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用力挤压猫眼螺会像花洒一样喷水。

在沙滩上放一个瓦罐过一会儿再看会长出螃蟹。

追着退潮后沙滩上的椭圆形气孔一路走,可以捉到肥美的海蛏。

这不是什么海洋纪录片中的片段,而是在普通的赶海视频中经常能见到的。靠海为生,与海对抗,渔民带着对海的敬畏与深情,开始在互联网时代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赶海视频便成为了专门的一个种类。

渔人们大多带着些许浓重的口音,有的从山东而来,有的从闽南走出,晒成古铜色的皮肤,是勋章也是一种荣誉。普通人看赶海视频无非是想打破格子间的沉闷气氛,赶海中不断出现的稀奇海物,成了无数人隔着屏幕的惊喜盲盒,带着好奇心,有时也提心吊胆。渔人弯腰赶海,绮丽多变的世界就此展开,而屏幕前的人也随着他们的动作,期待回到那个童年可以肆意在海边玩水的时光,重温大海的瑰丽之美。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生在海边,是件幸运的事


小斗有时候想,如果能顺利的把学上完,人生会不一样吗?

出生在日照岚山,靠着大海,渔民一词似乎与小斗如影随形,但幼时亲眼见过大海凶险,隔三差五就有小孩子淹死被冲回海滩上,也因此,小斗的父母严令禁止他下海玩水,生在海边却不会游泳,小斗在当地的孩子里也算是个异类。

后来家里实在拮据,为了供哥哥读大学父母已经囊空如洗,小斗识趣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哪怕他的成绩在当时还算不错。

十九岁时,小斗觉得自己身体还行,便去卖苦力,抗氧气罐,一个氧气罐大概70公斤重,抗了三个月,实在是扛不动。转头改行做了销售,做销售倒是不累,但需要他能言善辩,“忽悠”别人买他自己都有点摸不准的东西,又做了几个月,小斗觉得还是过不去心里那关,也放弃了。最后他考了一个大吊车驾驶证,吊车重,开着踏实,好像自己之前被“社会生活”抬起的心,又一次落在地上,一开就是7年。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小斗赶海时总是提着一个绿色的小桶

与小斗不同,阿烽16岁便出海了。

阿烽也出生在海边,福建莆田的一个偏远小岛。他在海上漂了13年,昼夜潮汐比邻,海风冷餐为伴。从小到大,身为老渔民的父亲教会了阿烽很多关于大海的知识,哪里捉鱼,哪里捕蟹,那是阿烽记忆里最自在的时光,而阿烽也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年轻渔民。

很少有年轻人心甘情愿在海边呆一辈子的,阿烽也一样,亲戚家在广东做海鲜养殖,19岁的阿烽想也没想就跟着去了。但从小在海边生活的他,一头扎进了“社会人潮”里却紧张的站不住脚,海里凶险,陆上也绝非友善之地,不善言谈的阿烽并没有在这份工作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喧嚣、吵闹的环境刺的他睁不开眼。他知道,自己想念大海了。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渔人阿烽

同是海边出生的刘位明,有着自己的选择。

福建的海边小城霞浦,风景宜人,海产丰富,刘位明说:“小时候没有围垦之前,家门口走出去就是大海,滩涂上随处可见大鱼小虾。”那时候资源好,随便提个桶去海边,摸摸虾、捉捉鱼都可以抓得到,住的近的兄弟几个经常一起组队去摸鱼抓虾,生活的无忧无虑。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刘位明

家里的长辈都是渔民,但到了刘位明这一辈父亲却坚持不让他出海。他没有过多的与父亲争执,毕竟渔民辛苦,去外乡打工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刘位明便在上海做起了二手房租赁的买卖,小时候玩的好的兄弟们也各奔东西,联络甚少,虽然生活尚可,但他心底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起初自己也搞不清楚。

三人里,小斗是第一个拍赶海视频的人,2017年小斗心神一动,既然自己不会游泳没办法开船出海捕鱼,那就拍一些在海滩上捡海货的视频,大海退潮后有些海物会留在沙滩上,“卧”进沙子里躲起来,等着下一次涨潮时随海水回到大海之中,一些渔民便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将这些海货翻出来,俗称赶海。

怎料,上传过程中的视频分类可愁坏了当时的一位生活在内陆的视频网站工作者。

“赶海嘛!就是在海边捡东西! ”小斗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选择了西瓜视频后台的“三农”标签,“赶海”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上。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小斗正在参加西瓜视频举办的分享会

那时的小斗没想到,自己无聊时无意中拍下的视频,正象征着一个全新视频品类的诞生。

一块石头入海激起千层浪,小斗与「海边小斗」的出现吸引着阿烽等年轻渔民的视线,为传统打渔提供新的出路:拍摄短视频,分享对生活的热爱。

这头的阿烽也刚从陆地回到海边生活,关于赶海他当然不陌生,但当看到有人将赶海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时,他萌生了自己也试试的念头。阿烽在海上漂泊的那些年,见过的海洋生物有上百种,瑰丽的、凶猛的、珍贵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在阿烽眼里大海的迷人与“可控”,让他像回到水里的鱼儿,自信且自由的向大家展示他眼中的海洋,「渔人阿烽」账号便一个缩影。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阿烽徒手抓蟹

而阿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也在影响着一位想要回到海边的人。

2018年底,在上海打工的刘位明偶然间在西瓜视频上看到了「渔人阿烽」发的三农赶海短视频,视频当中的画面与小时候和兄弟们一起在海滩上肆意摸鱼抓虾的回忆迅速重叠,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此时却让他兴奋不已,经过短暂的谋划,「渔戈兄弟」账号于2019年年初正式更新。

截至目前,三人的账号共有1000多万的粉丝,视频带来的收益也很好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小斗辞去了吊车司机的职业,专职做起了西瓜视频创作者,家人虽有不解却不想扫了小斗与粉丝的兴致。阿烽的想法很简单,只想用赚来的钱给家里的餐桌上加几道菜,带老婆女儿出去见见世面,照顾好生病的奶奶,再把那台隔三差五就“出事”的二手车换了,买台新的。刘位明则与几个好兄弟回到了当初一起上学的故乡,找回童年的快乐。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阿烽非常擅长钓鱼

拍赶海视频从此成了他们的职业,养家糊口,坐地生根。阿烽有时会坐在船上,什么也不做,就盯着海面发呆,心中感慨,游动的生命随海水而来,被半路拦截了去,一失回去的路。

生于海边,从来不是他们的选择,但他们三人却倍感幸运。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人生嘛,有退潮就有涨潮


海有潮汐,人亦有涨潮退潮的时刻。

刘位明现在回想起当时召唤兄弟们回乡赶海的情形,依然觉得兴奋,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分步在大江南北,艰难讨生,有人做美发师,有人在健身房里当教练,有人在小城市里做着不讨喜的销售,因为刘位明的一次心血来潮,几人又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妻友在旁,生活于海,一如从前。这是刘位明觉得自己走向涨潮的时刻。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刘位明喜欢和兄弟们一起赶海

下场摸鱼时,刘位明只需站在高处细细观察浑浊泥水的动向,便知道哪里藏着几只鱼,哪里挂着几只蟹,偶尔摸出一条小臂长的鲈鱼或红斑,双手举着捧在镜头前,嘴角挂笑喊着“搞大了,搞大了。”近三年的时光里,他为了拍赶海视频带着兄弟赶赴了十几个岛屿,有时熟悉,有时也不免要将船驶向遥远的海岛,但海水凶猛,面对未知,刘位明也有失手的时候。

2020年3月,刘位明为了拍摄,带着兄弟们开船往更深处的海岛驶去。但天气忽变,几分钟前还风平浪静的海面突然狂风大作,乌云黑压压的迎面扑来,刘位明马上凭借经验判断,是雷暴,渔民最怕的一种天气,毫无征兆,却来势汹汹,一米高的船在三米高的巨浪前不停摇摆,不怕水的泡沫船也开始进水,刘位明的大脑一片空白。

为了一船人能活命,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船开到海岛的另一侧避风。老婆在一旁痛哭,他虽害怕,却只能强装镇定。好不容易上岛后,却被荒山上的随处生长的荆棘拦住了路,只能用手扒开草丛里的刺,开一条道路出去,羽绒服的毛被割的到处飞,刘位明一行人浑身是伤,场面血腥,脱险之后,也久久不能回神。

也就是在那次,刘位明想起来小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下海人的三分命都是踩在棺材板上的。”

拍摄也曾陷入了瓶颈。刘位明和兄弟们虽然心齐,但都是拍视频的新手,不懂得如何运营,早期仅靠平台分成视频盈利无法支撑每次拍摄的支出,几个兄弟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时间一长,大家都有些熬不住了。

刘位明坐在桌前叹着气,希望大家能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只要两个月,两个月后如果没有起色,他会果断放弃掉。一个月之后,平均单条视频的浏览量超过50万,刘位明知道,他可以给兄弟们一个交代了。

刘位明很好的解决了自己的苦恼,但小斗还在犯愁,他的视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温不火,勉强能看。”

作为最早一波拍赶海视频的人,小斗见证了这类视频的出现、发展与火爆,网上“赶海”的类型层出不穷。而小斗却一直是提着一只小绿桶,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海边慢慢的走,翻翻石头,摸摸沙子,不惊喜却格外质朴而真实。他很少带着激动的情绪跟观众互动,低沉而沙哑带着山东腔的口音,是他视频中唯一标识性很强的元素,四年间,从未变过。

小斗像是在高楼耸立的市中心圈起的一座待拆老房,孤独、固执、有着自己的脾气,但却透着淳朴的格调,将这光怪陆离般的城市趁出人情味,若是强制去拆了它,也不免会心疼。

正是这种不刻意、不做作的拍摄手法,让小斗收获了很多忠实粉丝,当有人从很远的地方开着车来找他一起赶海的时候,小斗竟觉得有些感动。他们光着脚一起走在沙滩上,小斗会悉心的告诉他们哪里有寄居蟹,哪里去找小海螺,虽然知识很朴素,但起码是他擅长的事,不精彩,却也格外踏实。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小斗钓到人生中第一条鱼

海边的阿峰通过拍赶海视频,也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涨潮——上过央视,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有一年在西瓜视频的创作者比赛中,阿烽还如愿拿到金秒奖,带妻子乘坐渡轮玩了一圈。

在赶海视频领域,阿峰算得上头部中的拔尖选手。让他爆火的一条视频标题叫做“碰见罕见大王蟹,用了一个小时才把它拿下”在网络上有近千万的播放量。他会在一天的早些时候埋好陶罐来诱捕喜欢躲避在阴暗角落处的青蟹,退潮后再将陶罐中的青蟹倒出来,而那次阿峰捕到了一只重达两斤多的“蟹王”,高兴之际,“蟹王”却不会乖乖就范,转眼便逃回水里,阿峰只能拎着空罐子,对着镜头说:“没办法,这就没办法了”,委屈也认命。

但没想到,在他就要打道回府的路上,居然又与“蟹王”迎面撞见,这一次,幸运的便是阿峰了,一只“蟹王”加上几只小蟹换了400块钱,网友纷纷说到,这情节,堪比电影了。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在海边捉螃蟹的阿烽

但是在拍摄视频之前,阿峰的故事也充满着苦情色彩,13岁的时候,母亲的一走了之让他从此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穷的交不起学费,阿峰提早退学,出海捕鱼维持生计,有时捕到了好鱼也舍不得卖,只想着拿回家给奶奶补补身子。如此生活到成年,经人介绍认识现在的老婆,结婚生子,老婆和两个女儿常年窝在灰暗闭塞的平房里,夫妻二人也从未出门旅行过,女儿想要什么新奇玩具他也要支支吾吾的思考再三。

生活很难,但阿峰却从未放弃过,一直在找寻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方法,拍摄赶海视频是他熟悉的领域,也是他一直寻找的出口。好在,这些生活的窘迫现在都已烟消云散,通过努力过上的满足生活,是对他这个老实人,最朴实的奖励。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船尾。”《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穷尽一生,也没能走下那艘船,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

而拍摄赶海视频的他们,也曾在随风飘摇的小船中风餐露宿,不知道未来会飘向何方,迷茫的大海上,他们期待涨潮带来的丰富海货来饱腹,却一直处在人生的低潮。

始终无法放弃对大海的热爱,是唯一支撑他们不曾下船的动力。终有一日,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与大海和解,既能展示大海的美丽,又能通过拍摄视频获得收入,是他们人生中恰到好处的涨潮时刻。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在赶海视频中,等一个惊喜


编导伊伊是从「渔人阿烽」的西瓜视频帐号中知道「赶海」一词的,那时她还疑惑,这不就是跟自己小时候去海边玩的时候捡一些贝壳、小螃蟹一样吗?有什么新鲜的?但随着看视频看的多了,她渐渐的在视频中摸出了一些“门路”,阿峰每钓上来的一条鱼,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无奖知识竞答,猜对了便心中暗喜,猜错了,有时候还去搜索一下记在心里。

“每次阿峰下钩子去钩青蟹的时候,我都会有点紧张,那青蟹看起来就很凶。”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钩”青蟹

而生在秦皇岛海边的吴昊,则是妥妥的技术派,更擅长从视频中沙滩上的气孔判断下面都“卧”着什么,是肥美的海蛏,还是躲起来吃东西的海螺。因为家也住海边,吴昊对海里的生物也十分熟悉,但常年在外打工已经许久未见过大海了。因此,每次看到小斗提着小桶去海滩上走走停停,总能让他想起还生活在老家的奶奶,小时候也是这样一手提着桶,一手抱着他去海边捡海货的,那时候奶奶的胳膊晒到通红,回家后会一层一层的褪皮,他被吓到大哭,还以为奶奶生了什么重病。

“他的视频提醒着我,海边的生活,真的又惬意又淳朴。”

赶海视频不仅在拍赶海,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当下的都市人被高楼大厦围绕着,在沉闷的格子间整日面对键盘的敲击声,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也只停留在“计划中”或者“想去,但还不如好好睡一天”。

于是赶海视频便成了都市人工作之余的惊喜“盲盒”。隔着屏幕期待渔民们钓上一条大鱼,我们会替渔民开心,也感激他们治愈早已被工作压力压垮的精神。

视频中经常能见到生猛而灵活的螃蟹,张牙舞抓的举着双钳,还在喷着汁的章鱼,力气奇大又“滑头”,一溜烟便躲回水里。会喷水的猫眼螺、圆润美丽的月亮贝、随处可见的成片辣螺,用小铲子轻轻一刮就可收获满满一小桶。诸如此类的场景不断上演,观众有机会跟随渔民一起返璞归真,在退潮后的沙滩上走走停停,翻着沙滩下埋藏的童年。

以真心换真心,粉丝们会在阿烽不小心脚滑摔倒之后问他有没有受伤,会在刘位明被鱼背割了手之后提醒他下次注意保护自己,也会在小斗没怎么更新视频的低迷期,在后台亲切的鼓励他并给出一些小意见,希望他能多多更新,多多说话。

一群中年焦虑的男人决定到海上去:有人月入过万 有人登上央视

阿烽赶海收获两条大鱼

都市人看赶海视频,无非是在等一个平凡生活中的惊喜。

当心情随鱼儿从泥水中一跃而起,生活似乎回到了最纯真的少年时代。哪怕这一天一物所获,也依旧会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并鼓励自己明天再来。

如今,共同收获了1000万粉丝的小斗、阿烽、刘位明,成为了制造“惊喜”的人。带着对大海的深情与敬畏,一人一船,与海为伴,渔民这个孤独又淳朴的职业,也被全方位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让生活在钢筋丛林的我们,有机会遇见大海的瑰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海岛   海货   渔人   渔民   海滩   焦虑   西瓜   海上   中年   海边   奶奶   央视   小时候   惊喜   大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