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倡男孩“阳刚之气”,却被众网友反对,这是怎么了?

教育部针对“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回应,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大争论。一些人对此表示赞同,而另一些人则直接批评,甚至谩骂。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局面呢?

教育部提倡男孩“阳刚之气”,却被众网友反对,这是怎么了?

教育部门倡导培养男孩子的男性气概,实际上是在对当前女强人当道的现实进行拨乱反正。

看一看当今的娱乐圈,时尚圈,看一看现在的众多男孩子,喷香水,做发型,说话轻声细语,甚至连高谈阔论都被认为是粗鲁,男孩子在谈论怎样变帅,怎样讨女人欢心。

教育部提倡男孩“阳刚之气”,却被众网友反对,这是怎么了?

在这股潮流下,我们的孩子到哪里去了?那不是很伤脑筋吗?

男子汉也要有男子汉气概,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所赞颂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男子奋发向上,追求人生的姿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脚踏实地,不惧风雨的气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男子蔑视权贵,渴望接受风暴洗礼的宣言……

男性化的男人应该像离线的箭一样,有直射目标的勇气。男人要有阳刚之美,要有理想,要敢于担当,敢于挑战,敢于冲锋…

教育部提倡男孩“阳刚之气”,却被众网友反对,这是怎么了?

可是现在呢?这样的价值观念却在被压缩、弱化、甚至被忽视,代之而起的是男性的过分娘化,很多人还以此为荣,为了红去做“伪娘”。假如这是社会的进步,倒不如说是社会的倒退——一个男女同化的社会,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

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优良历史,我们要记住;优良文化,我们要发扬。而这场无精气神的社会现象,再继续下去真的很可怕。

教育部提倡男孩“阳刚之气”,却被众网友反对,这是怎么了?

为何伪娘文化如此盛行?事实上,它是我们包容多元的流沙,冲击着我们自身文化所带来的恶果。人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但国家一定要有些坚持,而男人的阳刚之气,是一种存在,我们必须坚持。

男人一定要有阳刚之气,这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也是中国人优良的基因。所以,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它。教育部门主张男人应该有男子气概,坚持和弘扬文化,我们应该支持,支持男性要有男性的样子。

事实上,这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扭曲的怪象一种矫正——精致男子主义比比皆是,而有担当、有责任感,敢于牺牲奉献的男孩却越来越少了。

教育部提倡男孩“阳刚之气”,却被众网友反对,这是怎么了?

对那些要个性的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可以理解。但如果他们以自己的知识来抨击教育部的主张,那就有点荒谬了。

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给孩子一些画面感强的绘本改正“错”误。在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不是那么敏感的时候,图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从中学到知识,慢慢改正自己的行为。而绘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会让孩子进行模仿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教育部   阳刚之气   教育部门   气概   男子汉   图画   男孩子   优良   事实上   男性   男孩   男子   孩子   男人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