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玳瑁

中药古今研究:玳瑁

一、典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破症瘕结,消痈毒,止惊痫

2.《本草衍义》:“玳瑁治心经风热。生者入药,盖性味全也。”

3.《本草纲目》:“甘,寒,无毒。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

4.《本经逢原》:“甘寒无毒。入心主血,有解毒解热之功。故苏颂以之磨汁服解蛊毒。”

5.《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寒,无毒。主解岭南百药毒。”

6.《饮片新参》“玳瑁片浅平。平肝镇惊,定心气。”

7.《图经本草》:“玳瑁入药须生者乃灵,带之亦可以辟蛊毒。”

8.《开宝本草》:“生饮其血,解百药毒。”

中药古今研究:玳瑁

9.《冯氏锦囊秘录》:“得水中至阴之气,故气寒无毒,而解一切热毒,其性最灵。凡遇饮食蛊毒之类,则必身自摇动。”

10.《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镇惊。治热病惊狂,中风,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11.《食性本草》:“疗心风,解烦热,行气血,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12.《中华本草》:“平肝定惊;清热解毒。主热病高热;神昏谵语抽搐;小儿惊痫;眩晕;心烦失眠;痈肿疮毒。”

1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镇心平肝。用于热病发狂,谵语,小儿惊风,痈肿疮毒。”

二、现代研究

1.成分: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2.药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玳瑁的乙醇提取液,在体外对鼻咽癌患者T调节细胞亚群的T4和T8阳性细胞,仅有微弱诱导作用。

3.不良反应:长期或大量服用,容易损伤脾胃,造成腹部不适,这时一定要停止服用。如果症状没有好转,还需就医治疗。

中药古今研究:玳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玳瑁   惊风   日华   本草纲目   谵语   本草   须生   镇惊   犀角   食性   热病   鼻咽癌   清热解毒   古今   小儿   中药   细胞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