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一条热搜背后的冷知识:


《你好,李焕英》是根据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片名中的李焕英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


你觉得不冷?


那这条颇有热度的恶评,足以让人寒心。


“第一次见卖惨卖到拿自己母亲去世赚钱的”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45亿还在突破的票房,75万人打出豆瓣8.1的评分,春节档全网哭到最惨的电影。


贾玲的真诚之作。


怎么就变成了“消费亲妈”圈钱的工具


01


电影《你好,李焕英》。


讲述的是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梦想的故事。


2021年,是贾玲的母亲李焕英离开她的第20年。


电影表达的不是别的,就是贾玲对逝去母亲的思念和遗憾。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小品改编成电影,还是喜剧人转行导演的处女作。


不看好的声音占据多数。


但在上映后,电影却成了春节档最强势的一颗催泪弹。


春节档最高口碑电影,就连人民日报、中纪委等官媒也点评称赞。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贾玲身价飙升,一跃成为中国票房第一女导演。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质疑在所难免。


有吐槽电影笑点太碎像小品的、有觉得导演功力较弱逻辑不足的……


这些都属正常评论。


一部电影作品,本就众口难调,千人千感。


尤其是对标很多豆瓣高分的外国电影,或者是那些拿奖的电影来说,电影表现的形式会显得单薄,片中的矛盾和情节也过于浅显。


但这是一部观众缘比较好的作品,能引起共情,并戳中观众内心柔软。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但令扒叔没想到的是,豆瓣差评中涌出了一大批令人瞠目结舌的差评:


“打着亲情牌圈钱 说难听就叫消费亲妈”、“捞钱就捞钱,捆绑亲情,消费亲人,小品还不够,加长成电影”、“歌颂母德,令人不适”……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简单总结一下,不过八个字:


过度煽情,消费亲妈。


恶评的统一口径,似乎已经将这部电影的“圈钱恶行”板上钉钉。


贾玲和李焕英。


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之下,就连亲情都开始被扣上了虚假的帽子。


02


质疑不在少数。


热搜上频繁的宣传,就连知乎话题也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


贾玲消费亲妈究竟成不成立?


或许答案早已肯定——


不。


一是这部电影本身的内容。


整部电影中,并没有任何提到“李焕英是贾玲亲妈”的内容。


在未了解电影幕后之前,单纯看电影并没有提及这是根据贾玲真实事件改编的,李焕英的性格形象也绝非贾玲妈妈的专属,而是观众能在其中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二是电影宣传期贾玲的泪水。


网上质疑较多的也是这个点,漫天的电影通稿宣传。


贾玲走到哪说到哪,走到哪哭到哪。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再加上电影本身也有过多的催泪剧情,两部分结合来看,就颇有些戏里戏外刻意煽情的质疑。


但客观来看,影片的煽情只在最后的反转,即使是催泪剧情也没有强行的戏剧冲突,表现的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细节,对于更多成年人来说足够弥足珍贵才引爆了泪点。


因为电影中的故事照应着现实,也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产生共情。


而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也是贾玲和逝去母亲的故事,每次提起,也是将她的伤痛重新扒开。


她当然想票房卖得好,但不仅是利益方面,更多地还在于她想传递出的这种母爱的伟大,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珍惜。


三是贾玲的个人情感宣泄。


这也是让扒叔觉得最可笑的。


对于创作者来说最为珍贵的真情实感,到这里怎么就成了一场有目的性的消费?


更何况,这种情感并不个人。


大鹏的《吉祥如意》更个人化,伪纪录片形式的私影像,拍的就是自己真实的东北农村老家,甚至连主角都是自己的亲舅舅,但观众看完的体验就是想回家了。


《你好,李焕英》也是如此。


看过之后你被戳中内心泪流满面,也想起给妈妈打个电话,说一句我爱你,这是电影的成功。


所谓的消费亲妈,不过是部分网友对热搜的逆反心理,如果说“她爱她妈”也能成为差评的理由,那也将再无任何真诚的佳作。


贾玲在《王牌对王牌》宣传这部电影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把心掏出来了”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但也就是这样每每提起时的揪心痛哭,对贾玲来说是重新再来一次的痛苦,在不少网友的眼中,却成了电影宣传的噱头。


将女儿对妈妈的爱,丑化成了一种目的性极强的手段。


在真诚的感动面前,无理叫嚣的辱骂。


这话该有多难听?


03


有人曾问过贾玲为什么拍这部电影?


她说:“我不是为了当导演去拍电影,我是为了拍李焕英去当导演。”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贾玲太爱妈妈李焕英了。


李焕英这样的母亲或许不能让所有人产生共情,但对于贾玲来说,那是影响她一生无法忘怀的遗憾。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在她成名之前,母亲去世。


辛苦半生抚养她长大的母亲,却从未见过她成名的时刻,她今日所拥有的一切,母亲都没有办法享受到。


母亲好面子,却看不到女儿的成就;

母亲爱笑,却看不到女儿演的喜剧;

就连她母亲念叨了许久的绿色大衣,都穿不到合适的尺寸了;

……


她越是成功,这种痛苦越是强烈。


所以在她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后,第一个小品作品就是《你好,李焕英》。


那些没来得及对母亲说的话,她都夹揉在了小品的台词中。


“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

妈知道

妈,我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知道

妈,我好想你

妈知道”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在排演的时候,贾玲就经常忍不住哭出来:“感觉把失去她的感受又重复了一遍。我原来以为哭到心疼是一种描述,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人真的能哭到心脏疼。”


小品该是喜剧,但贾玲哭到泣不成声。


她看着饰演李焕英的张小斐,就像是真的看到了母亲年轻的时候。


那一瞬间,贾玲如释重负。


似乎找到了将这份遗憾释放的最佳方式。


于是,贾玲拍摄了一部以李焕英名字为片名的电影,为母亲献上一封告白信。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她筹备了三年的时间,想让这部代表母爱的处女作显得更加完美,找来最专业的编剧,最合适的演员。


“真诚”,才是电影成功的原因。


电影没有刻意煽情,而是在认真拍一部喜剧。


贾玲自导自编自演。


在编剧一栏,写满了与贾玲合作过的喜剧搭档。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整部电影的编排上,都极其的用心。


虽然没有笑炸了的包袱,但每个不经意的小笑点都让人极其温暖,会心一笑。


确实,贾玲拍这部电影有私心。


很多电影中的细节台词,都是现实中的李焕英真实说过的,很多故事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尤其是那段让戏里戏外的贾玲,都哭到崩溃的一幕。


这也是她给自己和母亲的交代。


贾玲和李焕英喝酒,借着酒劲她就和李焕英畅想未来的女儿。


她对着李焕英说:你未来的女儿,在美国上大学当导演,月薪八万。


这背后有她最难过的根源:


“如果妈妈当初生的不是我就好了”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但这一切却因李焕英的一句话,让贾玲彻底破防了。


“我未来的女儿啊

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了”


这是电影中李焕英的真实想法。


也是现实中贾玲逝去的妈妈对女儿真心的期盼。


这也能骂,那些观众疯了吧?


但我们常说,戏剧来自生活。


就是生活中的这种常被忽略的感动,才更加让人觉得珍惜,从而学会懂得去感恩。


所以这份来自女儿爱的回馈,更不该被莫须有的阴谋论污名化。


电影拍得不好可以接受,但是真诚的爱不能否认。


更不该拿出个由头就乱咬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观众   圈钱   豆瓣   票房   小品   喜剧   导演   你好   真诚   女儿   母亲   真实   妈妈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