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论文”被央视新闻点名 网友评论:当代的送东阳马生序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刷屏

作者在文中回顾坎坷求学路

感染了很多网友

“中科院博士论文”被央视新闻点名 网友评论:当代的送东阳马生序

黄国平自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这段来自一篇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文字,最近几天在多个网络平台走红。而这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的论文作者,正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
黄国平是四川南充市仪陇县人。在论文“致谢”部分,黄国平讲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苦痛记忆,母亲离家,高中之前抓黄鳝、周末钓鱼等是主要经济来源,但却难以避免父亲偷卖了黄鳝去换肉和酒……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出生贫困家庭的少年的种种不易。这个当年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少年,“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4月18日晚,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熟悉黄国平的伯父、村民以及他当年的老师、同学等人,他们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黄国平:他的人生确实不易,他写下的这些文字也都属实,这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少年,靠着知识一步一步改变命运的故事……

“中科院博士论文”被央视新闻点名 网友评论:当代的送东阳马生序


亲伯父:
老鼠打了洞,泥巴落在他床上
就算读完博士回家 穿着依旧朴素

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这段“致谢”文字中,黄国平写道: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
黄国平出生于四川南充仪陇县炬光乡的一个村子里,“贫穷”,似乎笼罩着黄国平的整个童年。
一位村民告诉红星新闻,黄国平一家当年算是村里最贫穷的那个家庭,“种庄稼,都没得钱买肥料,种出来的庄稼也没得啥子收成。”

黄世俊说,前些年,侄儿当时已经读完博士回来,穿着依旧很朴素。走在外面被人看到了,有人私下嘀咕说“还说那个娃儿是读了博士回来的哦,没想到穿成那样(很朴素)”。
黄世俊对这些言论却不以为然,他觉得侄儿这样很好,说明侄儿没有忘本,他觉得侄儿给整个家族争了光。但他仍不忘叮嘱侄儿,平时不用经常给自己打电话,工作很重要。
同村村民:
他小学就是耀眼的“学霸”
因为成绩好,会帮老师批改作业

在“致谢”中,黄国平写道: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有网友评论:


“中科院博士论文”被央视新闻点名 网友评论:当代的送东阳马生序


黄国平的母校

中科院也正面回应黄国平

并霸气发声: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因为钱的原因读不起书!

“中科院博士论文”被央视新闻点名 网友评论:当代的送东阳马生序

“中科院博士论文”被央视新闻点名 网友评论:当代的送东阳马生序


4月18号,黄国平在中学读高中时的班主任从网上看到了那篇流传甚广的“致谢”文字,他说:“当时才读了前面,我觉得写得怎么会这么像他(黄国平),后面发现这个人真的就是他。”
班主任饶彬说,黄国平每次回仪陇老家都会跟他联系。此前,他还让黄国平回学校给班上的学生讲述他当年的求学经历,希望他的励志经历,对这些学弟学妹们会有所激励。

原创作者:刘宇辉

今日头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东阳   中国科学院   红星   仪陇   黄鳝   侄儿   腾讯   伯父   庄稼   中科院   朴素   村民   央视   当代   当年   博士   少年   文字   中学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