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一、性教育非常必要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日本一位单亲妈妈,在玩网络游戏时,结识了一名12岁的男孩,两个人见了面,还拍了亲密照,甚至还引诱男孩发生了关系。

男孩的父母得知后,非常痛心,申请警方介入,最终在警方的调查下,该单亲妈妈被抓捕。

尽管引诱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对12岁的男孩来说,三观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带来的伤害却是无法预估的, 这也是男孩父母最心痛的地方。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仿佛只有女孩需要性教育,其实男孩同样需要。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最近在英国,一个12岁的男孩,多次以糖果为诱饵,强奸了自己4岁的妹妹。负责取证的警官在男孩的手机上找到了大量色情材料。

虽然这个男孩才12岁,但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刑事责任年龄最低可以到10周岁,也就是说,如果指控成立,且男孩在心理评估中拥有自主判断能力的话,他将面临严峻的监禁刑罚。

但即使法律能够维护正义,这个悲剧终究是发生了。如果父母能够早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也许悲剧就能避免。

二、把握合适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在全世界中,儿童性伤害属于严峻的问题。根据欧洲议会统计,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名遭受性暴力。这不仅是因为很多孩子缺乏性教育,也因为很多父母不够重视或不知如何教育,所以,问题就慢慢凸现了。

有一位妈妈说:“我懂得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是问题是我不知道怎么对孩子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

这大概是无数父母的心声。有一位从事性教育讲师的8岁孩子的妈妈也坦言:“虽然我对我的职业很熟悉,但我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时也不是很容易。”

她说,当父母对孩子进行坦诚的性教育时,尴尬、紧张是正常的;除此之外,“谈得过多,有时对孩子反而更危险。”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因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加拿大幼儿性引导学家Cory Silverberg建议:父母不需要把所有相关的都告诉孩子。

例如当孩子问有关“性”的话题时,你需要先问问孩子“这个问题你是从哪听来的”,以此判断如何更好地回应。

三、儿童是怎样理解性别的?

在我们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之前,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儿童是怎么样理解性别的。

弗洛伊德的儿童性别发展理论指出:

2-5岁时儿童的性身份确定时期;

3-6岁这一阶段,是性器期,即儿童开始对性别差异有了模糊的意识,但是概念不是特别明确,更多的是好奇;

所以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殖器产生好奇,他们的参照大多来自于父母,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建议父母都可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且适度地给孩子引进男女性别差异,开始最浅显的性启蒙知识。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6-12岁,进入潜伏期,孩子对于性别的意识已经很清晰,并明确知道男女的界限,他们会和很多同性的伙伴玩耍,刻意远离异性,这个时期的孩子独立和自我意识都很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教会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保护自己。

四、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如何进行性教育呢?

当宝宝开口说话前,性教育就可以开始。比如,在我们给宝宝换尿不湿或者穿衣服时,就可以给宝宝指认身体部位,哪里屁屁,哪里是胸,哪里是嘴巴,等等,让宝宝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

有的宝宝会对自己尿尿的部位比较好奇,父母可以借机告诉宝宝那些地方是隐私部位,不能让外人碰触,同时,当孩子想触摸他人时,需要提前问询,这可以给孩子树立边界意识,建立性别界限。

另外,这年龄的孩子开始对他人的身体感兴趣了,这常常也成为一个家庭规则的重设期。例如有些家长在家里穿着很随便,或者孩子还和异性父母一起洗澡,如今他们就不能如此了,教会孩子隐私意识很重要。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当孩子做过家家游戏,例如模仿打针或医生护士方面的游戏时,你要明确告诉孩子,抓握别人的隐私部位为什么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只是做游戏,他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当被孩子问道: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告诉宝宝,一个Luan子和一个Jing子结合而成一个胚胎,胚胎慢慢长大就成了宝宝。可以用绘本给孩子讲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怎么发育的。

不要欺骗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好奇。

除此之外,这年龄的孩子应该懂得他们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或女孩上厕所、换衣服、洗澡时,不同性别的不能在一起”,类似的话,从小能帮孩子们建立安全意识。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通过网络或者电视,接触到一些“温情场景”的图片或者视频,很多家长,这个时候会下意识的让孩子回避,其实这并没有减少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让孩子会不恰当的模仿。

前段时间,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迪士尼,摸了一个女孩的胸部,8岁的孩子,这个动作到底从哪里学来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很明显,孩子在这方面没有获得适当地引导。

正确的做法:父母可以把电视设置成儿童模式,在孩子玩电脑或者手机时,需要经过父母的允许,在父母的监督下适当地玩,

其次,如果孩子不小心真的看到了这类图片或视频怎么办?告诉孩子,那是给大人提供的信息,小孩不适合。




美国性知识教育理事会(SIECUS)前会长兼首席执行官,从事性教育工作和研究30余年的黛布拉•W•哈夫纳 ,在她所著的《从尿布到约会》一书中,《从尿布到约会》这样定义青青春期

是"指一个人从生理不成熟,发育至生理成熟的一个发展阶段,生理成熟的表现是有性生育能力。""在8~16岁,孩子会经历一段可预期的生理发展过程,即进入青春期。""男孩开始青春期的平均年龄在11~12岁,女孩开始的平均年龄在10~11岁。青春期的过程,从第一次身体变化到完全发育成熟需要4~5年时间。"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这个时期的孩子身心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女孩会因为第一月经而焦躁不安,男孩也有因身体成长而带来的困惑与烦恼,男孩面对自己的初次遗精,可能会像女孩面对自己的初次月经一样慌乱。又或者青春期的男孩阴茎可能会经常勃起,令人分外狼狈。

父母的正确做法:作为女孩家长应该找到合适的时机,尽早以及尽量详细地帮助女孩为第一次月经的到来做好准备,既可以分享自身经验,也可以和女孩一起排练,这样女孩才不至于在月经初潮时慌乱失措。

对于男孩家长来说,就是提早向男孩传递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比如遗精是正常的,弄脏的床单放到洗衣机里或者自己动手洗一洗就没事了;再比如勃起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男孩要寻找到不让别人发现自己被性唤起的方法就行啦。简单的沟通,往往能减轻男孩巨大的心理压力。

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上开始朝着更独立的方向发展,他们不喜欢父母的过多干涉,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甚至做出很多,在父母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来。

作者黛布拉•W•哈夫纳在书中提到,在她12岁的时候,"决定做一个虚无主义者,只穿黑色的衣服,写忧郁的诗",当时她明智的父母选择不加评论,结果她的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当父母看到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夸张的甚至叛经离道的古怪行为,一般情况下,不加干涉,静观其变好了。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因为,随着孩子的日益成熟,所有的这些都会成为过去。也有研究证实,"大多数少男少女似乎都会经历一个拒绝父母价值观的时期,然而,他们接受的价值观与父母在成年时代接受的价值观却非常相似。"

此外,父母也应该留意孩子身边的朋友,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容易受朋友的影响,如果发现孩子所交的朋友就是一些"不良少年",还是应该进一步观察,并告诉孩子你的想法, 从而进行适当干预的。

鲍勃•塞尔弗期通博士曾说:"孩子从父母身边走开是很好的,说明他们正在为自己的独立生活做准备。但父母必须向孩子们明确表达,在任何时候你都不会从他们身边走开。"

尊重孩子,但不是处处设限,只有与把孩子当做和我们平等的对待,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听从我们的建议。

早恋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青春期孩子存在的问题之一。其实,在这个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也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情。

《从尿布到约会》一书中指出:强行制止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但放任不管肯定也不可取。在早恋这件事上,父母们必须让孩子牢记两点:

其一,父母始终在关爱着他/她,父母是世界最爱他/她、也是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无条件接纳他/她的人。

我认为父母让孩子牢记这一点,并且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这一点,特别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越是跟父母亲近的孩子,早恋的可能性越小,还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喜欢上一个人,往往会被情所困,许多悲剧的发生,往往在一念之间,倘若内心的悲苦已经强悍到可以压垮孩子的时候,他/她还能想到可以向父母诉说,那么,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其二,要学会节欲。如果发现孩子早恋,父母有必要跟孩子谈一谈节欲的话题,包括性交价值观、生育控制以及性传染病等内容。

"孩子,从性交角度看,你们的年龄太小了。我们家认为要等到你结婚,或读大学,或等你可以享受一段成熟的恋爱关系时,或等到你成年了,性交才比较合适。"

这个话题显得有些难以开口,但是,与其遮遮掩掩,不如这样直白清楚地提醒孩子更有效。说不定孩子比我们更能接受。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方园就曾对青春期的孩子做过性教育,告诉孩子如何保护女孩,如何采取必要的避孕措施,等等,虽然大人觉得难以出口,但是有些话父母不说,孩子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自己去探索。


12岁遭引诱,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嫌孩子小


四、性教育有哪些重要原则?

《和孩子谈谈性》这本书中,明确了和孩子进行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

循证原理。循证原理是指结合经典、一线工作者的经验与客体感受三者进行判断。例如安全期通常是不推荐使用的避孕方法,但在部分偏远地区,如不具备其他避孕工具,那么安全期就是该被优先推荐的方式。

无影响不干预。判断需要人为干预的条件有两条:1、某种行为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不适应”或是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例如青春期的女孩由于胸部发育,一直穿着非常宽大的衣服,例如幼儿园的孩子模仿电视画面亲吻别的同学。这些对正常的生活没有很大影响,因此不需要父母特意干预。

启发不灌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即便同一流派的性教育工作者对具体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当孩子问我们“我从哪里来?”“我的做法是不是对”这样的问题时,建议父母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再一步步启发孩子,找到自己的答案。

孩子的成长过程时时刻刻都浸透着父母的关心和担忧,俗话说“养儿一百,常忧九十九”,父母作为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比老师起着更多“解惑”的作用,孩子们的困惑,也并不是“潘多拉的魔盒”,只要拥有正确的引导,相信孩子们会收获更多的智慧。


•参考资料:

•1.中国人口出版社.《和孩子谈谈性》.2013

•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第II卷.2010;

•3.玛丽斯特普.爱知道.性教育工作者通识手册.

关注我,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性教育   孩子   都会   早恋   青春期   价值观   坏人   性别   时期   成熟   父母   身体   男孩   儿童   宝宝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