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每次一谈到华语乐坛,网上就充斥着“华语乐坛已死”的悲观言论。在多数人眼里,现在的歌曲无外乎两种:一种出圈的,都称为“网络口水歌”“洗脑神曲”,一种不出圈的,都归为“音乐垃圾”。

而每次在感慨当下乐坛的不堪现状时,人们就会怀念曾经的华语乐坛。什么 “80年代的华语黄金时代”“90年代的繁荣鼎盛时期”“2004年的乐坛巅峰”,什么“天王天后神仙打架”“流行金曲大爆炸”……今昔对比,更是让人无限惆怅啊!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但是冷静想一想,华语乐坛的过去与现在,真的有如此天壤之别吗?我们在发表这样的评论时,究竟有没有厚古薄今的因素?

确实,对于当下不火的歌曲,基本没机会被人听到,不管好不好,我们往往直接当它们是垃圾。这样的歌曲太多了,每年出来的新歌在50万首以上,95%以上都属于这种歌。因为大家习惯把“传唱度”当成衡量歌曲好坏的标准——既然你的歌都没人传唱,能好到哪去?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而火起来的歌曲,就恰恰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太洗脑了,所以招人厌。动不动全网播放量几亿、几十亿,随之而来的,不是被质疑庸俗和口水,就是被质疑抄袭,无一例外。这种现象大概自2004年网络歌曲兴起就开始了,从《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到《那一夜》《爱情买卖》,再到《学猫叫》《离人愁》,最后到现在的《踏山河》《大风吹》,哪一首神曲能逃过此劫?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现在走红的歌都是这样那样的问题?且红不了多久,两三个月热度就过了,半年后基本被忘记了。而以前的华语乐坛,那些经典老歌却好像没有这些问题,当年即使再火,也没见人反感和吐槽,而且一首歌可以红很久,甚至几十年了还在传唱。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难道人与人的差距就这么大?以前的音乐人能创造经典,而如今的音乐人们,就只能制造糟粕?

1、音乐确实有差距,但不是唯一原因

先说一点大家都会认同的,就是以前流行音乐的整体水准,可能确实要高于现在,也许在风格多样性方面不如现在那样全面,但水准线是更高的。

因为以前有严格的唱片工业体系,有分工明确的专业人才,每一首作品出来,都集结了作词、作曲、编曲、制作、宣传企划等诸多人士的心血;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而到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歌手的兴起,这种格局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己写歌、唱歌,然后通过网络传达给听众。尤其是近年来,音乐创作与制作技术门槛一降再降,很多初出茅庐的十几岁孩子,不懂乐理,不会乐器,仅凭随口哼哼和摆弄几款傻瓜式软件,却早早给自己冠上了独立唱作人、音乐制作人的称号。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音乐发行渠道的变革和音乐门槛的降低,让这个行业发行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落寞地离开了这个行业,也有无数年轻人涌入这个行业,行业内的分工越来越模糊,那些年轻的音乐人们大都是词曲唱甚至编曲、制作一手抓……在这样的环境下出来的音乐作品,有更强的“快餐性”,比以前严格工业体系出来的作品,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也不是说现在的歌都不行,但至少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2、以前也有口水歌,也有庸俗与抄袭

虽然上面第一点客观存在,但我们也要明白,并不是以前的歌就都是经典。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口水歌肆虐、作品庸俗或抄袭的现象,以前一样存在,同样,以前的歌也有大部分是不火的,火起来的始终是极少一部分。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不是因为老歌才好听,而是因为好听才能变成让人惦记的“老歌”,否则连“老”的资格都没有。你可以回去看看以前的那些老唱片,即使是当红歌手,即使是畅销专辑,也大都只有一首主打歌火,9首歌作陪衬。能有两首以上火的,算很罕见了。

即使是很火的歌,难道只因为年代不同,那时候的口水歌就不算口水歌了吗?《心太软》火不火?《忘情水》火不火?算不算口水歌?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还有,《水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够经典吧?可它们都涉嫌抄袭你知道吧?

《纤夫的爱》《傻妹妹》《大花轿》等很多在90年代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难道它不口水吗?不俗吗?可当时大家都跟着唱得可带劲了,没人会吐槽;试想一下,如果放在现在来唱,早骂成什么了!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3、现在也有好歌和好的音乐人,只是难出头

你要悲观地认为现在就没有好歌了,没有用心做音乐的人了,那肯定是不对的。有还是有的,只是不那么容易被大家看到了。网络时代与传统唱片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听歌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以前是以主动收听为主,现在基本是以被动收听为主。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主动收听,就是以前的你会买一张你中意的唱片回来反复聆听;而被动收听,就是你听的绝大部分歌曲,都是它自己跑到你耳朵里来的,并非你的选择。“最新流行”“网络热歌”“猜你喜欢”等等,你要做的选择,仅仅是在第几秒点“下一首”。在这样的听歌环境下,人性的浮躁被放大,有机会出位的,往往是那些“洗脑神曲”。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歌曲”被这些“洗脑神曲”垄断,而“歌手”,则被那些当红流量艺人垄断。他们的作品不出圈,但他们的流量太大了,粉丝太多了,各种安利、屠榜、冲销量,不管他们出的是什么歌,粉丝都觉得是最好听的,不好听也是最好卖的。毫不夸张地说,可能前5位顶流艺人(有的连歌手都不能算),能拥有整个歌坛90%以上的流量资源。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被动收听+流量垄断,注定了让听众很难听到你真正想听的音乐,而不能说现在就没有好的音乐。比方说,如果不是去年单依纯的翻唱,有多少人熟悉李宗盛与蔡琴2008年合作发行的《给电影人的情书》;如果不是和学员旦增尼玛在节目上表演,有多少人听过李健的《水流众生》;还有很多人说,在听旭日阳刚唱《春天里》之前,都不知道汪峰是谁……这些大咖都是如此待遇,更别说郭顶的《水星记》、邓见超《肆意的河》、福禄寿《兰若度母》等千千万万的遗珠作品。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其实这样的作品太多了,只是现在的歌坛乌云蔽日,让那些没有流量的音乐人和好的作品都被埋没了。

4、现在的歌坛充满争议,可能更多是因为发声门槛低了

前面说了,以前的歌曲再庸俗再口水,也没人吐槽,而现在的歌,只要播放一多,立即就一大堆负面的声音。不能把这简单等同于以前的歌好,现在的歌不好。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发声门槛低了,渠道畅通了。因为网络时代嘛,谁都可以即时发声。听了一首歌觉得恶心,你上网一搜,发现一大堆人跟你同样说恶心的。同一首歌你搜好听,发现也有一大堆人跟你一样说好听的……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而以前,你听了满大街的《纤夫的爱》觉得恶心,你上哪发声去呀?你得憋着。那时候只有专业的乐评人,在纸质媒体上或电台里,才能发表评论。包括以前港台很多歌曲都翻唱自日本歌曲,不也是网络普及后大家才后知后觉的事情?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当然,网络的便捷除了让人畅快表达,也为粉丝追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所以要捧红或神化一个艺人也变得更简单,而且主动权已经渐渐掌握在了粉丝手中。以前虽然也有流量明星,但主动权还是在经纪公司手中的,现在的粉丝借助网络的力量,可以倒逼经纪公司就范。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最后再来一句话说说“口水歌”和“经典”,“音乐垃圾”和“宝藏歌曲”的关系吧。

其实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一个喜好的因素。传唱广的歌曲,对于喜欢的人来说是经典,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就是口水歌;而不出圈的歌曲同样,你喜欢的它就是宝藏,你不喜欢的它就是垃圾。

火的都是口水歌,不火的都是垃圾,这就是你认为的华语乐坛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华语   乐坛   口水   神曲   歌坛   庸俗   门槛   流量   好听   现状   粉丝   垃圾   经典   作品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