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宁浩的电影有质量保证,但他旗下新人导演的水平却参差不齐。

文牧野可以拍出9分的《我不是药神》,路阳可以拍出新武侠《绣春刀》,温仕培却拍出了6.6分的《热带往事》。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热带往事》的故事没说的,就是字面意思没什么可说的。

导演自以为把时间线打乱,正叙里倒叙,倒叙里插叙,配合多线性剪辑与光影寓意就会很高级,其实充满了低廉感、故意感、炫技感与模仿痕迹。

少了《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流畅度,多的是《风平浪静》中的平庸乏味,以为摆弄几下镜头就能成为王家卫,实则是东施效颦。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和起承转合。

而是以波动的人物情绪和跳动的思维代替固有的情节,呈现出生活化、心理化、情绪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趋向。

他的电影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寥寥数笔勾勒出情感世界的千沟万壑,轻而易举地把世间百态影射到人们心中。

唯美的摄影风格、重复晃动的镜头、跳跃拼接的画面、偏执冷酷的独白、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都在传达“回不去了”的概念。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可是《热带往事》呢?

作为一部文艺片,它并没有做到这些,只是强调了文艺片中的引申义。

也许与导演的功力不足有关,也许与演员的表现张力有关,也许与摄影的技术不足有关。

毕竟不是每位导演都能碰到张国荣、张曼玉、梁朝伟、张震这些演员,也不是每位导演都能合作杜可风。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热带往事》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导演很聪明。

他应该深知彭于晏演技的最大弱点就是他的台词和表演细腻感,所以整部电影彭于晏几乎没有几句台词。

而且电影的色调偏暗色系,人物的轮廓都隐藏在暗处,看不清细节,就算是大白天彭于晏也都戴着把帽檐压得很低的鸭舌帽。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只有电影的最后一幕,阳光普照下彭于晏才被人看清。

可是这时的彭于晏已经不需要遮掩什么,因为他完成了救赎,不再有负罪感,内心灿烂如花。

他只要像偶像剧中一样奔跑即可,这种桥段对于彭于晏来说,那可是驾轻就熟。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热带往事》的导演温仕培还有一点聪明之处,让彭于晏瘦身。

其实,从电影中可知,彭于晏不一定要减肥才能符合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修理空调工人,身体壮一点没什么问题。

也许导演想表现出王学明(彭于晏饰演)撞人后,带着愧疚、纠结和害怕生活,茶饭不思,心神不宁,日渐消瘦的样子。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在我看来,温仕培更多的应该是出于商业考量。

身为宁浩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中被扶持的新人导演,他明白虽然电影是艺术,但是本质是商业行为。

如果一部电影,就算是文艺片也不能保证回本,那下一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选择彭于晏,便可以他的身材为噱头,带来一些可观的票房。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除此之外,电影本身还是有一些说头,至少探讨了部分东西。

文艺片就像一面镜子,重要的不是镜子本身的形态与光泽,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电影中,王学明因夜黑路滑撞了人,下车查看后,选择驾车逃逸。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又回到了案发现场,此时伤者已经死亡,彭于晏捡到了他的钥匙,也因此卷入了一宗犯罪团伙的内斗。

这群犯罪团伙穷凶极恶,视人命如草芥,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经常越过法律的界限,但他们却被王学明反制,王学明最后也决定伏法。

这是电影的基本故事框架,中间有一次王学明知道自己不是真正凶手的反转,与他把犯罪团伙的钱给到梁妈的救赎。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那么,从中可以知道法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吗?

它(法律)不在乎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达官显贵,还是下里巴人,在它的定义里,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

好,与它没关系,但恶就与它扯上了联系,可这个恶又是如何来的,它用四个字解释——法不容情。

也许这也是法律的不足之处,只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却忽略了人们的心灵,而片中王学明能重回开朗,在于他的心灵得到了重生。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

孟子在《孟子·告子上》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荀子在《荀子·性恶》指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电影中,温仕培追求的是人性本善。

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有动物的嗜血,也有神的怜悯,所以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物种。

王学明起初犯了法,像个动物一样处理尸体,逃离现场,想要掩盖掉所有痕迹,然后遁入黑夜中。

但他又是一个人,有思想、有良知、有道德,会考虑这么做的后果,会寻求死者家属的谅解,会思索法律的制裁。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王学明处在90年代末期的中国广东某市。

犯罪横行,时局混乱,两拨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大街上械斗,讨债者可以堂而皇之上门骚扰,犯罪者可以视若无人当街杀人。

王学明本可以像他们一样,对法律不在乎,犯法后一走了之,但是他心底的道唤醒了他的善,才会让他与他们不一样。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人犯了罪,为什么会有负罪感?

王学明意外撞人后,他一直怀有负罪感,替梁妈赶走恶人,将钱留给他,都是他的赎罪,减轻自己的罪孽。

《热带往事》想学王家卫却成了东施效颦

可是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又因为什么产生了负罪感?

一是因为主观意识,他认为自己撞人逃逸这件事本质上是错的,所以才会惴惴不安。

二是因为欲望,他的潜意识想逃避现实,试图忘掉这一切,可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就有了忐忑不定。

这是王学明的惶恐,也是《热带往事》传达的正能量,人只有被些许制约,社会才能安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荀子   隆盛   文艺片   热带   孟子   往事   倒叙   东施效颦   负罪感   团伙   片中   导演   人物   法律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