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无锡街头活跃着一位盲人琴师,穿一身打满补丁的破烂长衫,背着一个琴弦打结的二胡,手扶着干瘦娇小的女人走走停停,时而驻足弹奏一曲,收完赏钱再奔向下一个地方。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丝竹大师“瞎子”阿炳。

阿炳在音乐上的贡献和地位是举世公认的。在近现代音乐史上,阿炳绝对是国内当仁不让的第一位大宗师,其创作的《二泉映月》被誉为可媲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绝美华章,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初听此曲泪流不住,称这是一首“应该跪下来演奏”的曲子。

阿炳一生创作并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中绝大多数都已失传,仅留下来的6段录音曲目,建国后被当作“国礼”送给世界各国。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阿炳的一生无比坎坷,于坎坷中尽显传奇。

阿炳本名华彦钧,1983年出生于无锡雷尊殿“一和山房”,相传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私生子,父子俩至死未能相认。

阿炳4岁那年母亲在屈辱中死去,之后被华清和带入雷尊殿。两人以师徒相称。阿炳从小就被华清和当作接班人来培养,亲自传授他二胡、琵琶等多种民间乐器,更让雷尊殿各大乐师轮流传授其技艺。

在诸多音乐大家的悉心指导下,天赋绝伦的阿炳很快在无锡道教界打出名堂,17岁就有“小天师”的美誉。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如不出意外,阿炳会顺利接班华清和执掌雷尊殿,凭借出色的音乐造诣成为道教界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为后代子孙世代供奉。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春风得意的阿炳声名远播,雷尊殿这座“小庙”已经装不下这位“大神”。阿炳开始四处游玩广泛交友,不慎沾染了逛青楼和吸大烟的恶习

1918年华清和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当家道士。失去束缚的阿炳彻底放纵自我,出入青楼更加频繁,并不幸得了眼疾直至双目失明。为了治疗双眼,当然也是为了吸食鸦片,阿炳将雷音寺变卖后沦落街头

阿炳的眼睛到底怎么瞎的?民间一直盛传是因为逛青楼得了梅毒,继而瞎了双眼。但现代科学并不支持这种说法,梅毒显然跟眼瞎没什么关系。阿炳眼睛之所以瞎,大概率就是因为眼疾。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从此阿炳的人生急转直下,从当家大道士沦落到街头卖艺。

阿炳卖艺的行头相当朴素,一件打满补丁的破旧长衫,一把打过结的二胡,仅此而已。

唯一的温暖是在卖艺过程中,阿炳结识了同样落魄不堪的女子“梁催娣”,两人结为夫妻相依为命,生活从此便利了许多。

阿炳的卖艺生涯非常成功,那个年代如果有娱乐圈,阿炳应该是无锡当地最红的“明星”。当然阿炳最红的不是音乐,而是“说新闻”。

阿炳每天下午卖艺回家,都会找邻居家小孩给他读报纸,第二天再把听来的新闻加上伴奏“唱”出来。当时无锡人只要听说阿炳说新闻就会立刻停下手里的活,抢着去听。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阿炳就是在这种生活中创作出了包括《二泉映月》在内的270多段乐曲,成为后来享誉全球的音乐大师。

1948年阿炳因讽刺国民党金圆券被宪卫队殴打,从此肺病复发时常咳血,再也不上街卖艺了。1950年12月,阿炳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所幸的是就在阿炳去世的前几个月,中央音乐学院的几个师生与杨荫浏教授,用当时极为珍贵的铜线录音机录下了阿炳《二泉映月》《寒春风》《听松》3首二胡曲,以及《大浪淘沙》《龙舟》《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的阿炳身体异常虚弱,演奏水平较巅峰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阿炳的一生说起来就是这样,其坎坷悲惨的遭遇令人同情,让人唏嘘;其无与伦比的音乐造诣,举世罕见的丝竹才华更令人钦佩。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接着就要聊这部电影了——《二泉映月》。

作为近70年来唯一一部以阿炳生平为题材的电影,《二泉映月》本该是忠实反映阿炳一生的电影,最好是一部分量极重的资料片。

但是很可惜,由于创作者的“夹带私活”,这部电影成了“控诉旧社会人吃人”的无聊电影,阿炳也彻底沦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工具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阿炳绝大多数音乐知识都来自道教音乐,而电影《二泉映月》却硬塞进一个卖艺“钱老头”,硬说阿炳的二胡是跟他学的。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虚构“钱老头”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电影的主题:旧社会拿人不当人。钱老头跟女儿琴妹卖艺为生,因生病不能赚钱后被房东无情赶走,最后惨死街头。

钱老头的女儿也被拐卖至类似青楼的船上,险些沦为风尘女子。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数年后阿炳与琴妹重逢,影片还借琴妹之口强行表达主题:这种社会,让我们老百姓怎么活啊!

阿炳的一生更是被改编得面目全非。影片总共100分钟,前70分钟借阿炳周围人控诉“人吃人的黑暗社会”,后30分钟把阿炳塑造成勇敢抗争旧社会压迫,与黑恶势力坚决斗争的民间“战士”。而阿炳最重要的卖艺部分只有可怜的10分钟左右。

更可惜的是,就连这区区的10来分钟也极尽胡扯之能事,阿炳卖艺不是为了糊口,竟是为了抗日救国?

“瞎子”阿炳,与电影《二泉映月》

必须承认阿炳确实有抗争的一面,讽刺过国民党,讽刺过日本兵,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为了糊口活命而已。控诉旧社会有的是题材、人物,为什么非拿阿炳“开刀”呢?

八一制片厂在1979年犯下的这个大错,实在是低级又无聊。现在技术进步资讯发达,希望补拍一部阿炳生平的电影,弥补当年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道教   眼疾   电影   梅毒   旧社会   丝竹   无锡   举世   长衫   青楼   瞎子   道士   坎坷   老头   民间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