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文/红豆

最近,被佟丽娅的一段哭戏刷屏了,不得不说,真的瞬间被戳中。

镜头里的她穿着粗布衣服,原本正在低头做针线,可是忽然间,她似乎看到了先生回家的身影,眼中充满了惊喜。

可是就在下一个瞬间,她就清醒了。

先生已经遭到刑决,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幻觉罢了。

如梦初醒,下一秒,泪水就这样夺眶而出。

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稀在目,和先生往昔的美好点滴依旧历历在目,她多想和他再次相见啊,可是现已是与君“从此阴阳两相隔,此时今生,已经再无可能了。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这是电影《革命者》中的片段,在电影里面佟丽娅饰演的是李大钊先生的妻子赵纫兰,满眼的热泪和坚强的微笑混杂在一起,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动容、跟着落泪。

这一场戏后,佟丽娅久久没有缓过神来,她起身抱着李大钊的扮演者张颂文痛哭。

那一刻,她就是赵纫兰。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在镜头外的张颂文“入戏”了,说当时自己都不敢看她,害怕看了情绪绷不住会崩溃。而在电影的首映会上,前夫陈思诚也对佟丽娅的演技大加称赞 ,说“都出乎我的意料的好。”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李大钊先生的名字和事迹, 在很多书上或者影视作品里,这样的革命者都是以一种坚韧不屈的形象出现,他们可以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以至于我们很多人一提起他们,都肃然起敬。以至于我们很多人,似乎都忘记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都普通人。

而《革命者》这部电影,它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李大钊先生对早期中国革命的热忱与奉献,也还原了他与妻子赵纫兰的伉俪情深。

是的,在李大钊先生高举的红旗之下,藏着赵纫兰用爱情和亲情添上的最具温情的底色。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如果可以,我想请你静静地去感受一下,关于李大钊先生和赵纫兰夫人缠绵悱恻的爱情。

电影《革命者》是围绕李大钊先生牺牲前38小时的所思所想展开的,李大钊先生被捕后曾经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一份两千七百字的《狱中自述》,这份自述里面提及了自己的革命报复,还有一些误导敌人的信息。

其中还有这样的一句:“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是的,这里提及的“内人”,就是妻子赵纫兰。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1884年,赵纫兰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富户人家,她的爸爸喜欢读诗,于是给她取名"纫兰",取自《离骚》中的诗句:纫秋兰以为佩

1889年,同村的李家也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大钊。李家和赵家刚好是世交,长辈们也就产生了让孩子们联姻的想法。

可惜好景不长,李大钊的爸爸在李大钊出生前就因病过世,妈妈在他不到一岁半时就撒手人寰了,李大钊只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可是两个老人的身体也不太好,年纪也渐渐大了,无论是照顾家里,还是干活,都有点力不从心了。

于是在1899年,10岁的李大钊和16岁的赵纫兰,就结为年少夫妻了。赵纫兰就叫他的小名“憨坨”,李大钊则管赵纫兰叫“姐”。

丈夫只有10岁,在这样的环境下,赵纫兰嫁入李家,就注定了她漫长的辛苦付出。

在最开始的日子里,责任与亲情占据了赵纫兰的全部。她不仅要干活,而且要照顾起李大钊快七十岁的爷爷和瘫痪在床的奶奶,还要叮嘱10岁的“憨陀”要认真学习。

李大钊读中学时,爷爷病逝了,本身就微薄的家产,又被无良的亲戚哄抢。当时李大钊曾想过要不自己退学做工养家吧,赵纫兰说什么也不愿意让他中断学业,“逼”着他回永平府中学堂继续念书。赵纫兰相信,要读书,才可能有出息。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一年后,李大钊又一次想要中断永平府中学的学业了,而这一次,赵纫兰却选择了支持。

原来,当时的的李大钊明确了救国之志。他决定去天津报考北洋法政学堂,因为那里的新式教育理念更加符合当下。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后来,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李大钊却没有去找工作供养妻儿,他反而想出国留学。

没接受过教育的赵纫兰其实并不理解丈夫口中的“家国存亡”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丈夫是在做一番大事业,自己要做的,就是要支持他。

赵纫兰为了李大钊的学业,放下面子与邻居周旋、向亲人借款,并典当家产。大概三个月后,终于凑齐了钱,让李大钊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

在这一段聚少离多的时间里,赵纫兰和李大钊有过4个孩子,可是夭折了2个。

在李大钊外出读书的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一切,让李大钊没有后顾之忧。

晚上忙活完一家老小之后,赵纫兰会从怀里拿出丈夫寄回来的信,一遍一遍地看。虽然很多的字她都不认识,可是就这样看着,感受丈夫在远方一笔一划写下的浓浓情意,她也是满心欢喜的。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后来,李大钊学成归国,成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后来又被聘为教授,他也把赵纫兰和孩子们接到北京定居。

在外人看来,年纪原本就比李大钊大、文化学历也不高的赵纫兰此时似乎已经和社会地位很高的李大钊距离越来越大了。乡里人的闲话在赵纫兰的耳边回响着:“当心他以后不要你这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小脚太太了。”

可是李大钊用实际行动让妻子赵纫兰放心,始终和妻子相亲相爱。

李大钊始终记得妻子的喜好,无非就是晚间休息,以炕为妙。为了让妻子更习惯于北京的生活,于是他亲自动手,垒砖上灶,为妻子砌上一炕。

在北京居住的期间,家里常有人来家里拜访,穿着简陋的赵纫兰穿忙里忙外,常常被人误认为是保姆。

好几次之后,李大钊怕妻子感到不开心,于是当再次有客人来到时候,李大钊就会帮妻子换上得体的衣服,然后再“隆重”的把她介绍给客人:“这是我的妻子。”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那时的李大钊是一个月薪200大洋的“金领”,按理说可以养活一家人了,可是每每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候,李大钊拿回来的钱总是非常少。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赵纫兰忍不住地问了一下,才知道丈夫不仅接周济生了很多生活困难的穷学生和穷工友,他还每月会从自己收入中拿出80元作为组织的活动经费

李大钊对穷苦大众的倾囊相助已经是家常便饭,可是他却大方到连自己的家庭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家人也只能饥一顿饱一顿。

彼时的赵纫兰也是没有抱怨,她就默默地在背后想办法,处处从简,做饭连油都省着用,好让家中的经济不那么紧张。

是的,赵纫兰就是这样的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李大钊的理想,用一餐一饭去理解包容,做丈夫最坚强的后盾。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在闲暇的时光,李大钊也开始教赵纫兰认字,给她说革命理论。他和她畅想未来,希望等到和平的一天,可以安心去过神仙眷侣的日子。

可是,这一天,他们没有等到。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先生被捕。22天后,李大钊先生被处以绞刑。那一年,李大钊先生38岁。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可是因为一些原因,李大钊的棺木被迫停放,一停就是六年。

就在李大钊入土为安的35天后,赵纫兰却在悲痛、操劳和思念中随丈夫而去,当时她唯一的遗愿就是希望可以葬在丈夫的墓旁。

他们是包办婚姻,是娃娃亲,可是无论李大钊先生走了多远的路,读了多少的书,他始终对于自己的妻子爱护有加。

她大字不认识一个,“李大钊”三个字却认得清清楚楚。

这一对苦命的有情人,终将在地下团聚。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在万安公墓修建,赵纫兰的灵柩随爱人迁葬到陵园,墓碑上的镌字也,由原来的“李夫人墓“改为“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

是的,这样称呼她,不是因为她是李大钊的妻子,而是因为她用毕生证明了自己对丈夫事业的支持,为彼时的革命献出一份力量。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赵纫兰同志,是对这位杰出女性最确切的称呼,而革命者这个职业称谓,是对她的贡献,最好的定义。

佟丽娅“失控痛哭”:这场“包办婚姻”,百年后成了最动人的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乐亭县   永平   北洋   法政   革命者   内人   典当   北京   学堂   学业   夫人   丈夫   妻子   家里   婚姻   爱情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