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孩子一声“妈”,心头火就大。

不如试着偶尔忍一忍,不唠叨、不催促、不伸手,孩子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哦。

作者 | 麦小麦

最近,一则母子间签订的“平等条约”,因内容过于真实,直击妈妈们的痛点,引发广泛讨论。

据妈妈张鹿说,儿子“不挣钱”(化名)有严重的“依赖妈妈综合症”,干什么事,都得先喊妈。

做作业喊妈;吃饭喊妈;喝水喊妈;找东西喊妈;和朋友玩还要喊妈……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暑假才开启一周,7岁的儿子无时无刻不在呼叫“妈”。

儿子的连环call,像魔咒一样每天在耳边响起,让这个暑期兼顾带娃的职场妈妈,身心俱疲。

张鹿崩溃地说:“暑期没人看孩子,我工作忙的时候,他依然不停地喊我,我的耐心都快磨没了。”

为了母子间能和谐相处,避免战火,张鹿想到用签订协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10条不要喊妈平等条约》。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学习方面, 遇到不会的,不要喊“妈”;

生活方面,也都不要喊“妈”,自己想办法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等爸回来喊“爸”…

这份老母亲的“自救条约”,凝结着妈妈对儿子自强独立的期望。

她觉得,如果现在不教会儿子如何独立学习和生活,以后可能就来不及了。

妈妈们看完张鹿的经历,纷纷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娃”。对这份条约赞不绝口,表示直接可以借用。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张鹿说,有了“条约”后, 儿子下楼去玩时没再喊妈,而是自己提前拿着水杯和防蚊液下楼了。

玩耍的时候,也没频繁打电话喊她下楼,只问过一次允不允许他去游泳。

做作业遇到问题时,也没有第一时间喊妈妈了。

儿子能自己起来穿衣服,挤牙膏刷牙,自己盛饭吃了……

对于“条约”的效力,张鹿非常满意,实施后儿子的自理能力确实提高不少,很多事可以自己做。

想起艺术家弗兰克·克拉克曾说:

“家长可以传授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如何离开父母独立生存。”

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孩子真的做不好,不想独立,而是妈妈们太爱孩子,舍不得放手,孩子才失去了自己动手、自我成长的机会。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妈妈们学会放手,才是最大的远见。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你催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知乎上,曾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满意自己孩子什么?”

结果,很多父母给的第一个答案是:磨蹭。

就像家长调侃的那样“孩子磨蹭不是病,磨蹭起来要人命。”

“7点钟喊起床,催了半天,磨到8点才穿好上衣。”

“不过抄写10个词,催了半小时,才写了几个字。”

“一到家,就开始催他写作业,拿本子,找铅笔,翻书,打开试卷,一系列动作比树懒还慢,没哪天能11点前睡。”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很多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一直在催孩子快,为什么孩子反而越催越慢?

心理学中有个定律叫“超限效应”,是指当一种刺激持续的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过多时,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短时间、高频率的“催促”刺激,孩子因为听得太多,耳朵反而形成“抗体”,你越催,他越不动。

而且在孩子心里,催促还有另一层含义:反正妈妈会盯着我,我慢点没事。

于是,孩子会因依赖妈妈的催促,主观能动性大大削弱,越催越懒。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个妈妈自己做事雷厉风行,可儿子却做什么都很慢。

无论她怎么严厉地催促,孩子就是快不起来,为此她非常苦恼。

武志红老师认真观察她远处玩耍的孩子,发现孩子的动作、说话并没有妈妈说的那样慢。

最后,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孩子才会慢吞吞。

因为妈妈总是不停地催促,有时打乱了孩子正常的节奏。

而伴随着催促的训斥,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在压力下,孩子会因紧张、怕做不好而越来越慢。

结果,妈妈越催越急,干脆伸手去帮孩子解决。

这就无意识地剥夺了孩子自己尝试、做决定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和失败的机会。

曾听过一句话:

“你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习怎么为自己负责,也没有机会练习一些诸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这样的重要生活技能,他如何能做事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催促,放手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步伐,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他自觉主动地做事。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你管得越宽,孩子越依赖

曾听过一个词,“割草机式妈妈”,指的就是那些帮孩子扫除一切障碍,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恨不得孩子成长的路上一点杂草没有的妈妈。

孩子想自己剥鸡蛋,妈妈立马拿过来剥好送到嘴边;

孩子不会用筷子,直接拿勺子给孩子喂;

孩子写作业刚皱眉,妈妈立马把答案告诉孩子…

何炅曾感叹说:

“父母越晚放手,孩子就会越晚学会飞翔。孩子被压得太久,很可能就被废了。”

曾看过一期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李永乐老师的一席话,让他的学霸人设在节目中“翻车”。

李老师智商超群,不但是北大本科双学士,还是清华研究生,但他却自嘲自己是“高商低能”。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从小开始,父母就告诉他“学习第一,其它事都不用管”。

吃饭穿衣,生活各方面都被妈妈安排得好好的,他不用自己去动手、去思考。

长期依赖父母的他,从小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就比较差。

后来他长大了,依然不会做家务,甚至连遥控器没电这种小问题都解决不了,去饭店点菜都觉得困难。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一直在庇佑下成长,无形中剪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

没有摔过跤的孩子,是没办法自己学会走路的。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教孩子技能,给他指路,而不是替他走。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每个自律自觉的孩子背后

都有个能忍的妈

一个教育专家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聊到孩子“自律”的问题。

专家说:“为什么很多父母明明带孩子操了很多心,反而不如那些偷懒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更自律?”

原因就是忍不住插手太多。

专家分享了她亲身的经历,有次孩子写作业一直磨蹭,到了快12点,依然没写完,她进书房看了一眼,忍住什么话也没讲。

第二天早晨,她发现孩子居然很早就起床补写,可上学就快迟到了,她明显能从孩子的脸上捕捉到“慌乱和害怕”,她依然忍着没责骂孩子。

那次之后,她发现儿子写作业很少拖拉,学习也自律了不少。

专家说:

“让孩子意识到时间是由自己掌控的,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后的后果,不干涉他自我修正,孩子是愿意变好的。”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好:“孩子的自律,源自父母的退让。”

网上看到,一个妈妈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她女儿虽然才7岁,可做事非常有条理,学习生活都很自律。

妈妈培养女儿独立的精髓就是“能忍”,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忍住不插手、不责骂、不催促。

比如,她会让女儿自己制定一天的作息时间;一周早餐吃什么;衣服的穿搭......

刚开始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确实也犯了不少错误。

比如作业完不成、上学迟到、衣服穿太少,可她没打击孩子,更多的是和孩子探讨解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调整。

孩子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变得越来越自律从容。

这位妈妈说:

“如果你希望孩子自律,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孩子的陪练,而不要成为主导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才能在不断尝试中,学会对自己负责。”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当我们松开手,鼓励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才能有内生的“自律”。

杨澜在一档节目中曾经说过:“一个妈妈的成功,就是让你的孩子成功地离开你。”

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中,妈妈们最要学习的,就是适时地放手。

因为一直被我们圈在围栏中、牵着走的孩子,走不到他想走进的世界。

暑假第3周,一母子签下《不要喊妈平等条约》,网友:这妈妈机智

心理学中有个“鱼缸法则”:

把鱼儿放在小鱼缸里,小鱼就生长缓慢,当把小鱼放到更大的水域,小鱼会猛长好几倍。

想孩子能经得起大风大浪,就别把孩子圈养在鱼缸里,而应放手,让他到海洋里遨游。

想孩子能成就他自己的人生,就给他更多的空间。

让他去探索,去试错,去调整,去完成他来这人世间成长的使命。

当你真正松开手,你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要强大、要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条约   妈妈   主观能动性   作业   机智   母子   小鱼   平等   暑假   儿子   女儿   父母   独立   自我   节目   老师   发现   孩子   网友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