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球鞋价格被炒翻几十倍 是国潮的兴起还是智商税?

提起潮牌,除了耐克、阿迪达斯、PUMA等一众国外品牌,不少人还会想到一个国内品牌——李宁。李宁近几年凭借独特的设计,从国货中脱颖而出,引起了潮牌爱好者的关注。最近,由HM抵制新疆棉事件,引发了一阵支持国货的热潮,李宁作为近几年已经在国货中站稳头部的国潮,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国货时会选择的品牌。


各类明星和博主纷纷晒出购买李宁的购物车截图或穿着李宁的照片,引发了一批网友效仿。李宁在明星效应和粉丝经济的加持下热度暴涨,不少炒鞋客看中商机把矛头对准了李宁。仅过了一个清明假期,李宁一款参考发售价为1499元的鞋子在得物APP上售价变为48889元,价格竟翻涨了31倍。


这种炒鞋行为惹怒了为支持国货而购买李宁的消费者,除了网上爆出价格翻涨夸张的几款鞋,李宁的其他鞋也有着几十到几千不同幅度的增长,网友们纷纷晒出购买时价格和现在官网上的价格对比图,调侃自己或许该去炒鞋。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央媒对这次的炒鞋事件提出了批评。

炒鞋放在如今显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价格比预售翻几十倍的比比皆是,为何李宁、安踏等国货球鞋被炒高价会引起如此空前的关注,以及消费者强烈的反感?


“新疆棉”事件之前,炒鞋文化几乎只存在于国外品牌,这些国外的品牌在中国占据着巨大的市场,和不错的口碑,拥有一群粘黏性很强的客户,即便只是普通的消费者也多多少少听过这些品牌的名称。“新疆棉”事件之后,加入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简称)的品牌都被抵制,大家熟知一些潮牌也在名单之中。


大多数消费者在这个时期购买李宁更多的为了支持国货,却被有心的炒鞋客割韭菜,自然引发了大众的不满和反感。

炒鞋文化只是球鞋爱好者之间的狂欢,并不被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但作为一个产业其中却非常可观。因此随着炒鞋文化的成熟衍生出了一些周边产业,比如“莆田鞋”、“抢鞋机器人”等。

一款鞋型是否会爆红,价格能翻几番是不确定的,球鞋爱好者们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都是在自己的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去购买被炒起来的球鞋。而这次炒鞋客炒李宁球鞋引发众怒似乎也在预料中,炒鞋客太急于割消费者韭菜只能被反噬,甚至还可能触及违反《价格法》等法律。

针对炒鞋行为,得物APP已经发表声明,属于得物上卖家的个人行为,目前已下架处理。李宁深处舆论漩涡的中心,会做出怎样的措施来保护普通消费者的权益,暂时还是未知。近几年大家又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国货上,国潮也变成了经常提及的词汇,对比隔壁的美妆,之前大家热衷的也几乎都是国外的牌子,如今再看,国内的美妆品牌正在逐步占据市场。所以希望十年之后,大家再提及潮牌时想到的都是国内的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球鞋   莆田   价格   新疆   国货   韭菜   反感   智商   词汇   国外品牌   爱好者   消费者   事件   品牌   国内   文化   游戏   李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