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1、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凤凰,湘西的一座古城,因为沈从文的缘故,世人皆知。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如今这里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百余年前,“萧萧”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2、

静谧的沱江水面上,一艘渡船,载着一行送亲的队伍,兀自前行。

远方的白塔,与青山相映,仿佛伫立在天地之间的一根银针。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端坐在花轿之中的新娘,叫做萧萧。

年方12岁,未及豆蔻,却要嫁往杨家坳,为他人妇。

自家的叔伯,送她前往。

饿了的萧萧,伸出白皙的手臂,接过了叔伯递过来的饭团。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待众人下了渡船,前往杨家坳,还有30里的山路。

路途漫漫,萧萧半路憋不住,喊停了轿子。

她毕竟年纪尚小。

大伯却说:“不到公婆家,是不能掀开轿门的。”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3、

吹拉敲打,来到了公婆家。

一切都已就绪,拜堂的仪式将要开始了。

而萧萧的丈夫春官,才3、4岁的年纪,正在逗弄着小狗玩。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小孩心性的春官被带到了堂前行夫妻之礼,却百般不情愿,躺在地上打起滚来。

看到此情此景的萧萧,讶异地笑了起来。

萧萧没有料到,这对于她意味着什么,当然更为年幼的春官,也更不可能知道。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无奈的公婆,只得喊哑巴,捉了家里的鸡公(公鸡)丢到铺垫上,代替春官完成了仪式。

于是,萧萧,正式成为了春官的妻子,这个家庭的一员。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4、

生活,从来都是静水流深。

萧萧每天要完成的工作,除了拉扯着春官以外,就是帮助公婆干些家里的活计。

家里的爷爷、姨婆等人,对萧萧不错。

但涓涓细流一般的日子,却也总在奔腾向前。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这日,还带着春官在河边洗衣服的萧萧,目睹了一只送葬的队伍。

灰色的棺木,幼小的孩童,年轻的寡妇,披麻戴孝的人群,在萧萧的眼前依次而过,扼腕哀伤,却也警醒意味十足。

红白两事,在萧萧年轻到还远未铺展开来的生命中,没有间隔,高度相似。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回到家后,萧萧听姨婆说,那是可怜的巧秀娘,刚刚“圆房”两年,就做了寡妇。

舂米机的一端蓄满了水,迅速地倾斜了下去。水被倒掉,舂米机在回归原位之前,一端重重地砸了下去。

周而复始的悲剧,又增加了一个实证。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5、

萧萧是实实在在地认识巧秀娘的。

两人偶然间的相遇,巧秀娘放下打来的猪草,语含关切地问萧萧:“你婆婆待你好么?”

萧萧不假思索地答道:“好,白米饭管饱”。

萧萧没有听出巧秀娘话里的深意,只以为白米饭吃够,便是生活最大的意义了。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其实彼时萧萧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错,确实跟生存比起来,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作为死了丈夫的人,巧秀娘望着萧萧的眼神,复杂且意味深长,但她所有的感慨,最终都化作了那一声轻轻的叹息。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民国年间,连年战乱,人如草芥般不堪。

不少年轻人或被迫,或主动地走出了这个蔽塞的“边城”,扑向了未知的命运。

花狗,是家里的一个帮工。

干活利落,擅长唱歌,是萧萧能够日常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年轻男子。

萧萧的问题,最终还是出在了花狗的身上。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已经十六岁的萧萧,少女初长成,如果按照“剧本”安排,她需要的是,等待丈夫春官长大,然后“圆房”生子,像公婆一样,为家和孩子操持一生。

但问题是,春官尚小,可萧萧,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进城看戏归来的花狗,在傍晚时分的院落里,讲起了他进城看到的女学生:

“上身穿了件白的洋布褂子没有袖子的,下身穿了件黑纱裙,就到这(膝盖)。膀子大腿雪白雪白的,露出来给人看。喜欢谁啊,就给谁好。”

爷爷补充道:“他们说呀,这叫自由”。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爷爷问起萧萧,自由好不好。

萧萧说好,马上又否定道:“也不好”。

众人打趣道,萧萧就像个女学生,将来说不定也会做个女学生。

萧萧否认,随后却认真地说“做就做,我不怕”。

没人能想到的是,萧萧的话,在之后,竟然一语成谶。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花狗对萧萧的心意和企图,家里人没有发现,春官太小不明所以,但萧萧是觉察得到的。

在城里,卖掉了筐子的花狗,没有给春官买任何东西,却悄悄地买了一个小小的头花,借由春官之手,送给了萧萧。

田间地头,起早赶集,花狗看萧萧的眼神,越发的复杂纠结。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花狗深藏在心底的情欲,随着萧萧的日渐成熟,变得犹如时时等待喷发的火山一般。

可他只是一个扛活的,家无余粮,手无碎银,又怎敢奢望?

这团“无名业火”,在傍晚浩荡东流的河水中,渐渐地熄灭了,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

但这种子,终究会重新发芽,肆意生长,直到吞没裸露出的大地。

6、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无从闪躲的萧萧和春官,逼到了近处的磨坊之中。

尾随他们而来的,还有花狗。

面对正在换下湿衣服,还来不及躲闪的萧萧,花狗心中留存的那颗种子,破土而出,野蛮生长。

他拉开了闸门,磨坊的石碾开始转动,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雨又重新下了起来,仿佛就像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样。

经此一事,萧萧的心底,如大雨冲刷过的街道,开始拥抱这个涅槃重生的世界。

燥热的夜晚,微风吹过的甘蔗地,已经第二次出现的跌落、复位又重重砸下的舂米机,昭告着,命运的钟摆仍在继续。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萧萧怀了孩子,花狗却束手无策。

她满怀期盼的,劝花狗和自己一块出逃,但被花狗拒绝了。

如何生存下去,确实是一个问题。

问题被暂时搁置了。

但问题是,没人会给把头埋进沙子中的鸵鸟机会。

7、

哐啷啷一阵锣响,村里出了大事情。

巧秀娘和镇上的铁匠偷情,被当场捉住了。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于是不由分说,铁匠先被村里人打断了双腿。

接着,就是怎么处置巧秀娘:要么卖到他乡,要么沉潭淹死。

因为巧秀叔的坚持,巧秀娘被扒光了衣服,在族长的主持下,沉潭处置了。

巧秀叔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想要占寡妇的便宜,占不上。”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这件事,对于花狗和萧萧的触动和影响,是巨大的。

假如两人的事情一旦暴露,花狗和萧萧,就是下一个铁匠和巧秀娘。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花狗逃了,萧萧傻了眼。

家里众人不知道内情,萧萧心里却是清楚的。

她一路奔跑到两人私会的甘蔗地,狂风骤起,却哪里还能找寻得到花狗的半点影子?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8、

早先说要回来的春官爹,仍是不回来了,还要春官娘再寄钱过去。

传言都说,他外面有了别人。

伤心之极的春官娘,晚上抱起了自己的儿子,伤心到落泪。

此时的萧萧,或许已经意识到,巧秀娘、公婆和自己,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有的人被沉了潭,有的人却在精神上被判了死刑。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萧萧带着春官,在去往城中的路上,凝望着无边的落叶,仿佛又听到了花狗的歌声。

可是秋风吹动,那人早已不知去向,踪影难觅。

城中的戏热闹非凡,舞台上,牛头马面和无常鬼,拘了女子到往阴曹地府中去。

萧萧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她只能开始自救。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萧萧来到了一座道观之中,祈求“王母娘娘”把自己肚子中的孩子弄掉。

可她不知道的是,这不是“王母娘娘”,而是注生娘娘。

而且与萧萧祈求的恰恰相反,注生娘娘司职送子。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临了,不放心的萧萧,抓了一大把香灰,在回去的路上,就着水喝掉了。

结果,自然毫无用处。

9、

纸终究包不住火。

已经显怀的萧萧,还是被自己映在墙上的影子泄露了秘密。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她连夜收拾好行李,准备像花狗一样,一走了之。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夜色中,萧萧一路跌跌撞撞,来到了渡口。

就像巧秀娘在一搜渡船上被终结了生命一样,萧萧也被纹丝不动的渡船,切断了最后的希望。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萧萧被送回了家,关了起来。

她的叔伯也被唤了来,一个劲地跟爷爷求情,要把萧萧卖到外乡去,免于一死。

姨婆也恰如其分地劝春官娘:“萧萧死不得啊,一死两条命。大肚子鬼是不会甘心的,日后阴魂不散啊,闹起来可了不得。”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就这样,家里最重要的两个人被说服。

萧萧的结局有了着落:卖到外乡去。

可不成想,事情又有了转折,因为萧萧接近临产,无人肯买。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10、

萧萧还是在家里,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

公婆和爷爷,欣喜异常,给牛犊一般壮实的孩子,起了一个颇为妥帖的名字:牛儿。

春去秋来,春官长大了做了学生,牛儿也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男孩。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江水之上,一艘渡船又载了送亲的人,来到杨家坳,和当年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春官也在同一艘船上,嗫喏无语。

春官回到家里,看萧萧抱起牛儿,就像春官娘抱起当年的自己,去娶一个大了许多的女子。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山坡之上,春官伫立良久。

天与地,在这一刻,融为一体。

11、

《湘女萧萧》改编自沈从文的作品《萧萧》,讲述的是一个民国年间关于童养媳的故事。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屠龙不成反成恶龙的故事。

萧萧有过抗争,却最终妥协,并且加入到了群体之中,成为他们的一环。

但她所经历的一切,更像是在一个残酷群像里,被牺牲掉的小小个体。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影片把饱含象征意义的器物,发挥到了极致。

舂米的机器,3次落下,一次为巧秀娘,一次为萧萧,一次为牛儿的新娘。

制度与习俗之下的桎梏,紧紧抓住了每个人的咽喉,让人性在接近释放的边缘,窒息到生死无助。

12岁结婚,丈夫比自己还小,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难以启齿的婚俗

他们带着镣铐,自发地围成一圈,手拉着手,组成了一个“吃人”的恶性闭环。

《萧萧》用简单的叙事语言,和湘西绝美的风景,以及略带宽松的人性调整,冲淡了那个时代的“原罪”。

我看着他们,满是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湘西   姨婆   叔伯   官长   王母娘娘   婚俗   壮实   外乡   渡船   磨坊   公婆   铁匠   难以启齿   寡妇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