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背后远远不是模仿低配版的《敦刻尔克》拍摄技巧

《金刚川》和《八佰》都是2020年电影中不可磨灭的两部作品,他们的成功和意义都超过电影的本身,像当年《上甘岭》这些老片子一样,我们看的不是电影技巧,而是所体现的那种精气神,是对历史对解放军的致敬。但是对于从看电影的角度分析,《金刚川》的确存在很多观众吐槽的地方,可能由于整个剧组从筹备到拍摄时间仅仅两个月,导致整体故事性“太短”,而且缺少故事的渲染力,还有观众在吐槽《金刚川》的多角度平行拍摄手法完全是一部低配版的《敦刻尔克》,而它的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诺兰,《盗梦空间》导演

《金刚川》背后远远不是模仿低配版的《敦刻尔克》拍摄技巧

一个故事,三个角度

这部电影其实只讲了一件事,就是万人作战部队在规定时间携带武器到湍流河流对岸,但是美军飞机一直在上空中盘旋不断轰炸过河的桥,只要桥修好了就去轰炸,而这时候志愿中的武器严重落后,高炮部队在仅有的落后两个炮台去干扰敌机,但是存在射程不够、炮弹数量不够的问题;而被飞机炸毁的桥兵工队一直在忙于修桥,就这样炸了修、修了炸的循环。

《金刚川》背后远远不是模仿低配版的《敦刻尔克》拍摄技巧

整个事件的故事很简单,但是电影采用了多个角度分析来呈现这件事,完全从当时三个当事人视角看待“过桥”这件事。在第一个士兵角度用了30分钟其实就把整个故事讲完了,在这个角度没有出现过敌人,这也是很多没有耐心观众就开始吐槽起来;紧接着从敌人飞行员、地面关键的高炮台角度来看整个事情的发生。

《金刚川》背后远远不是模仿低配版的《敦刻尔克》拍摄技巧

其实都是一件事,但是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因为其中有很多重复的镜头反而成为观众吐槽点,从士兵角度体现过桥的危险艰难;从飞行员角度呈现出过桥的决心;从高炮台部队体现军人为国牺牲的精神。

一个故事说了三遍,从三个角度呈现这个事件。

模仿《敦刻尔克》失败?

《金刚川》是将一件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呈现,但是依然是同一个时间维度,因此整体显得故事过于的单一甚至单薄。相比于著名鬼才导演大师诺兰的《敦刻尔克》,故事呈现的理念非常的相似,《敦刻尔克》是从水陆空三个维度来呈现大撤退这件事,但是为了丰富整体事件的立体感,诺兰增加了自己最擅长的时间概念,地上、水中和天上是代表着一周、一天和一小时,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一直到最后时间和空间交集。

《金刚川》背后远远不是模仿低配版的《敦刻尔克》拍摄技巧

因此有很多人说是模仿《敦刻尔克》失败,或者说是低配版: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是过江大战;《敦刻尔克》是二战,是登船大撤退;

《金刚川》是三个平行视角呈现,《敦刻尔克》是从三个维度和三个时间进行呈现;

但是认为三位导演并没有去说模仿,也许我们国内的观众不喜欢《敦刻尔克》那种无聊的叙述电影,很多人也没有看过这部老片,而导演诺兰的名字还是因为《盗梦空间》。但是三位业内知名导演肯定看过,他们的能力没有必要再去没有含金量的模仿,因为他们没必要去宣传这些拍摄技巧,目的不是评奖。

《金刚川》背后远远不是模仿低配版的《敦刻尔克》拍摄技巧

但是从故事的叙事上的确不如《敦刻尔克》,但是整体拍摄时间过于紧迫,整部电影仅仅选择了战争的一个片段——就是过桥,有这样的场面已经很难得。

电影市场背后并不是电影的技巧

所有的导演在拍电影过程必须考虑中国电影的市场,如果观众进去都看不明白,最后的口碑垮了不仅仅破坏了好的题材还会影响投资,对整个电影来说都是巨大损失。即使是这样依然出现了口碑两个极端的现象,而且很大一部分好评是因为对这个题材的情怀,更多是一种的崇拜。

《金刚川》背后远远不是模仿低配版的《敦刻尔克》拍摄技巧

《金刚川》的深意并不是单纯的电影技巧,更多的是去了解我们最可爱的志愿军,了解那段多么艰难的战争历程。《敦刻尔克》是更多的是电影的拍摄技巧和技术,但是所有的技巧都不如最后的那张用人撑起来的桥,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表现出来的,在所有困难面前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都不是问题,不到两个月就出来这样一部电影,非常的不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上甘岭   炮台   过桥   技巧   维度   视角   导演   角度   观众   事件   时间   更多   故事   电影   空间   金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