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本文授权转载自:城市画报CITYZINE
ID:cityzine

本文编辑 :溏心

实习生 :陈泽强


今年,大批商场门店销量骤减,唯独奢侈品集体涨价,店门口却大排长龙。城画君昨天下班路过商场,看到很多男生在奢侈品店给女朋友选购礼物。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上海IFC的奢侈品门店也排起长队。图/@向阳花一只


眼看着9月马上要“涨价三连”,一边是消费能力和购物欲望都快速崛起的90、95后,另一边是让他们措手不及的“买买买”烦恼:


买了喜欢的奢侈品,自己不仅要面临攒钱“回血”的压力,还不得不消化一些网友对他们“消费主义陷阱”“收割智商税”的指点江山,心累不已。


奢侈品「不自由」:买了也不敢背

@Hiromi 前段时间刚抢到时下大火的LV洗漱包。这是她工作以来第一次全款购入“老花皮”奢侈品。“入手后第一感受是,这包真难抢,终于被我抢到了。”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Hiromi新入手的“老花皮”包包。


快递到的时候,Hiromi第一时间跟闺蜜分享激动,但她从未发过朋友圈。大部分时间,她还是背着40块的帆布袋上班。


买了却不敢背,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七大姑八大姨对她的评价。“她们都觉得我花钱花得大手大脚,有这个闲钱不如存起来,理财或干点有意义的事。其实我所有‘奢侈’的消费,都建立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但就得躲着他们用,不在任何社交平台晒,家族聚会时也不背,这是真的不爽!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Hiromi买包后和朋友的对话。


“从当年花5k买一台手机,到花2w买一台电脑,再到最近买包,来自主流消费观念的压力,我感受了大概十年了。”Hiromi对这份“不自由”有点无奈,还好爸妈能理解她,还会以此鼓励她好好工作——‘想想你那些没买的LV啊!’”


和Hiromi有类似烦恼的还有@阿棉 ,奢侈品悄悄地买,偶尔发条朋友圈也会尽量挑没那么贵的单品发。“我一发朋友圈就被说炫富,但有时候在童装专柜买衣服,一千出头就能入手。”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图/阿棉


当奢侈品成为「精神刚需」

奢侈品在拉丁语中,除了价格不菲的物品,也是“创造舒适和愉悦感受的物品”。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奢侈品也早已不止是“炫富”的代名词,变成了“我买我快乐”的精神刚需。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有爱马仕是我没去过的吗?”by袁咏仪。


今年5月,@daisy南下打工日记 买了人生中第一个奢侈品,虽然买的是mini款,价格也没过万,但这是她激励自己好好工作的方法。“我的工资多少,我的消费标准就涨到多少,我永远没钱,永远需要努力挣钱。”


工作后小小奢侈一把,有时候是一次对自己消费和审美能力的“颁奖典礼”。@Lexie 当年对妈妈送的CHANEL小白包不太感冒,倒是自己花1千块买到的Samantha Thavasa,更让她开心。“因为是我自己选择了一只更像‘我’的包。”


@Irene 刚工作的时候买了一只Balenciaga机车包。“快乐只持续了1天”,但存钱买包、等待快递、拆箱全过程的快乐都是真的。大牌包包让Irene变身“永动机”,随时都能开始工作。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尤其是需要见客户的业务岗,衣着整齐专业自然加分。”图/@赵哲羚Irene


而为了让自己更加珍惜买包包带来的快乐,@早点睡觉 每年给自己设定一个“买包份额”(一般是1w以下)。她还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给自己设置一个任务或目标,完成后,可以买一件比日常消费稍贵的奢侈品奖励自己。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早点睡觉 在英国花了480镑买的Valentino仙女包,是考试周坚持好好复习的奖励。


在奢侈品二手市场,一些品相良好的经典款奢侈品常年价格坚挺,让很多年轻人把持不住。“21000入手,2次涨价后现在28000,我那只Chanel cf包包放在二手市场至少值25000。这么久还赚钱了,你说是不是理财产品!”Irene说。


但其实很多人和Irene一样,从来舍不得卖包包,因为它们一路见证了自己的事业成长。“哪怕它们有划痕,我都会用保护油擦拭,就像老朋友一样,它们会陪我一辈子。”


真正的「奢侈品自由」:

我可以,买不买,买什么,自己说了算。

今年不少人被疫情搁置了旅游、追星计划,消费欲望的转嫁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奢侈品自由”。与此同时,开中古奢侈品线上店的@Alexa 发现同龄人对“消费主义陷阱”的警觉和讨论在变多。但,到底什么才是消费主义陷阱?


“十多年前,我跟风入了LV neverfull,都不敢怎么用,特别是植鞣革十分怕沾到水。但现在我已经没那么小心翼翼,不会靠买logo让自己显得有钱,也不需要不断地买奢侈品来维持快乐。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购买行为,那才是掉入了奢侈品的‘陷阱’。”Alexa说。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Dior 2020新春限定款,现已绝版。为了买它,Alexa发动了各种资源和智慧。“买的过程越折腾,越有成就感。”


@金鱼 的看法更简单,买奢侈品,像是想吃甜食时出现的某个昂贵的“冰淇淋”选项,只要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做喜欢的选择就是合理的。(城画君插播:个人能力,不包括依附父母或借贷的钱。毕竟依附他人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被问到“买奢侈品算不算消费主义陷阱”时,不大关注别人消费观的她表示疑惑:“其实‘消费主义陷阱’是什么,对应的是‘节省主义陷阱’吗?”



“商家在将成年人变成儿童。”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中提到,某些商家可能会引导成年消费者为了即时满足而不加节制地消费,就像小孩希望现在马上拥有游戏机一样。这也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的一大消费命题:“买不买,买什么,到底能不能自己说了算?”


而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买logo还是买喜欢,或许才是年轻人走向真正“奢侈品自由”的重要一步。


「奢侈品自由」:我只是买个包,怎么被骂那么惨?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关注我,分享全球健康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人物故事,今天我们也要好好生活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奢侈品   自由   范围内   元凶   说了算   包包   朋友圈   陷阱   年轻人   主义   能力   喜欢   快乐   价格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