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但实际上,“懂事”这个概念本身就很难界定,怎么说呢?很多时候懂事这个概念是父母、长辈赋予孩子的一个称赞,这是父母眼中的懂事,但是这根本就没有问过孩子心理的真正想法,或许这份懂事是孩子牺牲了某一部分天性或者抑制住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就得到的一个虚名而已。比如说看以下的例子。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孩子们看到了他们想在外面购买的玩具,而又不向父母提要求,在父母看来这很懂事;但是孩子是真的不想买吗?孩子的天性不就是想玩吗?孩子抑制住了自己的天性;在吃饭和玩耍时,给别人好东西是懂事的;在别人开来,这是懂得分享,这是大方,但这其实忽略了给东西的其实也只是一个孩子,孩子自己是真的不想吃吗?我想未必;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明智的做法是不反对父母的指示,并孝顺父母,在父母看来,孩子很听话,这是很懂事的。但这样其实孩子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他只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指示做事,这根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其实,您看得越多,出问题的地方就越多。懂事无非是约束成人标准的孩子,以便孩子可以做符合父母期望的事情。大人称赞孩子懂事,无非是心满意足后的随意称赞,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孩子以下三种懂事行为暗示着长大后的情商相对较低。

1.过分考虑别人的感受

孩子在做事情时会考虑他人的感觉,这本身就是值得称赞的事情。毕竟,儿童可以在小时候全面思考并产生同情心,这在道德和能力方面值得认可。但是,如果这种对他人的考虑超出或超过自我考虑,那将是有害的。健康的相处方式必须在自我考虑与他人考虑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以便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2.不跟父母说话,绝对服从父母

大多数孩子会逐渐学会与父母交谈,并在2到3岁之间发表意见。这实际上是由自己的意识觉醒引起的。人们的想法毕竟是不同的,受父母影响的孩子不能完全与父母的想法一致。因此,他们必须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孩子缺少与父母的交流,所以缺乏自我意识,这对孩子未来的情商的培养非常不利。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3.不向父母索要玩具或零食

孩子不向父母要玩具零食的行为实际上不是问题,但这仅仅是很有可能,这种行为将在将来与孩子的自卑感密切相关。如果孩子在不向父母要求玩具的情况下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美,那么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爱而没有任何伤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的“无所作为”,没有办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因此常常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们会抱怨“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拥有,但我不能拥有”,并认为他们的父母爱自己有缺点并且不够,自卑感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如何训练情商高的孩子?

1.父母必须为子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儿童过分理智的行为的不良后果实际上是由儿童对自身天性的压制造成的。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性格。因此,孩子越懂事,父母就必须对孩子有更强的支持力,帮助孩子在理智的行为后获得良好的心态安慰,并且不会认为自己的理智受到了侵犯。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2.带孩子与他人接触

良好的情商还取决于丰富的人际交流经验,这要求父母带孩子出去与他人见面,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以及知道如何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更多的人接触不仅是为了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而且是为了让孩子与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有更多的接触。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早期教育是父母一生最划算的一次投资,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买一些绘本,在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性格,让孩子受益终生。通过绘本里的故事,将日常行为习惯慢慢讲给孩子听,3-6岁的孩子天生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理论+实践,更能促进孩子对于好习惯、好品质的掌握。

选择性地给孩子购买绘本,可以把讲故事变成是提高孩子品质的途径。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是通过有趣、温暖的故事,来让孩子感受到好品质的重要性。

孩子的这三种“懂事”行为,暗示长大之后情商低,家长别高兴太早

这套书教孩子养成10种不同的性格品质:自律、情绪管理、自信、勇敢、独立、分享等等。不仅有16开的大幅插画,保证孩子对绘本感兴趣,还采用中英双语的故事,让孩子在探索绘本内容的过程中,对他英语思维的启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全套书只卖69.9元,给孩子当睡前读物,绝对是最优选择,快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 ¥59 购买

总结:孩子们的沟通方式与同伴,老师,与父母亲近的长者,陌生的长者和普通的陌生人完全不一致。他们只是精通与某种类型的人互动,不仅仅是对待儿童。让孩子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对他的整体情商改善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情商   懂事   孩子   自卑感   天性   暗示   理智   情绪   性格   想法   家长   父母   事情   品质   玩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