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了又怎样

一家餐馆吃饭,听见旁边一桌一对夫妻在大声吵架。


大致内容是丈夫抱怨妻子不该做某件事,丈夫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大约是感觉抓住了妻子的一个把柄,以图发泄之快。


妻子皱着眉头听着,在丈夫中断喝水之际说:“你对,你都对,你对了又怎样?”


然后,转身离去。估计回家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那位妻子临走前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对了又怎样?”


我们往往非常计较对与错,却忘记了在生活的很多事件中,爱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你就算占一万个理,却寒了爱人的心,失去了对方的爱,你对了又怎样呢?毕竟,过日子不是审案子。


你对了又怎样


我太太每隔一段时间就喜欢把家具换个位置,我起初非常不适应,每次回家都以为进错了门。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批评她:“餐桌不要拉到房间的中央,凳子要对称。”


她说:“你说得对,但是我愿意这样。”


看着她撒娇的样子,我觉得很有趣。


也对,反正房子就是一家人住,怎么舒服怎么来,她喜欢就好了,我经常出差,在家的时间本来就少,又何必在这件事上计较呢!


再说,两口子的感情,远比餐桌的位置重要。


你对了又怎样


我遇到过很多口才很好的人,基本可以口若悬河、口吐莲花,仿佛整个世界都必须臣服于他,别人都不对,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都要聆听他的教导,他才具有这个世界的最终解释权。


即使如此,那又怎样?


德国哲学家康德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柯尼斯堡,生活极其规律,每天都是下午4点出门散步。


唯独让他打破这个规律的是卢梭,卢梭的《爱弥儿》让康德废寝忘食。


在读完《爱弥儿》后,康德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生来就是个真理的寻求者,我感到对知识有一种贪得无厌的渴望,对在知识领域中有所建树有一种永无停息的热情,每当我前进一步,我就感到满意。有一段时间,我以为唯有这样才构成人类的尊严,我藐视过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卢梭使我走上了正路,这种盲目的偏见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性。”


你对了又怎样


康德的觉醒是:学问再好,方向不是帮别人,就是卖弄。口才再好,不懂尊重别人,就是自卑,因为害怕自己的学问得不到炫耀,害怕别人强过自己。于是,将朋友、爱人、家人、同事,都当作征服的对象。


你都对,那又怎样?


生活教会了我这样几件事。


过日子,又不是审稿子,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你何苦要别人每个字都对?每句话都符合逻辑?每个段落都要照顾你的情绪?


你只需要有时当作通假字,有时当作倒装句,有时当作比喻暗示,即可。


在成人世界里,精确,是一件残忍的处世方式。糊涂,谁说不是一种高智商的生活态度。


你对了又怎样


哪怕我掌握了再多的理,也给别人留面子,因为这世界上只要对方不想被说服,你永远都说服不了他。


成熟的定义是,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体谅对方的感受。


与其把精力放在对与错的判断上,不如放在解决问题上。


对方做得不对,你去做对,帮助他解决就好了,犯不着证明对方是错的,还顺道羞辱对方。


生活中,解决问题,远比计较对错更有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卢梭   康德   尼斯   对了   口若悬河   口才   餐桌   过日子   学问   规律   害怕   家人   爱人   妻子   丈夫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