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说起中国的早期电影,尤其是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时期,就不得不提两位电影演员,那就是阮玲玉和胡蝶。

她们两个人,都是上世纪初红透半边天的电影明星。在电影表演艺术上,也都奉献了诸多堪称经典的电影作品。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唯一不同的是,胡蝶作品从无声跨越到了有声,而阮玲玉就仅限于默片。

虽然在有声电影的时代浪潮里,阮玲玉像是被冲上沙滩缺了水的鱼一样,表现出了严重的不适应性和抗拒性。

但其无声电影的表演能力,依然令人惊叹。

她在影片《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新女性》《神女》等绝佳的肢体与眼神表演,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烙印。

说阮玲玉为中国的默片女王,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阮玲玉和胡蝶这两人,在当时就像是电影界的双生花。既相互衬托,又各自争奇斗艳。

不过事业轨迹看似相同的她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胡蝶的演艺生涯很长,直到中年,还仍然活跃在荧幕前。

但阮玲玉在其作品《新女性》大放异彩后,就永远被定格了。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和胡蝶一比,阮玲玉输在哪里?

1935年的3月8日,年仅25岁的阮玲玉因为“人言可畏”,在自己寓所服药自尽。

那年,对阮玲玉来说,可能是最艰难的一年。

前任男朋友张达民一纸诉状,就将自己和唐季珊告上了法庭,罪名竟是“通奸”。

这样的罪名,哪怕放到现在,都会引起舆论的哗然,更何况还是八十多年前的民国。再加上阮玲玉那时的大明星身份,瞬间就激起了民众探寻明星桃色秘闻的兴趣。

那时的阮玲玉,无疑是处在舆论的漩涡中。

更为艰难的是张达民他提的诉讼,还是刑事诉讼。

为什么要特意说这点,因为在当时,民事诉讼案被告方可以不必在场,但若是刑事诉讼,就必须在场。

在电影《神女》中,阮玲玉扮演的“神女”就因为杀了无赖,在法庭上站在了被告席上。

一个大明星,因为通奸罪,站在被告席。光这字眼,就足够激起普通人的猎奇。

或许正是因为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阮玲玉才选择了自杀。话虽如此,但也反映出阮玲玉内心性格的悲观和软弱。和同时期的胡蝶相比,她的性格短板显得尤为致命。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阮玲玉面对的人言,实际胡蝶也曾遭遇过。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面对的,要比阮玲玉的更为惨烈。

1931年轰动上海滩的“蝶雪解约案”,胡蝶和前未婚夫对簿公堂,各路小报“添油加醋”胡乱报道,民众们欣然围观并适时指指点点。

还有“九一八”和张学良厮混的谣言,更是将胡蝶推上了舆论的巅峰。

胡蝶一路走来,一直面对着旁人的诸多非议,还有各种诋毁。尤其是和张学良国难日厮混的谣言,一度让她承受着无尽的谩骂。

但胡蝶的乐观与豁达,让她支撑下来了。而不是像阮玲玉那般,悲观地放弃了生命。

纵观阮玲玉短暂的一生,不难总结出她尤为鲜明的性格特点,即悲观、软弱以及过分自尊(要强)。阮玲玉的人生,就像是一出已经注定好了的宿命式悲剧。

那些性格短板,完全是从她悲惨命运里衍生而来的,但同时它们又在阮玲玉的人生抉择上,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阮玲玉的悲观、软弱以及要强,皆有迹可循。

为什么阮玲玉能在默片时代,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她本身表演天赋较高外,还与她饰演的角色息息相关。

纵观阮玲玉扮演过的角色,基本都是命运悲惨,且大多以自杀收尾的人物。更重要的是,阮玲玉和她们,有着高度重合的人生。

正是因为这种和角色的无距离感,才让阮玲玉的眼泪如感光镜一般,说掉就掉。

在荧幕上,阮玲玉演绎的悲情,不是别人的,就是她自己的……

01、悲观的阮玲玉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的底层工人家庭。父亲因为长期透支身体劳作,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那年阮玲玉不过六岁。

母亲为了养活阮玲玉,极尽了一个女人在乱世中能做的一切。最难的时候,还当过妓女。

直到在大户人家做了佣人,境况才得到了好转,而年幼的阮玲玉也得以上学。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而同时期的胡蝶呢,家境殷实,父亲是铁路的高官。

胡蝶不仅能从小跟着他走南闯北,而且还极受父母宠爱。这就是为什么两位旗鼓相当的大明星,性格会相差这么大的家庭根源。

阮玲玉的人生,就像是一杯浓得化不开的苦咖啡。她的苦不仅体现在原生家庭上,更加体现在感情上。

张达民和阮玲玉,一个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一个是佣人的女儿。他们出身完全不同,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唯一对等的,就是两人都接受过新式教育。

张达民风流倜傥,早年和父亲出入歌舞厅等风月场所,又接受过新式教育,深知如何讨女孩子欢心。

而阮玲玉呢,虽然在女校接受新式教育,但身份的卑微,仍然让她觉得矮人一截。张达民无视其为佣人女儿的事实,对她体贴入微。他的这种无差别对待,迅速攻陷了阮玲玉的母亲。

在母亲的劝说下,加上阮玲玉过于纯情和无知,仅十六岁就和张达民同居。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但习惯流连声色场所的公子哥,又怎么会和喜静的阮玲玉长久。厌倦同居生活的张达民迷上了赌博,不仅输光了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还输光了阮玲玉的片酬。

后面更是为了钱,在无良记者的怂恿下,将阮玲玉告上法庭。可以说,张达民是阮玲玉走下深渊的最大推手,是她人生最大悲剧的制造者。

直到阮玲玉去世,他还妄想着通过出书消费俩人感情,而得到钱财。

和唐季珊相遇时,阮玲玉正深陷在和张达民的感情泥潭里:想抽身,无奈被对方拿名誉威胁。

这时候唐季珊来了,他成熟、稳重、守礼、还体贴入微。关键是,他依靠强有力的手腕,替阮玲玉解决了张达民。

在唐季珊这个情场老手的强势进攻下,本就缺爱的阮玲玉毫无招架之力。

本以为会是新的生活新的开始,谁知却又是另一个泥潭。

唐季珊不仅没多久就有了新欢,而且在张达民将他和阮玲玉告上法庭时,不胜其烦。

为了和张争口气,丝毫不顾及阮玲玉的感受,坚持要她出庭。在深陷官司和舆论风波时,又将责任都推向阮玲玉,甚至不惜对她拳脚相加。

更让人悲痛的事,就是唐季珊明知阮玲玉吞药自杀,但为了保住声誉,他居然舍近求远不去附近大医院,而去偏远的私人诊所,从而错过了救治的黄金时间。让中国电影界,痛失了一位巨星。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如果阮玲玉和蔡楚生走到了一起,那么她的人生结局,应该会改写吧。

一个是演技过人的演员,一个是才气逼人的新锐导演。如能在一起,那应该是天作之合。

蔡楚生明白阮玲玉的苦,但他却没有勇气分担。坊间有传言,说阮玲玉深陷和张达民的丑闻官司时,曾私下找过蔡楚生,想让对方带她走,去香港重新开始。

但蔡楚生没有答应,为了拍电影,他付出了很多。如果和阮玲玉在一起,不光会身败名裂,重要的是还不能做导演了,这和他来上海打拼的初衷相悖。

不知道当他看到躺在殡仪馆的阮玲玉时,内心有没有悔不当初。

阮玲玉的悲观情绪,多是因为她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受挫。而她的软弱与要强,则是和她的母亲有关。

02、软弱的阮玲玉

从阮玲玉饰演的多部电影角色中不难看出,她十分向往那种勇于冲破桎梏,敢于反抗的新社会女性。尤其是那句经典台词:“救救我,我想活”,更是阮玲玉内心的真实写照。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虽然十分想成为时代的新女性,但内心的旧思想却把她束缚得牢牢的,而这种思想来源,就是阮玲玉的母亲。

她母亲是很典型的旧社会女性,拥有一般底层女性该有的所有品质。勤劳、善良、不畏艰辛、善于隐忍。习惯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好与不好,即逆来顺受。遇到事,还喜欢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阮母是一个在新时代下,不论身体还是精神,都裹着小脚的女人。而阮玲玉自幼丧父,和这样的母亲相依为命,性格会受她影响是必然。

面对学校同学的刁难,张达民的压榨,唐季珊的家暴,母亲教给阮玲玉的,只有忍耐。无止境的忍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软弱。

为什么胡蝶能有勇气站上法庭为自己辩解,而阮玲玉却因为畏惧出庭自尽?

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胡蝶背后,有个凡事都会支持她的父亲。就连上法庭,都会牵着她手给予其勇气和底气。

但阮玲玉没有,她有的,仅是一味劝自己忍耐的软弱母亲。

03、要强的阮玲玉

另外,阮玲玉性格里也有刚硬的部分,那就是要强,这同样和母亲息息相关。

阮玲玉六岁丧父,而在旧社会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要吃多少苦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阮玲玉的电影《神女》,就是这种境况的真实写照。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为了抚养阮玲玉,母亲在最艰难的时候做了街头的妓女。后面在张家大院做佣人,也是备受歧视。

母亲虽然软弱,但她也极尽所能地在给女儿提供较好的生活。甚至还送阮玲玉上女校,为了不让她受歧视,几次三番叮嘱阮玲玉不要说自己是佣人的女儿。拳拳的慈母之心,着实令人动容。

这一切,都被年幼的阮玲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就成了她要强性格的重要支撑。

但同时,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阮玲玉,也因为自卑变得尤为敏感。常怀自卑之心的,必少不了过分的自尊。

这些性格弱点,都为阮玲玉的人生,埋下了难以逃避的祸根。

用性格去剖析阮玲玉的自杀,一切就都变得情有可原了。

阮玲玉会走上自杀,离不开她当时面临的三个困境:那就是和张达民、唐季珊的感情纠葛,舆论(流言蜚语)压力,以及自身的事业瓶颈。

胡蝶的第一段婚姻很不幸,最后甚至还闹上了法庭,险些让她身败名裂。

不过第二段婚姻,却是天作之合。她和潘有声的感情,十几年如一日。即便中间有戴笠作梗,但后来两人也和好如初。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但是阮玲玉呢,几段感情基本都是错付,不仅如此,它们还成了其悲剧人生的始作俑者。

为什么两人的感情归宿,差别会这么大?归根结底,还是同自身的境遇与性格相关。

胡蝶自小家境优越,深受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宠爱。她找对象,只需要找自己喜欢的就好。不喜欢,也可以大大方方离开。

而阮玲玉恰恰相反,不仅出身贫寒,父亲还早故。物质条件的缺乏以及父爱的缺失,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阮玲玉的择偶观。

所以,当张达民和唐季珊对她体贴入微时,阮玲玉才会泥足深陷。

另外,阮玲玉面对困境,展现出来的软弱性格,更是她走向死亡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不是她的软弱,张达民与唐季珊就不会趁虚而入,更不会任由他们拿捏。

如果不是她的软弱,面对旁人流言蜚语时,就不会因为惧怕而退缩。

阮玲玉的软弱性格,决定了她在面临困境时,不会选择依靠自己摆脱厄运,而是寄希望别人来拯救。

在面对家庭经济的窘迫与社会地位低下时,阮玲玉寄希望张达民能改善她们的生活,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在面对和张达民的感情泥潭时,她寄希望唐季珊能将她拯救出来;

在面对张达民和唐季珊的接连逼迫,和相互争夺时,阮玲玉又是寄希望蔡楚生能带她去香港远离纷争。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遭遇不幸,阮玲玉既没有勇气离开,也没有勇气反抗。到最后发现无人可以依靠时,阮玲玉才会绝望地选择放弃自己。

阮玲玉这一生,唯一能让她硬气和自信的,大概只有拍电影。于她而言,荧幕生涯不仅是她生活的经济来源,更是其灰暗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希望。

但就这,命运似乎都没有想着去眷顾她分毫。

1935年的中国电影,有声片基本成了大趋势。阮玲玉之所以能在默片里大放异彩,同她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传神的眼睛密不可分。

但在有声片里,最考究的就不是肢体语言和眼神了,台词功底才是最受考验的。而这,恰恰是阮玲玉非常不擅长的地方。

祖籍广东的阮玲玉,不会说国语,而且她的声音还不好听。

这同旗鼓相当的胡蝶相比,就不是差了一点半点(胡蝶能说一口流利的国语,声音还婉转动听)。

深知默片即将走向末路的阮玲玉,似乎已经预见了自己演艺生涯的终结。生性要强的她,怎么能忍受导演和影迷的失望,所以她努力学国语,练台词。

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

面对这样的时代浪潮,阮玲玉只有深深的无力与绝望。

实际,如果阮玲玉不是那么要强,不能拍电影了,那就洒脱地离开荧幕,或许她完全能活下来。普通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远离聚光灯的阮玲玉,也必将被人们遗忘。她的那些舆论纷争,都会随风而逝。

自幼丧父,屡遇渣男,默片女王阮玲玉悲惨的一生:救救我,我想活

若干年过去,谁还会想起阮玲玉的感情纠葛?路径有很多,但阮玲玉却选择了最不该走的那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默片   胡蝶   都会   佣人   要强   悲观   女王   舆论   悲惨   软弱   性格   父亲   母亲   感情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