时不是特别害怕楼上发出声音吗?那么像你这样在家里跑,楼下的小朋友听到声音会不会害怕?”

我儿子听后点点头。

从那以后,只要我儿子晚上再跑,我就会告诉他楼下的小朋友会害怕的,他马上就不跑了。

因为他意识到,楼下的小朋友,可能会和他一样害怕,他不想把这种恐惧带给别的小朋友。

孩子所谓的叛逆期,不过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因为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他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错误,并很配合地去改正。

有时候,家长应该适时引导孩子去认同别人的感受,才能让孩子获得快速的成长。

结语:

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

作为家长,我们没办法要求孩子不去犯错误,那么我们就换一种态度,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从现在起,学会给予孩子归属感,那么孩子就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者简介:峻峻妈妈,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二胎宝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孩子   花盆   归属感   叛逆   不当   小朋友   楼下   害怕   家长   父母   正确   晚上   男孩   声音   错误   妈妈   价值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