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让.吕克.戈达尔

阿巴斯不仅是一位电影巨匠,更是开山之祖。他的精神力量蕴藏在所有的电影里面。---贾樟柯

如果你想自杀,会找人埋你吗?

1997年伊朗导演阿巴斯的诗意电影《樱桃的滋味》便是讲了这么个故事,一个意欲轻生的人巴迪开车不停地找人埋他,而阿巴斯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我们不知道这个巴迪到底是死是活?但却能引起我们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今年由于疫情,我们不得不直面死亡,原来死亡是一直在我们左右的,而我们也总在日常生活中挂于嘴边,呼之欲出。相信很多人对死亡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莎士比亚那句“生存还是死亡”也是言犹在耳啊!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01、生存还是死亡

笔者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是很温暖,心得到了滋养,不会再被“生存还是死亡”给困住了。因为看了这部电影,会被里面男主角巴迪遇到的人打动,而巴迪的心情也由片头的茫茫黄沙变成了片尾的勃勃绿色。笔者认为巴迪应该会活下去。

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思考身后事。死亡让我们得以把握生命,接受存在的责任。自杀的欲望曾掠过很多人的脑海,包括我自己。每天早上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们不能选择种族、国籍、宗教、父母或肤色。我们能自由选择的唯一东西是想不想活。自杀可能是我们唯一的自由,这个世界的一个出口。如果我们不行使这个自由,那是因为---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决定要活着。---《樱桃的滋味 阿巴斯谈电影》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阿巴斯喜欢车,享受开车,认为车给人一种安全感,是观看和沉思的最好场所,便于无尽的谈话及自己内心的持续对话。所以他的大部分电影镜头都是在车里拍摄的,亦如这部《樱桃的滋味》。整部影片搭过他车的人有工人、士兵、煎蛋老人、神学院学生及博物馆解剖员,他对这些乘客全都提出了高价雇他们埋他的要求,可是只有博物馆解剖员答应埋他。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工人象征着劳动人民,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备受尊敬的,是靠自己双手吃饭的淳朴善良的人们。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工人,影片伊始是巴迪与一个工人对话,可是工人忙着工作,哪怕巴迪出再高的价也诱惑不了,也许与伊朗的国情有关,他们信奉古兰经,不允许自杀。另一个工人自己工作时手受伤了也没有被巴迪诱惑,没有见钱眼开,而是专心继续自己的工作。还有一个工人因为巴迪的车挡住了工地施工,他责骂巴迪,但巴迪沉默不语,很快这个工人意识到巴迪是不是遇上难过的事了,还请他去工地喝茶,以示关心。而当巴迪的车轮陷在道路外时,周围干活的工人立即兴高采烈全都围过来助他脱险,没有任何报酬的,都是自愿的。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这些都是温暖的人。尽管周围的环境都是黄土及黄沙漫天的,但他们是认真生活的快乐的劳动人民。

而士兵的出场则象征巴迪对青春的回忆及向往,因为他年轻时也当过兵,也是他话说得最多的一次,可见他是喜欢当兵的青春时光的,他也是有着美好的回忆的,似乎自杀的念头淡了些。年轻而略显沧桑疲惫的士兵的脸足以说明士兵的辛苦,而士兵家境并不好,家人还指望他养家的,可是他依然没有受到诱惑,尽管巴迪开出的高价足够他家过上很好的生活,但年轻的士兵拒绝了!马上下车回了军营。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接着巴迪遇上的煎蛋老人和假期打工的神学院学生同样都拒绝了他,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职责,换句话说就是都很忙,哪怕煎蛋老人只是一个帮忙看守的,但也是守信用不受金钱诱惑的。而神学院学生的出现,导演安排得就很巧妙了,一方面隐喻神,巴迪自杀的念头连神都挽回不了啊!而学生的身份则说明这个“神”还挺年轻,没有生活阅历,体会不了巴迪的厌世心情,自然也是劝说无果的呀!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作为长者的博物馆解剖员的出现,便是巴迪自杀的终结者。有两种结局,一是巴迪自杀离世,二是巴迪重新找到活着的希望。有些人会觉得此处过于说教,以至于看不下去,或者不喜欢这部电影。但笔者恰恰很喜欢此处的安排。因为巴迪始终在车里沉默着,一心求死,车便是他的牢笼,他被陷在自己的牢笼中,始终打不开心扉,死磕在自杀这坎上,无法自拔。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博物馆解剖员的一番话语一语击中他的内心深处,长者的阅历足以理解他,且同样有过自杀的经历,但因为吃到了美味的桑葚重新对生活有了向往。关键是这位长者答应了他会在第二天清晨埋他的要求,因为长者的孩子正急需医药费。这下巴迪不淡定了,而周围的环境是勃勃生机的绿色和彩色,巴迪一直半开的车窗为帮人照相也全开了。原来真有人愿意帮他死,他也是有犹豫的啊!真矫情!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直到他下车进入博物馆找长者时,导演用一群学生的闯入来表明巴迪的心情,学生象征着希望和朝气蓬勃,而且阳光正好,都散发着勃勃生机啊。此处其实暗示巴迪已走出了他自己的牢笼。他再次找到长者,仍矫情地确认已说好的埋他的事,得到的仍是长者肯定的回答。也是职业的缘故,长者从事的是鹌鹑标本解剖员,既然承诺过的事,肯定会兑现,不会心慈手软的。

这又是导演高明之处啊,让一心求死的巴迪摇摆了,害怕了,或许活着还是美好的呢!

02、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说得少的那个

整部电影男主巴迪是那个话说得最少的人,他没有交待他为什么一心要吃安眠药并且愿意高价雇人在第二天天亮时埋他,一直到影片结束也不知他求死的原因。而这正是导演阿巴斯的高明之处,巴迪只是一个代表,是无数个想自杀的人员中的一个,谁都可以被代入进去,你、我、他或她,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整部电影人物不多,但都极具代表性,很大众化,已经时隔23年的电影,笔者几度重刷,仍回味无穷啊!有学者专门写过《自杀论》,讨论过自杀这一话题,但笔者认为都不及这部电影,说得再多都不及用眼睛和亲身经历去感受,去思考。悲观者应该是看不见这部电影中暗藏的温暖的,但乐观者会被这些温暖感动,不会为了一时的困难坎坷去自杀,毕竟人只有一次生命啊,应该是尽你所能享受生活吧!

03、虚构到非虚构缓慢地来回切换

这部电影是虚构的。

《樱桃的滋味》的结构取自于一首关于蝴蝶的波斯诗歌,蝴蝶围绕着蜡烛飞,离火焰越来越近,直到被烧毁。在电影里,巴迪驾车四处跑,直到他掉进为自己掘的坟墓。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一个男人被狮子追逐的传说。为了逃命,他被迫跳下悬崖,但被山腰上的植物根茎接住了。他发现自己位于身下巨大的山涧与追逐他的凶猛野兽之间。就在那时他发现有两只老鼠---一只白的,一只黑的---正在啃他悬挂其上的植物根茎。在这令人担忧的情况下,他看见山腰上长着一颗草莓,而在那令人提心吊胆的情况下,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他伸出手摘草莓,并把它吃了。---《樱桃的滋味 阿巴斯谈电影》

巴迪也是虚构的,但他一路上遇到的工人、士兵、煎蛋老人、神学院学生和博物馆解剖员是真实存在的。那电影的拍摄场景是真实的,尤其是那条行驶中的山路更是象征了人生之路啊!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还有结尾处那夜空上的乌云与月亮,以及天亮后突然闯进画面的摄制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导演自己,都在告诉我们这只是一部电影,不要入戏太深哦,巴迪只是一个演员呢!哈哈,真是一个有趣的导演!

戛纳金棕榈大奖《樱桃的滋味》,没有樱桃的电影,是对死亡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樱桃   滋味   神学院   哲思   电影   煎蛋   牢笼   长者   士兵   笔者   博物馆   象征   大奖   工人   导演   温暖   金棕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