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今天推荐的电影,也许你们连两分钟都没法坚持看下去。

因为它实在是太无聊了。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虽然它会让你昏昏欲睡,但执导该片的导演以及出演此片的演员阵容却是来头不小。

艾伦·克罗斯兰,阿尔·乔生,梅·麦卡沃伊。

这一个个名字听起来是陌生的,而且他们也早已不在人世。

但他们却是电影工业史上,无数伟大时刻的见证人。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爵士歌手》是一部歌舞类型的爱情片。

诞生于1927年,距今已有93年的历史了。

之所以要隆重向大家介绍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出现声音的电影,也是第一部以每秒24格的格率与声像结合取得巨大成功的影片。

它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和其特殊的地位。

而每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都应该被世人所铭记。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电影是声像艺术。

现在的电影如果没有了声音就如同失去了灵魂。

还记得有人曾说过,当你见证了电影史“哑巴开口说话”的那一时刻,真的会叫人泪流满面的。

而要说到这无声向有声的过渡。

就永远都离不开一个神奇的数字组合,它就是“24格率”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01 什么是格率?

格率指的是每秒拍摄下来可播放多少格底片。

人的大脑对于视觉的处理,大约会将看到的影像暂时保留在视觉记忆里100至400毫秒的时间。

因此,当眼前的画面按照每秒变换15次以上的频率出现的时候,人的大脑就会产生“连续动作”的错觉,所以大部分的电影每秒都是在16至24格之间。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聊到这里,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果把拍摄影片的格率增加,格数越多是不是影像就会越连贯流畅呢?

理论上确实是这样的。

但在早期的电影拍摄当中,增加更多格的底片就代表着需要使用的胶卷就越长。

而昂贵的胶卷价格在当时的电影产生年代,是许多开发剧组所不能承受的,之所以不采用高格率其实是有着预算上的考虑的。

另外,早期拍摄电影的主要设备底片摄影机只能用手来摇,并没有机械装置来固定底片输送的速度,所以24格以内已经是手动操作的最大极限了。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除了影片拍摄的格率之外,放映时的格率也要考虑其中。

在默片时代,有许多电影的格率并没有达到24格。

但是当电影被每秒24格的速度播放时,往往会出现加速的效果。

如果是喜剧类型片采用此速率的话,会为其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娱乐性,例如著名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作品,就会出现相类似的效果。

但如果放到其他类型片里的话,那就是惨不忍睹了。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02 为什么电影是1秒24格?

从电影史发展至今,每秒24格依然是影片的主流,那为什么24格能成为制作影片的标准呢?

这还要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晚期开始说起。

成立于1918年影视界的巨人“华纳”在当时研发出了一款最新的摄影系统Vitaphone

Vitaphone系统,它不单单只是一部同步放音系统,它还包括拾音、录音、放音,播放等整套声像系统的所有解决方案。而这套系统所设定的就是每秒24格的格率。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此套系统很快取代了手摇式摄影机。

而传统的拍摄手法也因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927年,由华纳兄弟发行的《爵士歌手》上映,该片采用了手摇式以及最新的摄影系统进行拍摄。

当影片制作完成后以每秒24格放映时,在无同步声音状态下,演员的动作是颇为滑稽的,而在有同步声音的片段里,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声画竟然达到了统一,速率也恢复到正常状态。

此次的尝试是成功的,实验结果是伟大的。

可以说在《爵士歌手》之后,电影工业才真正迎来了有声时代。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1932年,国际电影协会通过了一条全球电影业协议。

所有的戏院都应该以35毫米宽的胶卷,每秒24格的速率为标准。

从此“24”就成为了电影界内最伟大的一组数字组合。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即使来到了如今的数字3D时期,每秒24格也如金科玉条般不会被其所替代。

因为每秒24格在近百年来的电影发展历程中,已被深深烙印在了人们的视觉记忆当中,它与电影的视觉感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又怎能轻易分割?

当然了,人类在前行,时代在进步。

电影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着更高规格的尝试。

《爵士歌手》为什么1秒是24格?电影最伟大数字如何诞生的?

李安导演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9年的《双子杀手》

还有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2》

120格3D以及60格3D都是人造摄影机对于动态影像挑战人眼视觉的尝试。

虽然目前全球普及化还不现实。

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的观影体验一定会达到另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注:偶説沵看,分享免费资源,畅聊新老电影,看幕后故事,品人生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爵士   华纳   手摇式   组合   声像   电影   底片   摄影机   胶卷   速率   影像   视觉   声音   影片   歌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