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2016年,张译接受《可凡倾听》采访时,罕见地谈到自身某一段感情史。

那是在话剧团当兵时,他与表演课代表暗生情愫,在部队明令禁止谈恋爱的情况下,两人偷偷摸摸搞起了“地下恋”,见缝插针地四处打“游击”。

后来退伍了,队长才跟张译坦白:“其实那时候,你躲在哪儿我都知道……”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张译对队长的网开一面十分感激。

但尽管如此,他跟当时的女孩始终没能走到最后。

原因是女孩的母亲在无情拒绝张译时,还说了一句令他终生难忘的话:“你长得不好看,不像演员,像大队会计,脸像被人不小心坐了一屁股似的!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着张译的自尊心,第二年他俩就分开了。

因“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问题,一度成为张译的心病。

一、

张译第一次因长相而不受待见时,正处于人生低谷。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1996年,两度落榜「北京广播学院」的张译在“播音梦”破碎后,成了没下家的高考落榜生,躺在床上自闭了半个月。

唯一一次出门,是到楼下见居委会大妈领取“城镇待业青年证”。

看着儿子在家里闷闷不乐、游手好闲,张译的父母坐不住了,好歹得有个出路不是?听说「哈尔滨话剧团」招学员,便连薅带拽地把儿子拎到了招生办,希望学校能开眼收了。

结果,老师只看了张译一眼,便摇头劝退。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长得还像只酸脸猴子,不是当演员的好料子。”

听到老师尖酸的评价,张译自尊心受挫,立马挣脱了父亲的手撒丫子往家里跑,边跑还边吐槽:“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

张译小时候看《赖宁》话剧时,曾在乌漆墨黑的礼堂摔过一跤,对“话剧表演”本来就没什么好印象。

这次,加上老师侮辱式的评价,他对于“表演”这件事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张译暗暗发誓这辈子干啥都不当演员,然而他那执拗的父亲却硬着头皮借来3万块钱,把他“强塞”进了话剧团。

如此一来,纵使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张译也得妥协。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起初,张译打算来混日子过的。

只是没想到,他看了《一人头上一方天》和《地质师》两部话剧后,感到热泪盈眶,彻底爱上话剧表演,并将此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

“学了半年,我就觉得这东西比播音有意思得多,因为有那么几次,我看话剧看哭了。我终于发现,原来话剧不是大吼大叫,它能让人哭。”

兴趣完全改变了张译对表演的态度。

他开始认真学习,成为图书馆和舞台的常客,张嘴闭嘴全是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尊敬与崇拜。

老师见状,便说了句话点拨他:“北京是个搞话剧的好地方,只要买得起票,每天都有戏看。”

于是,在1997年初春,19岁的张译成为了“北漂”。

二、

为了能留在北京学话剧表演,张译开始走南闯北考戏剧学院。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但是。

在听过「哈尔滨话剧团」招生办老师的评价后,张译对于自己的容貌已经很不自信了。

因此,他一早就放弃考「北电」的想法,“我所有的学校都考了一遍,就北京电影学院没考过,因为我那时候就知道,北电要长得好看的。

然而,张译还是太年轻了。

去「解放军艺术学院」,体检显示他“脊柱弯曲,营养不良”,导致他连面试官都没碰上面,就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去「中戏」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来到最后面试环节。面对主考官,他侃侃而谈半个小时的“斯坦尼体系”……

最终得到回复:“你考虑过去读中文系或者导演系吗?”

老师没恶意,有点自卑的张译却觉得对方在侮辱自己,摔门而去。人生太难,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追梦的道路上,让自己屡遭打击的是颜值。

就在他临近放弃的边缘,准备打道回府时,一位朋友跟他提议说,“战友文工团在招生,你去试试,兴许有戏?”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摘自《易时间》张译:我是演员不是明星

抱着最后的决心,张译硬着头皮试了一下,居然考上了。

虽然是以“自费生”身份入团的,但他还是十分欢喜,心想成为一名文艺兵,总算多少能和表演挂上钩,有机会演戏了。

殊不知,因长相不拔尖儿,他在文工团依旧不受待见。

三、

初进学员班,长得又黑又瘦的张译就以绝对的“颜值优势”,一举成为班组“三丑”之一,人送外号“驴脸”。

文工团老师彭彭对他的第一印象也不太好,“站没站样,站那儿八道弯那种……那么个瘦子,脖子又长,当时觉得这孩子形象不好。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长相不如意也就算了,天赋也不够好。

同样表演哭戏,其他同学能瞬间酝酿情绪落泪,张译却要酝酿好几分钟,甚至要花费数个小时。

我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像同学们那样,瞬间就能模拟出角色的情绪。

形象欠佳,演技不好。导致在部队学习期间,他几乎没有机会上台表演。

张译不甘心。

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甚至放下身段在话剧团当场记、主持人、录入员、搬重东西,各种杂活做一遍,然后换来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

想着要在舞台上一鸣惊人,然而现实却是狼狈收场。

课堂上,他演小品被批,写剧本被毙,说双簧碰到观众冷场,演话剧遇到道具失灵,就连日常交个作业,都能碰到因为吃撑了弯不下去腰,而被老师赶出教室的情况……

总之,在文工团的日子,张译就是个“倒霉蛋”。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几次三番,单位都不让他上台表演,团里的人都说:“你演戏就等于去找死。

张译依旧不服,不停地跑剧组,到处推销自己,但花费了5年时间,一个角色没捞着,最落魄时3天只吃一袋方便面……

他说“像一条死狗”一样混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演员。

四、

越努力,越幸运。

2001年,编剧兰晓龙写完了一部话剧剧本《爱尔纳·突击》。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张译在“战友”出演话剧《爱尔纳·突击》

两年后,战友话剧团被通知改编,《爱尔纳·突击》成为了团里改编前最后一台话剧。而张译参与其中,既是场记、画外音、群众演员、监狱警察扮演者,又是“袁朗”的B角。

所谓的B角,就是A角的替补。当A角有个头疼脑热,不能上台,B角才可以顶替上去。

张译渴望能有一次上台的机会。

为此,他不仅熟读了包括袁朗在内每一个角色的剧本,吃透了每一个人物。还整日待在排练厅观察其他人的表演,各种揣摩细节,然后在晚上旁人退散的时候偷偷地演。

这样,不管是哪个角色的A角下来了,他都能顶上去。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摘自《新京报》:张译只想证明,他不是“演戏等于找死”的演员

虽然到了最后,也没有一个人生病。

但在最后一场演完谢幕时,一位专家激动地走上台与每一位演员握了手。作为场记的张译,在旁边一眼便认出,此人是执导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导演康洪雷。

这是两人缘分的开端。

不久后,康洪雷导演的《民工》剧组就向张译抛来橄榄枝,让他饰演男三号。

与此同时,团里也要拍一部剧,导演是顾晶。张译曾在顾晶导演的电视剧《给点阳光就灿烂》里当过群众演员,顾晶对他印象很深,就点名让他来演。

实际上,当时康洪雷的名气,要大于顾晶。

但张译几乎没有太多考虑,就直接选择了后者,他表示:“顾导跟我说,你给我演男三号,我那个高兴。当天晚上,我就给《民工》的副导演打电话,推了。当时放弃康洪雷的戏,我一点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团里终于认可我了,我被不认可压制太长时间了。

只是没料到,他刚回去团里就召开紧急大会,宣布顾晶导演已被开除。

团长公布的原因是:“她(顾晶)选的演员是一个不会演戏的演员!”。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那一刻,张译万念俱灰,他为连累了“伯乐”顾晶而痛心,同时产生了逆反之心,觉得这个地方不能再留下来了。

于是。

他放下了高傲,低下了头颅,把自己降到卑微的尘埃里,低三下四去求领导。

但无论张译如何陪着笑脸,好话说尽,只求给一次机会尝试。得到的只有团长的拒绝,以及冷嘲热讽:“你不是一直在跑剧组么?不也没有机会么?

多次吃闭门羹后,他也顾不得脸面,厚着脸皮联系之前拒绝过的康洪雷导演。

康洪雷很大度,不计前嫌给了他一个《民工》中的角色。

《民工》这部戏并没有给张译带来想象中的翻天覆地,却让他正式开启了盼望已久的演员之路。

也是这部戏,让康洪雷看到了张译的闪光点,两人关系进一步熟稔。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张译在《士兵突击》饰演史进

到了2006年,28岁的张译从朋友那里得知,他在团里排练过的话剧《爱尔纳·突击》要改编成电视剧《士兵突击》正在选角,导演正是和他合作过的康洪雷,

话剧的舞台一直没有轮到他,电视剧的机会他可不想再错过了。

于是,他提笔给导演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自荐信,里面详细列举了自己适合饰演“许三多”的16点理由。

康洪雷没有同意,但是给了他另一个角色——班长“史今”。

五、

拍《士兵突击》之前,心灰意冷的张译向奋斗了10年的部队递交了转业报告。他热爱军营的红砖绿瓦,可承受不了回到单位接二连三的打击,是该换换地方了。

“康导给了我自信,但这点自信一回到单位又熄灭了,单位所有人还是认定你根本不会演戏。”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电视剧《士兵突击》,史今退伍

剧组拍摄“史今退伍”当天,张译正好接到了部队的通知——转业报告被批准了。

于是。

那一场“史今”坐进了车里,路过天安门时在“高城”怀里嚎啕大哭的场景,完全是张译退伍的真实情感。

从那一天起,他再也不是一个兵了。

同年平安夜,电视剧《士兵突击》开播,创下各种收视纪录。

许三多火了,班长史今也火了。喜爱《士兵突击》的观众都清楚:没有班长史今的“不抛弃不放弃”,就不会有“傻”兵许三多的“突击”。

依然是配角,但这一次,张译总算熬出头了。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士兵突击》剧组,积累了大量人脉。

六、

2008年,“许三多”王宝强给张译打了一个电话,邀请他去看《集结号》首映,并说有个熟人想跟他聊聊。

那个熟人名叫郭娜,是张译初中的同桌兼校花。

张译: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日子

多年不见,“校花”郭娜已是「华谊影业」宣传总监。此次前来找张译,正是想把他签到如日中天的「华谊」。

自认倒霉的张译,一开始还有些抗拒。

但在郭娜的多次游说下,他还是加盟了「华谊」,也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

往后十年,张译作为一名演员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惊喜。无论是在电视剧领域,还是在电影方面,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鹰奖”最受欢迎男演员,“白玉兰”最佳男主角,“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中国电影协会年度男演员,第6位中国票房百亿先生……

那个曾经因“长得丑而不受待见”的张译,现在正用自己的魅力与演技,征服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与评委。

本文参考资料:

《新京报》:张译只想证明,他不是“演戏等于找死”的演员

《人民网》张译:“班长”突击

《可凡倾听》:小眼看世界 张译专访

《易时间》张译:我是演员不是明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场记   话剧团   文工团   团里   话剧   剧组   班长   民工   士兵   导演   演员   角色   电视剧   日子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