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沈子友(心系远山)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皇城相府,地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清代名臣陈廷敬的家族聚居地。既为相府何来皇城?这两个名字似乎有点矛盾。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陈廷敬在清康熙王朝位极人臣,在中央行政吏户兵邢礼工六部中,他先后担任过五个部的尚书,被尊为“太冢总宰”,说他家是相府名副其实。

那么何来皇城呢?原来陈廷敬曾是康熙帝的老师,倍受康熙的尊崇,曾先后两次来访,就住在他家。皇帝曾住过的地方,不就是皇城吗?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城堡式官宦府宅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总建筑面积36580平方米,有宅院64座,房屋640间。进入期间,如同进入了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

整座建筑可分为:内城(斗筑居)、外城(中道村)、城墙城门三部分: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外城(中道庄)

走进皇城的大门,过御书楼,首先看到的是一大一小两个牌坊楼。大牌坊上书“冢宰总宪”,始建于康熙42年(1704年),四柱三楼式,雄伟庄严;小牌楼上书“圣旨”,始建于顺治14年(1657年),两柱一楼式。两个牌楼下面都有多排宻宻麻麻的人名和官位,彰显了陈氏家族的显赫功名和家世,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牌楼左侧,是陈廷敬的冢宰第,即“大学士第”。建于清康熙39年(1700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影壁,东侧建如意门通东书院,明间设木制屏风。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北门庭悬“点输堂”御匾,为康熙帝亲书。正院往北为内宅,右侧设有花园。花园往北,就是为家族少女而建的小姐院。府外,还建有供家族子弟读书的南书房、花园等。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点翰堂,康熙御笔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以下两排的标牌:陈廷敬任过的主要官职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陈廷敬手稿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康熙皇帝下榻的房间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小姐院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南书房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内城(斗筑居)

内城,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为躲避战乱而建。城内东西相距71.8米,南北161.75米。主要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邸三类,风格迥异,气势不凡。还有河山楼、藏兵洞等。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陈氏宗祠

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祠堂建在内城的中轴线上,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希望他们护佑家族繁荣昌盛。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世德院

陈廷敬出生地,建于明正德年间,依山而建,东西两个四合院,门窗、木栏、梁架等结构,古朴大方,极少装饰。明崇祯11年(1638年)11月27日,陈廷敬在此出生,陈氏家族走向兴盛的起点。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麒麟院、容山公府

明代早期建筑,陈氏家族祖居地。

其中容山公府,是陈廷敬四世祖陈天佑的府第。陈天佑号容山,明嘉靖(1544年)甲辰科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司副史,是陈氏家族走入仕途第一人。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御史府

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御史,故名。并列两院,左庭右宅。

此院落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城生铁冶铸博物馆。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山河楼

内城北部,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楼分7层,长15米、宽10米、高30米,为城内最高建筑。楼内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明末清初动乱时期,曾有流寇侵犯,全村800余人都曾成功避难于楼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藏兵洞

城内后面高处,为横排窑洞式,有5层共125间。每层内有暗道相通,直达城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其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并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观察敌情,又可发射火器。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城楼 城墙

分别建于明、清时期的城楼城墙,依山傍水,随形生变,蜿蜒起伏,将内城与外城紧宻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城堡式的建筑群。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城墙高大坚固,内外城墙连为一体。大门为“中道庄”,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8年),气势恢宏,风格独特。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大门外有御书楼,为陈廷敬三子陈仕履所建。楼上仅存康熙帝御匾、对联:

午亭山村

春归乔木浓荫茂

秋到黄花晚节香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墙楼上遍布垛口,重要部位筑有堡楼。自外城至内城,步步高升,台阶的数量都讲究。在城墙东北、东南角的制高点上,分别建有“春秋阁”和“文昌阁”,左文右武,守护育佑着他们的家园。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解开皇城相府之谜

走进皇城相府,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更接近了这个繁盛于明、清时期的名门望族及其他的代表人物陈廷敬。过去一些疑问,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相府砖雕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一、康熙老师,陈廷敬究竟有多大本事?

陈廷敬,明崇祯12年(1638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省阳城县中道庄。清顺治15年(1658年)中进士。3年后,康熙即位,他即累迁翰林院,任经筵讲官,为康熙讲经。之后官至宰相,仍兼任经筵讲官,前后任康熙老师达35年。康熙帝对他非常欣赏、器重,说“览尔所进讲章甚为精祥,实于学问政事大有裨益”。并赐给他“清慎勤”和“格物”等御笔字。

“清、慎、勤”三个字,正是陈廷敬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为人清正廉洁,淳朴勤恳,做事踏实严谨,谨言慎行,守官奉职,深得康熙赏识,称他“卿是耆旧,可称完人”。

陈廷敬一生升迁28次,在朝为官53年,历任当朝六部中的五个部的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二、富不过三代,陈氏家族为什么繁盛了三百多年?

富不过三代,是古往今来人们总结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陈氏家族却跨越明、清两个朝代,延绵繁盛了300余年。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根本上说,陈氏先祖是劳动致富,重视教育。祖辈上无论居家耕读,还是在朝为官,都是乐善好施,积极行善,已成为传统。明、清两代,陈氏家族先后涌现出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为官者38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连康熙皇帝都非常看重,高度赞扬,为其家族撰联:“积德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由此可见,得益于诗书文化、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才使得陈氏家族积极向上长盛不衰。

陈氏家族翰林、进士表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三、如此豪宅,皇城相府是怎么建起来的?

乍一看,陈氏家族建起如此豪宅,而他们又世代官宦,为政清廉,钱从何来?颇有点不可思议。

但看了陈家的发家史,便清楚了。原来这是他们历经明、清两朝十几代人、延绵260余年努力的结果。

陈家的发家史:

始祖:世居山西泽州永义郡天户里,以牧羊耕田为生,让子弟读书,勤劳致富。

二世:陈林,迁郭峪村东北定居,修房子,置田产,安居乐业。

三世:陈秀,家族第一个读书人,第一个做官的人。官虽小,但为民办事,有政声,受民爱戴。

四世:陈珙,少小读书,攻举子业。但考场上得不到施展,弃读经营家业。

五世:陈修,屡试不利,退而为鼓铸业。勤俭节约,轻财好施,“一钱不苟取,一毫不浪费”,乡人赞扬。

六世:陈三乐,善理家,忠孝悌,节衣缩食,自奉俭约,朴实无华,周济乡邻不吝啬,家族声望大扬。

七世:陈经济,举业有壮志,但终未遂愿。“布衣菲食”,建家塾,教子侄和乡邻孩子读书。

八世:陈昌期,酷爱读书,治家谨严,勤俭节用。逢饥年,必出家资救民灾荒,乡人感其恩德。

至陈廷敬这一代,是九世。他出生时,陈家已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陈廷敬官职、奉禄表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陈门祖训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2021.10.23

走进皇城相府(山西之旅)

作者简介: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大专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体转业至中铁十四局党务部门工作。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有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刊和各大网络平台刊发。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皇城   阳城县   天佑   牌坊   昌言   中道   牌楼   繁盛   翰林   山西   进士   城内   城墙   康熙   大门   家族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