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最近,如果要说哪部电视剧被吐槽得最惨,那一定就是刘涛和周渝民主演的《大宋宫词》。

这部被期待已久的大制作电视剧,一经开播,口碑却呈现断崖式下跌。

从两位主演与角色的违和感,到剧情漏洞,还有节奏跳水等,无一没有被网友们摁在地上群嘲。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如果这部剧能做到从里到外的烂,也还好说,至少不会让观众这么失望。

但问题就出在它过于考究的服化道,还有独特的摄影风格,形成了李少红特有的宫廷美学,让观众大饱眼福。

可如此精良的工业制作水平,搭上的却是有这么明显硬伤的演员还有剧情,真是叫人倍感痛心。

让观众看着难受,不看又觉得可惜。

有的人到最后就会像笔者一样,只好捏着鼻子继续追。

现在剧情已经更新到二十集,开始几集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没有减弱,反倒还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

另外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又暴露出新的问题。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01澶渊之战演得就像一出闹剧

如果李少红能将花在服化道上的精力,匀一点出来打磨打磨剧本,那么剧里的澶渊之战,则会成为全剧最有亮点的情节。

但很可惜,这场关乎宋辽两国生死存亡的大战,却被导演拍成了过家家一般的闹剧。

剧里,澶渊告急。不仅前有大辽几十万兵马的围困,后面还有反贼王超的二十万兵力在旁边虎视眈眈。

为了解决王超这个心腹大患,皇帝连下五道圣旨给曹玮,让他想办法控制住王超,一举夺过对方的二十万兵力。

正在曹玮对着圣旨一筹莫展时,之前面对辽军还战战兢兢地参知政事王钦若,此时就好像被勇气与智力接连加持,想了一出“鸿门宴”。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利用王超喜欢美酒和美人,给他设局,再群起而攻之。

看到这,我不禁笑了。

若是王超就这智力,还会同李继和谋反?且不说他明知道李继和被俘还会不会赴宴,难道他赴宴就只会带一位副将?

带的还是对他成见最深的副将?

这编剧能整出这样的低智剧情,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吗?

不光如此,这出戏完了后,还整了一场曹玮对王钦若刮目相看,并为之前拿他下狱的事赔礼道歉。

就问编剧,看到这你尬不尬?强行上演文官和武将的和解。

除了这出戏,另外就是那出砸冰的戏。

临到大辽士兵开始进攻了,你才紧急上演一场百姓和士兵齐心协力砸冰的感人场面。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这种为了渲染大战氛围,而强行加的戏,真是让人看得为难。

另外就是最后辽军撤兵的情节。

大皇子赵吉被绑在云梯上,梯子下面又是火堆,如果放箭就很容易误伤皇子。但如果不放箭,辽军就被以他作为盾牌步步紧逼。

不管作什么决定,都是让皇帝坐在火上烤。

这边皇帝还在痛苦抉择中,那边既不是守城将军,又不是战事指挥的潘将军说了一句放箭,然后士兵们就放箭了。

敢问士兵们,你们哪来的胆子?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前一秒辽军还在步步紧逼,要看澶州就要被攻破,下一秒随着一声“放箭”,辽军就瞬间溃不成军。

问题这守城的士兵还是区区两三万人,还辽军却是几十万兵马,就冲你这放的箭,就立马落荒而逃?

更别提还有后面……

澶渊之战,按剧里的设定是大宋赢了。不仅如此,辽军还被大宋的两支军队夹击在中间,腹背受敌情况不容乐观。

但是到了和谈环节,不是大辽割地赔款,反倒还是大宋这边向大辽纳贡十万银钱,二十万布匹。

而在历史上,真实的澶渊之战却是宋军用弩射杀了辽军的统领萧挞凛,以致辽军士气受挫。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这时在大宋降将王显忠的建议下(剧里在辽营的耶律显忠,昨天更新的剧集里,为了让大皇子逃出去死在辽军手里),双方才止战和谈。

这才有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电视剧把澶渊之战的过程改了,加了一个辽军腹背受敌,落荒而逃的局势。

但最后在结果上却还要来一个强行尊重历史,反倒让胜出的大宋去缴纳岁贡,真的是不伦不类。

02:关键人物前后矛盾、剧情跳水

而在这场战役里,主要的两个关键人物赵恒和萧太后,在人物呈现上又出现了令人窒息的前后矛盾。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在东京时,寇准为了说服赵恒御驾亲征费了不少口舌和精力。后面好不容易说服成功,结果却接到贵妃怀孕的消息。

再后面就是辽军和王超步步紧逼的军情,这时候的赵恒前一秒还在深思熟虑、举棋未定的考虑。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返京时,赵恒却毅然决然的赶赴澶州。

这中间,没有一丝铺垫。

到了澶州的赵恒,一改之前的胆小、瞻前顾后,选择站在城墙上和将士一同御敌。形象骤然拔升了不少。

但后面回京后,在面对群臣阻扰他接刘娥进宫、让赵吉牌位放太庙的决定时,赵恒又褪去了在澶州的果敢,继续拾起了他的软弱可欺。

而萧太后,就矛盾得更加明显。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提出交换质子,换取和平的是她。

但后面把这个和平建议,变成她侵犯大宋的最好掩护也是她。

甚至就连将赵吉作为拿捏赵恒最有力筹码,绑在云梯上成为辽军人形盾牌的更是她。

但就是这样一个杀伐果断、阴谋阳谋都无所畏惧的萧太后,在听闻赵吉死讯时,却表现出和康儿死时一样的神情。

一边为赵吉的死痛心不已,一边又感慨两位质子的身亡并非是他们的气运不好,而是这无休止的战争。

但这战争,却是她一手挑起来的。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编剧给这样一位雄才大略野心昭昭的人,强行安上“痛恨战争”的帽子,真的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吗?

说完了这澶渊之战,我们再来说节奏。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到赵吉被木易救出来时,松了一大口气。但后面看到他又死在刘娥怀里时,彻底懵圈了。

在历史上,刘娥并没有生下自己的亲生骨肉,而是抚养了李宸妃的儿子即宋真宗。

编剧莫名其妙给刘娥安排了一个儿子,现在为了所谓尊重历史,以及后面剧情需要,又莫名其妙把刘娥儿子安排下线。

除了赵吉的身亡,在预告里,向来崇拜皇帝的潘玉姝居然还想搞刺杀。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且不说嫔妃侍寝,身边居然还有一根那么长的针,那针还能用小盒子装着放在床头,难道内侍都是死的吗?

这潘玉姝没有皇子,娘家又没有权势滔天,她刺杀皇帝图什么?

这节奏转变的,就像跳水,快得让人窒息。

03:用错了刘涛

李少红这部剧,整体的剧情走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除了服化道,也不乏还有其他地方让人眼前一亮。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以昨天更新的剧集为例,在赵恒返京的队伍里,放着两座马车。

它们上面坐的都是皇帝的宠妃,一个是刘娥刘妃,另一个则是贵仪文伽翎。

但这看似地位相同,马车也相同的俩人,坐在车里却是两副截然不同的场景。

贵仪那边刚诞下公主,抱着新生的婴孩满心欢喜。而刘娥这边呢,刚痛失了自己的独子,别人抱着孩子,她也抱着孩子。

只不过她的孩子变成了骨灰……这新生命和死亡的强烈对比,让观众愈加能体会到刘娥心里的那份绝望。

而这份绝望,或许正是刘娥后面专心搞事业的转机。

但这些亮点,还不足以掩盖剧情的硬伤。尤其当李少红选的演员同角色还不够契合时,这种硬伤会被无限放大。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在笔者看来,这部剧除了剧情外,导演还犯了一个严重错误,那就是用错了刘涛。

这样说,并不是说刘涛的演技不行。

相反以四十加的年纪,依然能活跃在电视剧一线,还频频是女主的戏约时,恰好证明了刘涛不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状态,都是非常优秀的。

问题就出在她的长相。

一个好的演员,大多都能做到一人千面。但刘涛却相反,则是“千人一面”。

不论演什么角色,刘涛自己本身的气质都会盖过角色特质。以致她演什么,都像是在演“贤妻”。

因为她身上“贤妻良母”的滤镜,实在太厚了。

赵吉受惊吓身亡,潘玉姝刺杀皇帝,刘涛新剧的情节还能再跳些吗

从早年间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白蛇传》《妈祖》,再到现在的《大宋宫词》,她给人的第一感觉都是一脸苦相的贤妻印象。

在这种滤镜加持下,看她和周渝民演的对手戏,满满的都是违和感。不论怎么看,都像是姐弟。

刘涛的这种气质,只有在演反派时才会弱化,像《芈月传》中的芈姝。

但到了这种大女主戏,真的就不太适合。

再加上在编剧的改动下,刘娥的戏份加了不少玛丽苏剧情,在这种设定下,刘涛长相带来的违和感就会愈加凸显出来。

已经更新到二十集,刘娥还是贤良淑德的模样,什么时候才能搞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滤镜   澶渊   皇帝   腹背受敌   副将   质子   剧集   皇子   新剧   太后   跳水   编剧   情节   观众   剧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