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下的认知障碍,谁懂你的知识焦虑

信息爆炸下的认知障碍,谁懂你的知识焦虑

这篇文章我尽量想写得简单易懂点,如标题所描述,越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往往越是使人产生认知局限和认知障碍,本文即主要阐述和论证该结论同时讨论可行的一些解决思路。

对信息爆炸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谈下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这个词,一个明确观点如下:

虽然是信息爆炸但是知识并没有发生爆炸,那么就首先来阐述这个观点。

第一,先不谈信息爆炸,即信息本身并没增加,但是我们接受到的重复信息的干扰却会随着热点事件指数级别增加了。当前用知乎,微博,微信朋友圈,头条很容易遇到的就是你关注的人都在转发热点事件,形成的刷屏。

一般每个人一段时间就会遇到一次大规模的刷屏,虽然只是一条信息,但是大量的人都在重复的转发,推荐,那么我们接受到的重复信息推送自然就爆炸了。这是要说明的第一点。

第二,信息本身爆炸式的增长了,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看到我们产生信息和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点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其一是原来的论坛或者博客,乃至门户网站,其信息都是定时更新。而在移动互联网下,有了微博,微信,微头条,抖音则变成了随时,随地的都可以发送信息,图片和视频等。即信息发送本身不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了。

其二是由于有了关注和交互,任何一个内容的产生我们可以有大量的转发和评论,而评论本身即是对信息内容的再次加工,又变成了一条信息的信息,大V或网红发送信息或热点事件本身,往往会产生大量指数级增长的评论信息,这本身也是信息爆炸的一个点;

其三就是随着物联网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我们采集信息或数据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对于温度,水压检测,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的采集数据,而不是类似传统方式定时人工记录,这些自动化采集技术的发展本身也极大增加了信息扩张的速度。

其四就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特别是在微博后头条,抖音等兴起,人人都变成了真正的内容创作者,而且内容创作还不断得到奖励,导致新产生的信息不断膨胀。

第三,信息本身爆炸了但是知识往往并没有爆炸,虽然知识本身也在增长,比如我们的新技术,新方法等,但是知识本身的增值绝对谈不是爆炸或指数级的。

比如管理学你看德鲁克基本就能了解到80%核心内容,营销学看经典科特勒教材,要学习结构化思维和演绎首推《金字塔原理》等。所有的关于管理,营销或结构化思维的扩展内容往往都是以上核心知识的揉合或整理而已。

那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核心知识往往并没有变,但是核心知识扩展的相同知识信息却变多了,一方面是书籍,当然还有更多的演绎形式,包括网上课程,音频,线下培训等。

即知识本身并没有爆炸,但是将信息演绎为知识的方式变多了,演绎的人本身也变多了,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知识爆炸了,但是核心知识和逻辑往往就那么多。

为何强调读书要读经典,往往原因也在于此,即读经典更加容易抓到某一个知识的核心逻辑和架构,掌握了核心要想再演绎就容易了。但是如果读的都是扩展书籍,那么往往都是别人演绎完的内容,正是由于别人帮你演绎了,帮你解读了核心书籍,导致你的就是你没有形成演绎能力,同时你更加没有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来反推核心的基础逻辑架构。

信息爆炸下的认知障碍

信息爆炸下的认知障碍,谁懂你的知识焦虑

把信息爆炸讲清楚了,再回过头来看为何在当前信息爆炸时代会存在认知障碍。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即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是困难了还是容易了?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更加容易了,我们想要什么东西网上一搜就出来了,或者在百度文库还可以下载到大量的参考文档和资料信息。但是我这里要提出的确是互联网时代由于知识爆炸导致我们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更加困难了。

为了阐述这个结论,我们分为两个信息获取方式来讨论

第一个是基于问题驱动的信息获取方式

对于问题驱动的信息获取方式,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互联网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地找到信息。但是不知道大家本身注意到没,基于关键字进行搜索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变化。

其一就是搜索引擎本身的竞价排名,这也是前期百度莆田医院,午夜赌场等事件被一直诟病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竞价排名,竞价排名往往直接导致了就是我们不能第一时间搜索到最有用的知识,而是很多垃圾信息或通过竞价方式推送的垃圾信息;

其二就是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我要的知识花费时间更长了,有时候往往会翻到10页,20页之后才能找到,对你有用的信息搜索引擎也不一定第一时间帮你挑出来,同时搜索出来的信息你需要做大量的整合加工,才能形成对你有用的知识或内容。

第二个是基于被动推送的信息获取方式

即我们常说的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而这些平台基本都是通过关注他人或关注话题获取到实时的信息推送,这些信息推送往往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接收过程。或者说这些渠道占据了我们一天绝大部分的信息来源,导致我们连类似新浪的门户新闻网站往往都懒得再看。

我们能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受到我关注的人,特别是大V的影响,如果这些人没有产生或推送出某条信息,那么在我们的TimeLine上往往就没有任何信息显示。虽然当前也有话题关注的功能,但是这个功能往往用的并不多,除非出现特别热门的话题,我可能才会进入到微博的话题关注中。

还有就是类似今日头条这种基于内容的智能推荐引擎,后台引擎会自动采集你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推荐,不断的将你约束在你自己的一个舒适区和慵懒区。APP或引擎需要的是用户对其的依赖性,而并不关注你能从中获取多少有用的知识或信息。

正是由于是对人和热点事件等的关注,而不是对知识点或内容本身的关注,我们发现很多高质量的内容往往并不会推送到你的时间线上,而如果有大V愿意转发你的内容,往往就容易引起一个指数级的引爆传播。

同时由于我们是对人的关注,导致我们不得不被动接收该人发出的所有信息,比如我关注了一个IT专家,但是他可能每天更多发布的是儿子照片或美食图片,而不是我真正关心的内容,这本身也可能增加信息噪音。

由于我们是对人的关注,我们一方面更多获取的是大V加工后和处理后的信息,而不是最原始核心的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由于常时间被动接受信息,思维更加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而丧失独立思考。这些都是导致我出现认知瓶颈和障碍的核心原因。

在大谈IP为知识付费的今天,人们的重心已经不再挖掘真正高质量的知识和内容,而是盲目地变成粉丝对名人的崇拜,大多数人已经懒得进行知识探索,而更希望类似得到一样的书摘内容快餐式讲解,久而久之我们就更加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在前段时间火热的社区团购大战下,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烧钱引流量和用户,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控制入口。而在大家谈IP的时候,可以看到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往往微博,微信群的大V或营销帐号控制了入口,这个入口本身带的大量营销属性导致了我们很难真正获取到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而是一种垃圾信息或虚假营销信息。而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正是我们的知识或信息获取渠道如何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而不是被大V控制入口的问题。

即在信息爆炸时代,由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我们不断地搜索,整理和加工才可能。但是大多数人在知识获取上的惰性已经导致他们懒得去这样做,而是等着被动接受知识,正是由于这种惰性和独立思辨能力的消失导致我们的知识获取入口被控制了。

在回头来看头条,其更多的还是坚持了对优质内容的推荐度,其推荐引擎基于内容的受欢迎程度而非你有多少粉丝。你即使粉丝再多,但是文章发布后冷启动效果不理想,那么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推荐。这个是头条文章或内容优于微博的一个地方。

知识应该有其价值的,但是知识不应该混杂太多的社交和粉丝属性,这本身是对知识的亵渎。

比如我自己通过多年实践整理的思维框架和模式,问题分析和解决方面的文章,这些来源于实践经验总结,由于比较抽象而真正愿意沉下心来阅读和思考的人很少。反而是那些将各种思维,问题书籍内容东拼西凑整合出来的文章阅读量很大。

真正沉淀有用信息一定是烧脑的过程,而不会让你舒适和愉悦。

如何突破认知障碍,其核心就是从对人的关注转移到对知识点和内容的关注,比如我可以定期搜索(搜索引擎,文库,核心论坛)我们关注的知识点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并阅读后重新整理进行归纳。或者说我们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主题展开主题式的阅读和深入学习,这些都是可行方法。

不要老是想着快餐式的阅读,而应该是多读经典,多理解知识基础核心架构,再形成自我演绎能力,而不是追逐热门,特别是读大V们解读完后的中间成果,这本身也是形成独立思维和减少盲从的重点。

信息爆炸下的知识焦虑

信息爆炸下的认知障碍,谁懂你的知识焦虑

逻辑思维原来出过一本书《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包括最近2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少,也被很多人称呼为贩卖焦虑。对于知识焦虑症,百度百科也给了一个更加通俗的说法,即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人类的思维能力远没达到对其接受自如的阶段。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

如果拿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焦虑,不安和压力,那就是典型的知识焦虑症了。

对于焦虑或知识焦虑,最近网上谈的也相当多,也谈到个人的焦虑感可以简单总结为:

焦虑感 = 事情不确定性*事情重要程度*你自己的无能为力

简单点来说,越是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你却无法在未来给出明确的计划能够达到,并产生的无能为力感就是典型的焦虑感。例如现在大城市买房可能就是当前很多人的焦虑点,这个焦虑点完全满足了以上的所有特点。

那么信息爆炸下究竟会产生哪些焦虑点?

其一:信息爆炸,感觉要学东西太多,时间不够用

这是比较一种典型的知识焦虑,但是这种类型至少还是说明你是一个求知欲比较旺盛,愿意积极主动提升自我的人。这种情况下,你总是希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也希望能够有1年练就别人10年经验的葵花宝典,但是学习和成长这件事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一定需要学习-》实践-》学习的不断持续迭代。理论不可能转化为你的经验,只有实践才可以。

有了真正焦虑,才发现有了更多的快餐式的学习方式,类似得到也推出的5分钟语音帮你读完一本书这类的付费阅读,或者说你希望参加更多的为知识付费的培训或线上课程,但是最终你发现你买的太多而囫囵吞枣无法消耗,这些知识你本身学不过来,同时学习完成后本身也无法转化为你的技能和经验。

任何学习和成长,要真正有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特别是第3点可以看到相当难,特别是在1对N的知识传播模式下,老师更加不可能给你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建议。

其二: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有时候你连从哪里入手都不知道

这也是很多人犯知识焦虑的一个关键点,知识自己需要学习和成长,自己也尝试去寻找书籍和资料进行学习和实践,但是总是感觉效果不大而最终无法坚持并放弃。这里面其实很大的原因并非毅力问题,而是方法和路径问题,任何一个人如果坚持一件事不能看到阶段性效果往往都是很难坚持的,这是人之常情。很多人往往有坚持的毅力,但是却自己选错了学习的方式和道路,导致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放弃。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你需要扩大你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圈,多借鉴和参考他人的学习和实践方法,而不是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其次是找寻类似在行这种专家1对1沟通的平台,获取有经验的专家的面对面指导,帮你理清路线和学习计划,让你少走弯路。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给你一张地图也没有用。

如果你知道了要到哪里去,你即使拿到一张无人给你指点的地图往往也没有太多用。因为很多时候由于知识本身局限性,你或许连按图索骥的能力都还没有锻炼出来。

其三:学习了知识,或者说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但是无法提升自我价值

这个估计也是很多人焦虑的点,特别是现在知识IP和知识经济下,为知识付费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那么你也可能开始焦虑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变现问题,或者说如何将你的粉丝价值变现的问题。

当前很活的知识付费可以看到,更多的还是关于个人学习和成长方面的,因为只有这个方面有最大的受众群体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复制。如果你要去将你的学术或专业领域知识,那么想要做知识变现就很困难的。但是在前面文章里面我也谈到过,我们学习知识,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践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变现。

对于知识学习如何提升自我价值,如果作为上班族的人,更多的心思仍然还是应该放在实际的问题和目标驱动上面,即如何让自己能够胜任企业或社会更加复杂和有难度的工作,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只有这样你才可能进一步实现自我的价值。

如果从程序员来说也同样,我们应该多思考如何从简单模块代码编写到能够架构和设计一个千万并发的复杂系统,而不是单纯去思考工资待遇如何3年翻倍,因为很多时候情况是你把技能目标达到后自我价值实现自然也就达到了。

信息爆炸下,每个人时间都有限,这更加要求我要能够坚持和专注在自我专业领域上,多在知识的深度上面下功夫,你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思想,你磨出的剑才可能让你成为绝顶高手。

付费并不能解决你的焦虑

知识付费并没有错,但是很多人简单地理解通过付费就能够解决自己的知识焦虑,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错误了。因此经常看到有些人一年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各种知识付费课程,但是很多课程可能自己都没有学习完,仅仅是通过付费来获取一个心安理得。

虽然现在好的知识需要付费,但是互联网仍然存在大量的可以免费获取到的知识,而基于自己的问题和目标去互联网搜索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往往更加有意义。有用的知识一定是需要自己细嚼慢咽,而不是简单的快餐式获取别人的二手加工。

知识焦虑,本质也是一种焦虑,你越是空想你焦虑得越多,反而不如早点行动和实践,从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自我。不确定性可能会让你焦虑,但是未来正是有这种不确定性,才使得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不可能中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焦虑   认知   知识   热点   信息   障碍   有用   思维   类似   核心   能力   搜索引擎   方式   更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