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阿方索•卡隆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上映了,不过只是安排了艺联影院发行,所以现在三天了,才有1.3%的排片,票房不到300万。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这个成绩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何以为家》虽然也偏文艺,但故事讲的通俗,情感共鸣点充沛,而《罗马》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没有任何卖点。

演员不认识,导演也不像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这些老牌那么响,题材更是,虽然讲的是母性,但里面有大量隐喻、象征这些很绕的东西,夹带着墨西哥的革命往事,哪国的大众也不会太感兴趣。

但《罗马》实打实的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这奖可不是随便给,它只会颁给每年“营造最佳视听语言”的那个人,阿方索•卡隆在《罗马》里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掌控力,拿这个奖丝毫也不虚。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我个人很喜欢《罗马》,吸引我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卡隆用的手法,在大银幕上再看一遍的时候,去琢磨每一个镜头的用意是非常有趣的,下面我就聊点心得体会。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所谓的“罗马”是墨西哥城中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名字,故事发生在索菲亚一家中,开篇第一个镜头就是精心设计过的,直对着地面,女佣克里奥正在洗地,一会儿水蔓延过来,地上满是泡沫。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等泡沫褪去,水面映射了天窗上的光,一架飞机正飞过,投下移动的剪影。(飞机后面还出现了几次)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这个镜头啥意思呢?我的理解是,水代表母性,在水来之前,地面干燥而没有生机,水过后,有了阳光。泡沫代表了伤害,伤害会过去,母性光芒依旧。

其实呢,电影就是一种凡事儿都“不直接说”的艺术,比如《活着》里表现人生无常如戏,就把福贵设计成个皮影艺人,你品出这层意思,就会有不一样的体悟,你品不出来,那就只能看个表皮儿,《罗马》就是部全程需要品的作品。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镜头抬起,女佣克里奥在干活儿,从面相上来看,她是印第安人后裔,墨西哥人口中大约10%是印第安人,他们大多处在社会底层。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罗马》里的镜头速度都非常慢,卡隆自己也当摄影师,电影中有不少长镜头,但大多都是沿着轴心或平移,很少推近或拉远,类似下面这种。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这是一种很自然主义的形式,其背后情绪是“冷静的审视与旁观”,与此正相反的是推拉变焦,这种镜头会人为营造紧张感,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里的一镜。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而《罗马》的镜头很少激烈变速推拉,呈现出一种很独特的上帝视角。

家里的女主人索菲亚有四个孩子,丈夫安东尼奥是医生,工作原因很少在家,除了克里奥,还有另外一名女佣主要负责做饭。

这算是导演卡隆的半自传电影,故事中最小的孩子佩佩就是卡隆自己,而克里奥的原型是陪伴卡隆长大的保姆Libo。

克里奥与佩佩有一场戏很有意思,佩佩在装死,克里奥就也躺下陪他,装了一会儿说:“我还挺喜欢死了的感觉”。这是句傻话,同时也是后面情节的隐喻,比起后来的痛苦,死真是一件相对比较容易的事。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到了12分钟,家里的男主人安东尼奥回来了,孩子们看到父亲回来很开心。这个亮相的设计极为精彩,先是逆光的车灯,背景音是雄壮的交响乐,营造了一种“帝王驾临”的气氛,这里卡隆的用意一定是暗示男权,我很肯定。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因为车太大,车库太小,打了好几把就是进不来,最后等于是将将塞进去。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这组挪车镜头整整用去了一分半钟,如果没有意义,导演绝不花这么长时间给观众演示科目二,硕大的车代表着丈夫的野心,这个家已经容不下他,为后面他的出轨跑路埋伏笔。

《罗马》的前半段可算是克里奥的少女时光,无忧无虑,晚上健健身,工作之余还可以逛街看电影。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克里奥认识了费尔明,他们相爱了,费尔明是个贫民窟里长大的穷小子,最近喜欢上了武术,看过的同学一定对他在房间里耍的那套剑术印象深刻。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此时故事中两位女主的命运产生平行关系,索菲亚与丈夫产生矛盾,她可能已经有预感家要散了。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另一边满怀憧憬的克里奥毫不犹豫的将身体献给了费尔明,当她在影院中说怀孕的时候,大概以为会等来费尔明的求婚或者激动的眼泪吧。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然而并没有,当时大银幕上正在上演《虎口脱险》,费尔明有样学样,以上厕所为借口,竟然直接溜号了,克里奥刚怀孕就被抛弃。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此时导演安排了一场冰雹(热带下冰雹必有冤情),作为两个女人命运的分界点。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索菲亚开车带克里奥去医院检查,这里有个看起来很“刻意”的桥段,车夹在了两辆卡车之间,最直接的解读是索菲亚的进退两难。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但很奇怪,索菲亚在过程中的神情一直很放松,还哼着小曲,并没有那种把车蹭了的惶恐,两车间缝隙很小,已经很明显过不去,但她还在给油。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所以我认为这个桥段是摆脱男性依赖的宣言,姐们就是这么横,把车蹭了就再换一辆。

这部电影中两位女主的情绪是基本同步的,克里奥看到医院的新生命,也不再哭哭啼啼,甚至有些期待孩子的到来。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此时发生了地震。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天花板上的碎石落在了保育箱上,里面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婴儿、怀孕,象征意味就很明显了:一场社会变革正在孕育。《罗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墨西哥68》,我对墨西哥历史不熟,查了一下,6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数百名游行抗议者在墨西哥城北的特拉特洛尔被屠杀。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二战后的墨西哥经济高速发展,但政治体制改革没跟上,于是爆发了这场骚动(其实哪个国家到这个点儿上都会出点儿事),当时的总统奥尔达斯强势镇压,后来的人们认为这场运动是墨西哥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著名记者作家胡里奥·加西亚曾说:“经过这一天之后,墨西哥就是另一个国家了”。

《罗马》的背后就是这场革命,其根源在于愈演愈烈的阶层对立,上层的白人精英享尽发展红利,却没有普惠到下层,接下来索菲亚一家去郊区度假,白人们丝毫没有感到烈火将至,该玩玩该耍耍。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上下层之间的矛盾还不光是经济上,生活方式也完全隔离,白人们在明亮的楼上推杯换盏,平民在阴暗的小酒馆里自娱自乐。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接下来发生了一场大火,这预示着革命马上就要到来,当危机来临,俩阶层才融在一起,这时导演安排一个白人在前景唱歌,后面是扑火的人群,白人们手上的酒杯大都没有放下,就在那儿看着,只有土著平民与白人的小孩在忙着灭火。(小孩子可能觉得挺好玩)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接下来是两个女人的新生,在剧情上需要让她们意识到: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首先是克里奥在街上碰到安东尼奥与他情妇,安东尼奥一直说自己在加拿大魁北克开会,此处的视听表现力也很强,镜头扫过二人以及旁边站着的大儿子。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接着慢慢滑到克莱奥身上,画外音是大儿子与朋友的对话,多么的举重若轻,所谓的视听语言就是“信息的精妙传达”而已啊!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克里奥这边,她找到了渣男费尔明,下层人民分手就不讲究那些礼数了,费尔明直接让克里奥滚,自己要去参加革命队伍了。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回到家中,索菲亚对克里奥说:我们做女人的总是孤身一人。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酝酿了许久的暴动终于发生了,卡隆依然还是采用了旁观态度,隔着玻璃窗看楼下涌动的人群。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一伙儿人冲上百货大楼打劫,里面竟然有费尔明,他用枪指着克里奥,惊吓过后,她的羊水破了。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去医院的路上遇到堵车,到达的时候已经太晚,克里奥的孩子已经成了死胎。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胎死腹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次短命的暴动,如此的话导演其实表明了自己的批判态度,我看到这儿也是这样想的,但看完结尾发现并不是!

两个女人接受了男人跑路的现实,索菲亚找到了新工作,换了一辆小车,带着克里奥与四个孩子去海边度假,她此时很坦然的告诉孩子们,爸爸不会再回来,接下的日子我们会一起度过。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白天他们去沙滩上玩耍,两个孩子不知深浅,被海浪扑倒,克里奥冒着危险去救俩娃,这一段完全采用逆光拍摄,逆光,象征着生命的迎刃而上。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脱险上岸后,一家人抱头痛哭,这场戏的设计是值得载入影史的,每一束光好像都在听导演的指挥,太牛叉了。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克里奥此时哭着说了很关键的一句话: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这等于是一句自我忏悔,此处我们深琢磨一下,就能隐约觉察出导演阿方索•卡隆的态度。

刚才提到了,克里奥胎死腹中的婴儿必定是象征着这场革命,太多象征与隐喻指向这一点,但克里奥最后的台词却是:“不想生下她”,这一句话就把革命完全消解掉了。

卡隆童年印象中的革命充斥着流血与暴力,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但对于“镇压”这件事本身,他又充满着愤怒,你说他是啥立场呢?只有迷茫。

所以卡隆在《罗马》的结尾,回归到了“母性”二字,无论城头飘着哪杆大王旗,唯有母爱永恒。

在克里奥忙碌的身影后,出现了片名《ROMA》,这个词倒过来念是AMOR,无论在法语、西班牙语还是葡萄牙语中,这个词的意思都是:爱。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从这个意义上讲,《罗马》也不完全是所谓的女权电影,它的延伸必然是一种博大的“爱”,只是母爱在电影中更突出而已,克里奥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却有着真实的母性。

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罗马》到底好在哪儿?

总有同学问说编剧与导演,到底哪个更重要,《罗马》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剧本是很关键的环节,但在很多时候,“怎么拍”比“拍什么”更加重要。

无论剧本还是演员,其实都是导演手中的工具,优秀的导演,都必然有这种“霸权”,梁朝伟演技再好,也需要李安与王家卫的调教,不信你去看看《捉妖记2》与《欧洲攻略》。

所以,无论哪个电影节,最佳导演永远是最后颁出的个人奖项,因为当导演最难,他是一部电影的上帝。

今天是母亲节,《罗马》就是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我是个大老爷们,但我一直觉得,母爱要比父爱要高那么一丢丢,里面有堪称伟大的包容、宽恕与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罗马   费尔   索菲亚   安东尼奥   斯皮尔伯格   墨西哥   导演   女佣   母性   白人   下层   象征   镜头   孩子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