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武则天的一生跌宕起伏,当她凭着她的美貌、才华、智慧和努力化解了皇宫中一场场阴谋凶险,躲过了一次次人生劫难,最终登上皇位,成为一代女皇的整个人生经历。

影视剧作为反映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它总要通过各种人物形象的性格、心理、情感、命运等的成长与改变来显现当下社会现实中,人们对生存状态的反思与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武则天题材影视剧也是如此。

影视剧中武则天形象被赋予了许多现代人的意识和文化意蕴,展示的是一个时代的面貌,皇宫中的自由、爱情和希望不仅是他们内心向往与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代人内心对生命意义的最终诉求。

对意志自由的向往

“追求自由是人的特性,获得自由是人类全部活动的最高目的”,在皇宫这个讲求等级、规矩的地方,自由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这种自由不仅表现在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更在于创作者将女性的喜怒哀乐、情感与权力欲望的冲击、智慧谋略的斗争在影视中直观表现出来,似乎女性几千年来所有的屈辱、怨愤和悲苦都在武则天的身上迸发出来。

武则天题材影视剧将女性内心对生活的渴望、对命运和未来的追索以及对男性强权的抗争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2004 年,电视剧《至尊红颜》中的武媚娘,她不喜欢被束缚,也不喜欢皇宫中尔虞我诈的争宠游戏,她宁愿和相爱之人在山水之间倘佯,过平凡的夫妻生活,不理尘世烦扰。

但事与愿违,她因一场误会与皇宫产生了不解之缘,从此便身不由己,虽然两次入宫并非是她所情愿的。她从不觊觎权力,她参与朝政是为了帮唐高宗分忧,只是为黎明百姓谋福利。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她从不和谁争宠,甚至愿意为自己的好姐妹向皇上要一个名分……这部电视剧将自由主义、男女平等、超越阶级的现代思想借武媚娘这个人物形象传达出来,同时将武媚娘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和现实却不可能间的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

武则天不顾传统男权意识与封建意识,以一种大胆无畏的精神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她巧用计谋还是运用狠辣的手段,她的才干与谋略都令当代女性折服。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不仅是一代女皇,她更是具有自我解放意识的现代女性的代言人。武则天的反抗使她摆脱了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不屈服于强权,这一段女性奋斗的励志史亦被隐射到现代职场,成为现代女性前进的标本。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通过重塑武则天形象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比直白说教更深入人心。

对爱情的勇敢追求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最浪漫的情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生命灵感。然而,在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宫中,爱情显得尤为奢侈,在皇宫中我们看不到爱情的价值和意义。

2004 年,电视剧《至尊红颜》中的武则天完全是一个为爱情而生的女人,她追求的是真正的爱情。

这部电视剧将武则天作为政治家的才干、胆识和谋略有所淡化,她所处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有所稀释,剧中的武则天不纯然是古代后宫中的妃子,而是一位披着古装的现代都市摩登女郎。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该剧虚构了一段武媚娘与李君羡的动人爱情故事,原本两情相悦的一对有情人因为皇帝李治的介入,中间夹杂着关于爱情与权力的种种阴谋与阳谋,使得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即使最后登上皇位、坐拥天下,仍不忘曾经的那个恋人,树立无字碑凭吊这段不能为人知的爱情。

这部影视剧过分娱乐化,天马行空般地大胆想象,大量虚构了与基本历史不相符的剧情,武则天则被美化成一个身处权力顶峰却一直保持着清白善良的品格及对忠贞爱情执着与坚守的形象,折射出现代人对忠贞不渝爱情的期待与向往。

2015 年,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又一次将武则天的形象带入电视剧中,剧中的武则天经历了三段感情,似乎这是一个离不开爱情的女人。

武则天对李世民崇拜的爱,对李牧感激的爱,对李治深刻的爱,这三段感情使原先那个单纯无知的少女瞬间成长为权倾朝野的女皇帝。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但最终晚年的她最想念的依然是曾与她并肩同行,疼她、爱她、护他的丈夫。众多武则天题材影视剧以爱情为噱头,恋爱中的武则天抛开历史被还原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她品尝着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爱情是人类永久的话题,“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理想爱情距离这个喧哗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每天新闻中播报着名人或普通人的婚变、婚外恋、多角恋等,让人对爱情产生了戒备与顾虑。

艺术的作用正在于呼唤人内心最真的情感,武则天题材影视剧通过武则天的情感经历抒发现代人对真爱的感慨和思考。

逆境中求希望的信念

宫廷高高的围墙筑起,切断了多少少女的梦,宫中的女性处在被男性玩弄、压制甚至是为之牺牲的地步。武则天由太宗时的小小才人一步步登上帝位,另改国号,是中国封建史上的政治奇迹。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武则天能够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她超群的能力与才华,更是因为她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敢于大胆革新的魄力。

武则天在政治上算得上是个大赢家,历史上不少昏庸帝王的政治谋略都难以与这一介女流之辈相比拟。然而,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弱女子是如何在男权社会中取得胜利的?

这与武则天自身的品格和素质有关。隐忍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勇者的象征。武则天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女子到临朝称制的女皇帝,她的经历是坎坷的。

幼年在家中受到两个同父异母哥哥的排斥和欺侮,初进宫时遭受的讽刺和遗弃,在感业寺中的清冷与折磨,二次入宫后所经历的各种阴谋诡计,她走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心酸与泪水。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武则天的成功的原因和所有荧幕上的英雄一样,是因为她杰出的才华、非凡的能力和永不言败的性格特征。

当残酷的现实重重压在我们的肩头,各种磨难与挫折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我们依然坚守着生存和成功的信念,不放弃,便可在绝境中找到生存的机会、看到希望的光芒,用智慧和勇气换得希望。

结语

纵观武则天题材影视剧的发展过程,武则天的影视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随后武则天的形象不断被搬上影视屏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叙事模式从相对单一的线性叙事逐渐向复杂性、多元化转变,叙事主题从简单的抨击封建制度逐渐向现代人文意识靠齐,对武则天的评价也逐渐倾向于肯定和褒扬,这是近年来武则天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总体趋势。

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影视剧,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而武则天逆袭的事例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处于何种逆境之时都不能自暴自弃,也不能沉沦,任何时刻都应该有隐忍坚强的品格。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在时代流变的传承与变革中发展而来的。

通过梳理武则天形象在文史典籍、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的形象特征及人们对其评价和看法的演变,分析影视剧中武则天少女时期、妃嫔时期、皇后时期和女皇时期的形象特征,总结出各阶段的形象共性,及对武则天形象塑造的总体趋势与方向。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被赋予了现代女性的品格,对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向往,对真情毫不掩饰的追求,逆境中坚忍不拔的惊人品质等都成为现代女性的标杆与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题材   影视剧   男权   意蕴   谋略   品格   皇宫   剧中   内心   意识   形象   电视剧   自由   女性   爱情   影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