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革命者》成功了。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理想总带点浪漫主义情怀,对于书生来说,热血和浪漫总是相辅相成。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都是书本上的生硬语句。

但这次,以他为核心视角的电影《革命者》却努力把他还原成了人,一个带有理想主义情怀的浪漫书生。

《革命者》极具说服力和真实感。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人物的动情塑造,细节的努力打磨,以及电影美学的贯彻上。

一些主旋律电影因为各种原因,要么沦为朗诵比赛、照本宣科,要么就是群星走秀、生搬硬套,符号化与功能化太过明显,说服力大打折扣。

《革命者》最大的优点在于尊重电影美学和那些基本的理论范式,在一套有效的体系下塑造人物,诉说历史,喊出主义,这无疑让人更能接受,甚至为之感动。

电影不排斥主义,但必须经过良好的包装,《革命者》做到了。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张颂文独当一面

首先,主角选得太稳了。张颂文是真的好,表演张弛有力,细节丰富,情绪饱满,共情力十足。

看着他演的李大钊绝对不会感到出戏。演员把自己完全交给了角色,没有任何明星光环,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堪称教学式表演。

有了张颂文这样的表演基石,导演和编剧放心地进行复杂化叙事,为他安排了各种情绪转变激烈的戏,突出他丰富的个性。比如,他对人恭谦、好善乐施。可以和乞丐一起同住,吃早饭时邀约报童一起。但作为读书人,他有自己的坚持,“手上有油是不能碰书的”。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作为革命者,李大钊也有脆弱的时刻。影片在他脆弱的激情和革命者的永垂不朽之间,试图求证出一个不等量代换的关系,在他短暂但壮阔的生命里,寻找到他信仰的源头,回答为什么他所坚持的信仰可以绵延至今。

影片里,李大钊眼看学生被军阀暴力对待,一介书生的他手无招架之力,他心痛万分,倒在妻子肩上痛哭,同时顿悟:我们有主义,他们有枪。

期间,张颂文从失魂落魄的呆滞,到看见妻子后寻求共情,悲伤落泪之余,顿悟出革命真谛,眼神又变得坚毅,那些面部微表情的控制非常细腻,体现了一位优秀演员的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影片在“封神”的同时,努力在为人物“祛魅”,以真实触感,体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们并非生而为英雄,而是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路上,逐渐成为了英雄。在弥留时刻,他为主义坚持,也会思念家里的亲人,想到那些美好时刻。

这一刻,他是英雄,也是父亲,还是他人的挚友。即便是英雄,也不会千人一面。同样作为革命者,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非线性叙事看点足

角色选好了,叙事就会丰富起来。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革命者》没有用单一的线性叙事,让演员沦为舞台走秀的木偶。而是把李大钊临刑前的倒数几十个小时作为叙事主线,采用倒叙和插叙来丰富叙事力度。

众多二级人物作为时间节点,串联起李大钊追求理想的经历。张学良、陈独秀、蒋介石、毛泽东四个人相处的故事作为支线,在穿插他与李庆天、徐阿晨、徐三等几人之间的互动来展开叙事。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时间,是全片作为关键的叙事的节拍器和分幕点。为此,影片多次出现了钟表,甚至干脆用特效手段,借用表里的齿轮转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这一点,可谓有点诺兰的感觉了。历史是线装的、古老的、恢弘的时间之吻,创造历史的人,是迥异的、鲜活的、具体的真理。

主创团队精心设计了一个庞大繁杂的立体时间轴,用受刑与回忆两条主线使整部片子不但有了完整的骨架支撑,而且通过不同时间、相同场景之间人物的对比冲突,记忆的闪回跳跃,独角戏与群戏的穿插等剪辑手法,让叙事变得丰富且有力。

塑造李大钊,不仅通过他自己的视角,还通过这些二级人物,逐渐拼凑起他更为完整的模样。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就像片中那场从镜子中逃脱的戏一样。陈独秀撒了宣传单后,匆忙从围剿中出逃,他与众人在和一堆哈哈镜里周旋,每一面镜子中都有他不完整的形象,但多面镜子下,他整体的形象得以形成。

另外,这场戏还有点杜琪峰《暗花》高潮的感觉,足见制作组的用心。也突出了其浪漫主义色彩的一面。

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革命者》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浪漫。

身陷桎梏的李大钊会在狱中对着阳光投下的阴影用双手模仿飞翔的鸟儿;用树枝假装烟,吸两口还抖了抖烟灰;临刑前面对狱友还不忘开个有关剃头的玩笑。

李大钊本人本身就是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理想主义从来都有浪漫的一面。过于理性的人无法革命,他们因为算计太多而缺乏那种激情,就像用天平衡量的轻重的张作霖,在戏院里思考过去和未来的蒋中正。他们最后选择站在革命的的对立面,大多是因为估计太多,不想失去已经已有的权力和财富。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但李大钊渴望的是彻底变革,且不怕献身于理想,甚至把自己的生命当做革命进程的一次激励。舍生取义,这本身就是极度浪漫的。

主旋律电影拍出了中国式浪漫,学诺兰把玩时间,《革命者》太敢了

影片的光线运用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李大钊在狱中时,随着思绪的缥缈,光线忽明忽暗。

备受折磨,精神恍惚时,他甚至梦到了一只手从阳光中伸向他,整个带有“救赎”色彩的镜头设计,堪称影片的神来之笔。

浪漫的镜头语言、浪漫的叙事结构、浪漫的人格魅力,中国人,中国革命者的浪漫,都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能够将一部主旋律电影拍出一些诗意的浪漫,《革命者》作为一部电影也体现出了不同一般的创新胆识。

这一点,让它显得与众不同,独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革命者   主旋律   时间   浪漫   电影   这一点   浪漫主义   书生   情怀   演员   色彩   主义   影片   英雄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