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总有家长跟我们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什么事都要父母操心。

不是孩子长不大,而是大人们越来越多地干预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导致很多孩子很少有机会去学习怎么成为大人。


一、不放心——孩子不独立

父母总认为孩子无能,弱小,实际上孩子们并没有大人们想象中脆弱。

在日本,有一档长寿综艺《初遣》,拍摄的内容很特别:它记录了一群2到7岁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的经历。

刚上幼儿园的宝贝们被独自派去商店、坐车、买菜......对于一个才几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孩子们初次行动,常常伴着害怕和犹豫不决。

印象最深的是有个3岁的小女孩,她的初遣任务是在母亲节那一天给妈妈买康乃馨,再去商店买炖菜的材料和蛋糕。

出发并不顺利,小女孩迟迟迈不出第一步,脸上写着委屈和舍不得。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一直陪着她的爸爸还是狠了下心,轻轻把孩子往前一推,跟她说:“你可以的,爸爸在这等你回来哦。”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孩子走两步回一次头,确认爸爸是不是在后面看着她。等到彻底看不见爸爸了,孩子又忍不住抹眼泪。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兜兜转转,孩子终于走到了花店,买到了要送给妈妈的康乃馨,又去超市买了其他做饭的材料。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孩子收获了好心的帮助,路人们也给她喊加油。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花店店员牵着她走过小店前面的马路。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小女孩很好地做到了爸爸交代的事。

而爸爸,则一直等在路口,看到女儿出现在路口的那一刻,掩面痛哭。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一次放手换来一次成长。

在这个故事里,令人感动的不仅有勇敢的孩子,还有那位忍住舍不得,送孩子离开的父亲。

孩子一生中,几乎每个阶段都在和父母分离。

从蹒跚着挣脱母亲怀抱,到第一次大吵大闹不去幼儿园,从青春期对父母的叛逆,到独自一人外出求学,最后组建家庭、生儿育女…...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是为这些分离做准备:教孩子独立、教孩子照顾好自己、教孩子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各种难题。

这是父母最难做到的事情,也是必须做到的。

如果总想着替孩子包办一切,抓住孩子,不让他离开身边,等到孩子长大后,麻烦就接踵而来。

日本有部很老的纪录片《狐狸的故事》,在小狐狸刚刚长大时,老狐狸义无反顾地选择把它们从家中赶走,被赶走的小狐狸,眼神中充满着忧伤和无助。

老狐狸看似有点冷漠无情,其实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一个孩子永远依靠着自己的父母,那么他永远都长不大。


二、爱护短——孩子没有边界意识

爱护短的父母,也很容易让孩子长不大。

很久前和几个朋友去海边玩,遇见一个孩子总爱捣乱,抓一把又一把的沙子到处乱撒。

旁边有个大人的眼睛被孩子撒进了沙子,没忍住,开口呵斥了孩子几句。

孩子妈妈听见,生气地说:“他才几岁啊,你冲他凶什么!”

听了妈妈的话,孩子能学到什么呢:“我还是小孩子,不懂事,你一个大人,还跟我计较!”

那么这个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一样,不懂得反省,甚至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

护短看似是爱,却十分盲目。

同样是孩子闯祸,浙江有位家长却选择了不一样的做法。

孩子在书店顺走四本漫画书,他发现后,第二天就带着孩子去书店还书款,因为书店没开门,他便把钱塞进门缝并留信: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书店负责人说:“我觉得这是一位合格的家长,我相信这件事对他的孩子来说,也会是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是啊,这位妈妈成功地把孩子的错误变成一次很好的教育时机。

孩子小,总闯祸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父母处处袒护孩子,甚至还帮着孩子撒谎,这才是对孩子最坏的影响。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孩子还小,更需要规则精神与边界意识,去规范他们的行为。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三、做太多——孩子没有责任心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对家庭最坏的影响,是他可能慢慢成长为一个依赖父母却又不懂得感恩的人。

最近收到有位妈妈留言,让我印象特别深。

大致的意思是有天感冒发烧,躺在床上没力气,正好刚刚下班的女儿回来,看到自己卧病休息,女儿只是简单地问了一句,不一会儿,就拿了包出去找朋友吃饭了。

她想不明白,如果换做女儿感冒了,一家人围着她团团转,怎么自己生病了,女儿连问都懒得问呢。

身边这样的孩子还挺多的。

以前有个说法,说一个孩子长大了的标志是他懂得关心身边的人,所以老人们常说:“孩子长大了,知道疼人了。”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而一个不懂心疼人、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是父母无限付出、替孩子做太多的结果。

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能做得就越少,一旦形成依赖,他更不乐意去做了,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而在父母看来,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他不会做,自己就接着替他做,即使心里有怨言,也控制不住自己。

恶性循环。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责任心并不需要父母特地去教,只要父母能控制自己不去阻止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多给孩子展示爱的机会,跟孩子“示弱”,时间久了,很多事情他会主动要求帮忙。

父母不重视这三点,孩子只会越养越小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父母   孩子   老狐狸   康乃馨   责任心   小女孩   大人   小孩   重视   爸爸   家长   女儿   身边   妈妈   书店   家庭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