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下)

第一个展厅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以为应该没有什么其他种类文物的时候,忽然眼前就出现了一个“现代化”的玩意儿——1978年出土于莱西的汉代木制偶,它高达1.93米,整体由13块木条构成,各个部分之间采用卯榫法衔接,可以让木偶灵活实现坐、跪、站等姿势,这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个头最大的木制偶实物,是一件随葬品。仔细观察,这个木偶五官清晰,因为面无表情,还略带机械感,所以第一眼我就觉得他是一个机器人,或者准确点说,是现代机器人的雏形。古人真是厉害,那时候的思维就已经那么先进了,果然很多东西能跨越时空。

青岛市博物馆(下)

第一个展厅里还发现了古代的铜镜——青铜镜,现在这两面镜子已经锈迹斑斑,不禁想到,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样通过这青铜反观自己的模样呢?或许它刚打磨出来的时候也曾光亮照人,而且是当时的奢侈品,有多少富家小姐曾面对它梳妆打扮,有多少伤心人对着它哀怨叹气,有人看到镜中的自己会重新燃起斗志,有人看到镜中的自己可能更加颓废沮丧,但青铜镜的优点就是——无论你是由于太开心失手掉到了地上,还是太生气扔到了地上,它都不会碎。

青岛市博物馆(下)

接着来到第二个展厅,门口依然立着另外两尊北魏石佛像,这两尊石佛像就不单独给大家介绍了,留给感兴趣的各位去查阅~~

青岛市博物馆(下)

刚才说到齐国经济重镇,这个展厅也展示了很多的钱币,这里就给大家展示一些古代钱币吧。货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古代由于技术受限,而且物质不发达,所以钱币开始是以金属为主的。但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出现在商朝,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经过物质筛选,出现了最早的货币——贝币,因为它外表美丽,而且便于携带,坚硬不易磨损,所以成为了物物交换的媒介。

青岛市博物馆(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得到了大发展,货币也变成了金属货币,下面这幅图就是出土的燕国刀币,其实刀币也有很多分类,不同国家形状叫法也不一样,有尖首刀,小直刀等。第一张图的刀币经过千年的掩埋,已经生了厚厚的一层锈,不过这完全不影响它的价值。第三张图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它是汉代的五铢钱,因为钱币上刻有“五铢”篆字得名,五铢钱的出现,结束了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出现的叛乱后果,也是汉武帝大统的一个象征。为了提高效率,制币需要制币工具,第四张图就是汉代制五铢钱的铜范。

青岛市博物馆(下)

青岛市博物馆(下)

青岛市博物馆(下)

青岛市博物馆(下)

再到后来,各朝基本延续了五铢钱的样式,只是钱币中心形状和刻字的不同,特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唐朝开元通宝,宋朝宋元通宝,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明清时期的钱币大家也有大致的认识,这里不再配图解释。另外,在古代也出现了“花钱”,花钱又称“压胜钱”,也是古代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不具备货币的职能,它的出现承载了更多的民俗寓意,主要用于馈赠,玩赏等,花钱自汉代以来逐渐繁衍,除了祝福,吉语外,还配有各种民俗文化图案。下面这幅图就是各种各样的花钱,有龙、凤凰等各种图案,虽然已经没有了光泽,但是依然不影响它的美观和它所传递的美好寓意。

青岛市博物馆(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石佛   通宝   莱西   卯榫   刀币   青岛市   汉代   北宋   钱币   寓意   木偶   青铜   机器人   货币   博物馆   展厅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