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7月27日曝出一条新闻:安徽一教师在别墅补课,被现场查处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根据家长和记者提供的线索:暑假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拎着文具包进出吕某某的别墅,每次进出时间点基本相同,学生大约在别墅内停留2小时。每天来的学生数量不等,但都不少!

可以说,国家是在用抓毒枭的力度查处私下补课。

当打击补课的消息一出,竟然有人谣传某培训机构卖“游轮出公海补课”的假消息,让人哭笑不得。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这简直太有画面感,不禁让人联想起过去香港电影中,租船出公海赌钱的桥段……

网友很快也编起了段子:HK很快将在口岸附近开设补习中心,每到周末,深圳那些没课补的学生可以“当天来回”去hk“进补”一下。——以后在口岸,你看到的不再是大包小包代购化妆品的人,而是背着书包的学生。

(以上是段子,看过笑笑即可)

如果真的没课补,家长们就像被抽了魂,一时没了方向……毕竟,一直以来,大多数家长已经有了这样一种错误的思维习惯:“不掏钱补课”,孩子的成绩是会落下来的……


“双减”政策严打培训补习,寒暑假、双休日严禁补课

七月下旬,国家针对愈加泛滥、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校外培训行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双减政策一出,瞬间在教培行业掀起了大浪,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股价断崖式下跌。

双减政策到底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以下我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双减”。

双减政策的核心,其实是“校内提升,校外减负”▼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以此减轻家长的负担,并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比如说:

-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 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 提高学校服务时长,鼓励在校老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

……

校内的加上去,校外的才能减下来,减法包括但不限于:

- 严禁超标超前培训;

- 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

- 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 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 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现有机构改为非盈利性机构,并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

这次的双减政策主要针对9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孩子,以及3-6岁的学龄前儿童。虽然在文件内对高中阶段的校外培训没有明确规定,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是一样的

补课班要凉凉的消息一出,家长瞬间炸开了锅。暑期课外班还能不能继续上?开学了补课班怎么办?严禁补课了孩子需要补差没办法了吗?

有的家长说:有钱人总会想到办法的

补课不可能完全禁止,校外辅导机构无法满足需求时,必然催生大量更昂贵的私人家庭教育,比如一对一。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还有的家长调侃:别人家的孩子都减负了,我家孩子保持负重就能冲在前面!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一边因为不用每天东奔西跑送孩子去补习而松口气,可另一边是时刻担心孩子会落后而提心吊胆:不甘的、奋起的、焦虑的……各种心态爆棚。

这些父母的“内卷”焦虑还有救吗?

培训机构的大整改换来的是教育回归本质,这一次,国家教育改革的决心很坚决!


优质教育资源,绝不能按钱分配

为什么现在要对培训机构进行大整改?因为,教育的内卷化已经演变成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且突出的矛盾了!

别人孩子补了自家娃不补可不行啊!为让孩子提分,在校外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种校外补课渠道。

可能很多人低估了现在的校外培训资本化已经乱到了什么程度,校外培训为了吸金,通过营销贩卖焦虑,并恶意虚构、夸大、诱导家长消费;无序扩张,导致教学质量低劣;乱收学费、退费难现象频发;超纲教学,把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甚至有些机构和校内升学考试“勾连”……

这些情况不是个例,而是校外教培机构的普遍乱象,把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成绩变成了资本逐利。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教育需要公平,课外培训就像是一种作弊行为,这种“氪金买装备”的心态会歪曲人才选拔的本意,校外培训不能再打造出一个教育体系。

人才选拔应该对“付费高速”零容忍,优质教育资源绝不能按钱分配。

如果放任教育资源市场化,教育也变成“越贵的才是越好”“钱砸得多成绩才能高”,那势必会导致教育产品贵到普通人买不起,最好的教育资源,都将分配给最有钱的家庭,普通人最好的选择一定是学校。

“双减”落地几天后,补课好像真的不能补了,不少家长都遇到了“停课退费”“机构裁员”“想补没地方去”的情况: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双减”之后,培训机构纷纷响应,民办教育行业全面改革转型,拓展演艺、文学、STEAM、美术等素质教育。比如新东方增加语言、艺术、体育、科技类培训以及家庭教育咨询、校外托管服务……


初中毕业被分流的孩子,不是被教育“放弃”的孩子

身处教育改革的中心,作为家长,我们孩子的教育方向是什么?

2017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一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其中教育部明确表示:在2020年“中普比例”要达到平衡,要实现普高和中职人数比例5:5。

所以现在常常能听到“50%的孩子考不上高中”“一半的孩子要去读职高”的说法。

家长能接受娃“终将是个普通人”,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能接受娃是个“高中都考不上的普通人”,50%的高中录取率、初中毕业就分流,这才是家长们焦虑的源头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在OECD(经合组织)在2018年发布的教育概览中,有一组数据是部分欧洲国家高中阶段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比重:

芬兰71%、德国70%、荷兰69%、瑞士65%、奥地利58%、澳大利亚56%、意大利56%。

那些较发达的德语系以及北欧国家,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比例相当之高,远远超过了5﹕5,达到了70%左右。

在德国,小学四年级毕业就会分流,可他们一点都不“内卷”。德国16个州其中15个州的小学只有四年级)

根据一位坐标德国的妈妈黛西的分享:

德国的孩子10岁小学毕业后就分流到不同性质的中学——文理高中8-9年制/实科中学5-6年制/职业中学5年制,中学毕业后再进入普通大学/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在四年级分流后,只有40%的孩子读文理中学,很多孩子选择走上职业教育的道路,德国有非常完美的职业教育体系,堪称全世界的课代表。

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或许是在“对标德国”,保持5﹕5的普职比不是新的政策,早在80年代就提出来了,教育部再一次提及是为了强调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的认识。

那些占比达到50%-60%,不读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孩子,并不是被教育体系放弃掉的一群人,接受职业教育是一种“自我选择”,而不是因为成绩考不过别人迫不得已只能“认命”。

“双减”时代的趋势是,我们要对职业教育要有全新的改观,并不是从事体力劳动、职业性强的工作,或者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低端工种就是低人一等。

社会总是需要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进入职业领域,去做技能型、动手型的蓝领工作。

每个职业都可以得到同等尊重,各个领域的人都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过上体面的生活。每个行业都有干得好的人,像蓝翔校长的理念就很清晰:

“我们就是要培养专业的技能,开挖掘机的就要把土挖得又快又好,学烹饪的就要把菜做好,干什么像什么,要不然我们跟北大清华有什么差别?”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当职业教育像高等教育一样被重视、当家长们谈起50%的高中录取率不再紧张、当“搬砖”不再是个贬义词时,教育内卷的现状就能改变了。

对于“双减”政策你怎么看?有家长担心,韩国在历史上曾经也立法打击课外培训,结果走偏了,我们禁止补课后,是否也会出现韩国私人开班授课,导致天价补习班的情况:

培训机构大整顿,补习班凉了:不让掏钱补课,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在我的下一篇文章,将会继续讨论教育改革这个话题,对比韩国的高考改革和德国堪称教科书的“双元制”教育方式,来看看在“禁止补课,加强职业教育”后,应试补课的压力究竟走向如何。

近期你家娃的补课有受影响吗?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们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教育部   德国   补习班   教育改革   校外   校内   职业教育   焦虑   学科   家长   成绩   阶段   高中   机构   政策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