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以光影书写革命史,探索历史人物使命


《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以光影书写革命史,探索历史人物使命

近年来,运用丰富而创新的叙事手法,让历史故事、革命故事实现当代主旋律表达,进而展示历史纵深处的矛盾漩涡与人性真实,成为我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显著特征之一。

由知名导演宋业明执导,正在CCTV-1黄金档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中流击水》便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在艺术表达上追求创新。该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墨,全景再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并率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辉煌历史。其宏大的题材、强大的阵容、清晰的历史脉络、创新的叙事、深远的立意,备受各界好评和观众热捧。

事实上,这并不是宋业明第一次执导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早前其执导的《彭德怀元帅》《外交风云》等作品,艺术感与厚重感兼具,播出后均获得了不俗反响。有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宋业明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所承载的使命始终有自己的思考,他用宏大的史诗篇章诠释先驱的革命精神,以光影写史,探索历史人物的崇高使命和坚定信仰。“这部剧的重点在对毛泽东这个人物的塑造。”面对采访,他坦言,《中流击水》也是其想要“以历史人物反映大时代,以时代挖掘历史人物闪光点”的深刻实践。


《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以光影书写革命史,探索历史人物使命



史诗风格的革命史

双线并行为人物塑造搭建平台


:什么契机让您选择执导这部剧?

之所以接下《中流击水》的拍摄任务,是因为我觉得这部剧比较清断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的,毛泽东是如何在建党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去发展,从而建立了一个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基于此,我认为应该以主人公毛泽东的思想的形成,以及建党寻路过程当中先驱者们闪光的精神为主题,去把握这部剧。


:接下这部戏之后您是怎样准备的?

我是在去年10月份接受的任务,之后只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在准备过程中,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对剧本的理解和主题、故事主线的确立两方面。通过认真分析剧本,让结构、主题在我的思维上面清晰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这个戏要表达什么,如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这个节点上去表现它。


:作品的风格、剧情如何定位?是根据史实加工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纪实类的电视剧?

这是⼀部⼤⽓蓬勃,波澜壮阔的中国⾰命史,更是⼀部热⾎奔涌、朝⽓蓬勃、阳光向上的英豪们为信仰,为真理⽽⽃争的⾰命浪漫史,所以本⽚为史诗⻛格的正剧。

:从前几集我们可以看出,本剧是按历史进程的⾛向来叙事的,那么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事结构是怎样的?

本⽚的结构是按历史进程的⾛向,按⼤事件的顺序作为线性串联,为⼈物的塑造提供平台。⼈物的塑造是我们创作的重中之重,本剧是以⽑泽东为主视点,以毛泽东追随李⼤钊、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寻找道路,提出“枪杆⼦出政权”、“党指挥枪”,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主题构架。

本⽚的结构故事即建党建军,这是主线。副线是孙中⼭领导的中国国⺠党,在本剧中构成两条“船”的前⾏。他们在反帝反军阀的⼤⾰命中曾共同前⾏,当孙中⼭的突然离世,蒋介⽯、汪精卫掌控国⺠党这条“船”的舵⼿后,与共产党分道扬镳,形成对垒。鲜明地展现出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即有产与⽆产者的⽃争,清晰地揭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解救穷苦⼤众的救星。这是本剧副线的价值所在。

《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以光影书写革命史,探索历史人物使命

匠心打造视觉盛宴

真实再现历史原貌挑战不可能



:您之前创作了很多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比如《延安颂》《彭德怀元帅》《外交风云》等等,您觉得执导这部剧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自已从未遇到过这么紧张的拍摄周期,每天的拍摄任务都很重。拍摄最大的难点之一,是反季节拍摄。剧中反映的主体历史大事件-——7月份建党、8月份建军,都发生在夏天,但是该剧的拍摄是在一年中3个最寒冷的月份,从时间来说是非常不适合的。此外,疫情的影响造成演员、剧组调动的诸多不变。原来选择的很多演员,春节前不能调动到横店。原来准备的一些场景,像广州、湖南、江西等,也不能够按照原计划去进行拍摄。这些都给拍摄带来很大难处,也颠覆了我们原来筹备期的一些预案和想法。

:剧中取了多少真实场景拍摄?又搭建了多少场景?

剧组主要还原了48个历史场景,辗转浙江(横店、湖州、台州)、江西(吉安、萍乡)、广东(珠海、中山、广州、佛山)、湖南(长沙、湘潭、浏阳、岳阳)四省,分三组同时拍摄。选取了10个历史场景原貌拍摄,比如黄埔军校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杨开慧故居,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任弼时故居等,力图真实复原历史。此外我们积极研究史料,深人开掘历史细节和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真实再现历史,还原重大史实,搭建真实历史场景48个,拍摄场景(包括主场景与分场景)超过1058个,制作概念设计图420张,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

《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以光影书写革命史,探索历史人物使命


演员要新,演技要稳

“实力派演员剧中表现超出预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一般都会启用特型演员,对于选角上是什么要求?

筹备期间,另一项重要工作是选择演员。演员是本剧二度创作的关键。以往已经有多部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剧作,我们的思路是既要让演员把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物塑造好,又能够有别于其他作品。我们更多的是选择一些新的演员,这样在演员视觉上能够新颖一点。


:评价一下剧中演员的表现吧。

毛泽东由80后演员王仁君饰演,在电视剧作品中扮演毛泽东,他这是头一次。我觉得王仁君目前还是比较占优势的,除了他的形象比较像之外,他对毛泽东这个人物的理解以及状态、神采和精神境界的表达,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在30多年演艺生涯中,王志飞塑造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锻造了实力派演技,虽然有不少演员扮演过陈独秀,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但王志飞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观众角度来说,也会有新鲜感。至于李大钊的扮演者,则是从十几位演员中筛选出来的,留下来的几个演员都是没有演过李大钊的。最终,董勇脱颖而出。虽然他以往塑造的角色以军人、硬汉形象居多,但他对李大钊的人物基调、思想境界的把据还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一个“稳”字。在这部剧里,李大钊和毛泽东两个人物是“思想的布道者”,这两个演员都达到了我的预期。

孙中山的扮演者马少骅在以往的作品中,也演过几次孙中山,但这次在《中流击水》中,他塑造了一个更贴近生活、更近似普通人的孙中山,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有所突破。

《中流击水》导演宋业明:以光影书写革命史,探索历史人物使命

艺术再现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烘托人物精神


:本剧创作追求的⽅向、主题是什么?

《中流击水》再现早期共产党⼈寻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在惊涛骇浪的⾰命⼤潮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歌颂⽑泽东、李⼤钊、陈独秀、周恩来、朱德等⾰命先驱者敢为天下先,为了中国⼈⺠的解放,顽强奋⽃的忘我精神。弘扬先驱者们初⼼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格之美。

:您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是否有一套自己的原则?是什么?

首要原则是尊重历史,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基础,这是我创作每部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主要的要求。其次,我认为历史通过艺术去表现,必然是一个选取的过程,选取哪些历史和历史中的哪些主要人物,是非常关键的。面对史据,要想清楚应该选择什么、歌颂什么、拿什么来激励人们、拿什么让观众感同身受这几个问题。每部戏我要选取的是这段历史当中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有能够激励今人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也能让他们成为今人的偶像。

历史剧一定要找到核心人物,一定要找到历史真实当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只要找到了,把他们真正的精神境界展示了,就会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激励,也会让观众喜欢。《中流击水》的核心人物就是毛泽东,他和围绕在他身边的先驱者们就像月亮和星星,构成了这部剧的英雄人物群像。拍历史剧要突出的不是历史过程,而是历史中的人物。这是我最看重,也是最想在作品当中突出的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中流   历史人物   中国共产党   革命史   先驱者   闪光点   光影   剧中   题材   使命   场景   观众   导演   演员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