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输液“扎头”,宝妈别瞎心疼,其实好处不少,尤其是第二个

宝宝出生之后,身体十分脆弱,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大病小病不断,宝宝每一次生病都让家长特别心疼。宝宝生了病之后,家长立马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在给宝宝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让大家觉得很奇怪,就是大人输液扎手上,为什么宝宝输液扎头上?


宝宝输液“扎头”,宝妈别瞎心疼,其实好处不少,尤其是第二个

山东宝妈小丽某次带宝宝去医院看病,发现医生要在宝宝的头部输液,看到医生的举动之后,小丽慌忙想要阻止,并对医生说:为什么给我家宝宝输液,把针扎头上,不能扎手上呢?在头上留下针眼,不仅影响智力,还影响颜值呢!

医生听到小丽的话,并没有生气,而是缓慢地跟小丽解释说,在宝宝的头部扎针其实更安全,并且也不会损伤宝宝的智力和颜值。医生的话,让小丽捎捎放心,后来小丽又发现医院里很多宝宝都是在头部扎针。既然小丽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她相信医生的技术。


宝宝输液“扎头”,宝妈别瞎心疼,其实好处不少,尤其是第二个

当小丽把这一经历发表到社交平台上时,发现很多宝妈都跟小丽一样,对此提出过质疑。看来有必要跟宝妈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宝宝输液要把针扎头上了?相信宝妈们明白了这一问题之后,就不再为此感到焦虑了。

宝宝输液扎头有哪些好处呢?

想必每个家长带宝宝看病时,发现医生要在宝宝的头部输液,都明显感到吃惊,我们可以从这一角度来思考。成人和宝宝比起来,能听懂医生的话,在行为上更配合医生,而宝宝却不是这样的,在输液的时候,值得警惕的是出现跑针的情况。而宝宝平时喜欢乱动,还喜欢把手放在嘴巴里。如果宝宝总是动来动去的,出现了跑针的情况,受罪的还是宝宝。并且想让宝宝安安静静的不动,这也很难。


宝宝输液“扎头”,宝妈别瞎心疼,其实好处不少,尤其是第二个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宝宝头部的血管与手部的血管比起来更加丰富,也更明显。在宝宝头部扎针不会出现失误,小宝宝手部的血管太细了,如果扎不进去,还要重新扎好几次,这对于宝宝来说也是遭罪。并且我们还要清楚头部的血管比较丰富,而且血液循环比手部也更快一些,能够使药物见效更快。

再加上,很多小宝宝其实非常怕扎针的,一看到医院就大哭大闹,如果在宝宝明显抗拒的情况下,在宝宝的手部扎针,这反而会让宝宝的情绪更激动。在宝宝的头部扎针,宝宝看不到,并且头部的温度较高,能够减少扎针所带来的不适感,更容易让宝宝接受。


宝宝输液“扎头”,宝妈别瞎心疼,其实好处不少,尤其是第二个

总而言之,医生选择在宝宝头部扎针,是综合了很多角度,为了见效快又为了减少让宝宝遭罪,缓解宝宝的不适感,才做了这个选择,家长一定要体谅医生。

宝宝要输液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呢?

给宝宝看病难就难在宝宝的语言表达有问题,在看病的时候,就算身体感到不舒服,也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帮助宝宝解决看病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宝宝输液“扎头”,宝妈别瞎心疼,其实好处不少,尤其是第二个

例如,在宝宝扎针之前,宝妈应该先让宝宝排尿,并且也要避免穿紧身的衣服。宝宝输液时体内会注入很多液体,宝宝可能会想上厕所,但总上厕所会带来很多麻烦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跑针或不必要的刮碰,提前带宝宝去一次厕所,能够减少这些麻烦。而让宝宝避免穿紧身的衣服,是因为害怕紧身衣服影响血液循环,从而会加重宝宝的不适感。


宝宝输液“扎头”,宝妈别瞎心疼,其实好处不少,尤其是第二个

并且在扎针之前,家长也要给宝宝做好心理疏导,其实大部分宝宝都特别害怕扎针,但如果家长不安慰宝宝的情绪,也不做心理工作,宝宝只会对扎针越来越警惕。在宝宝扎针之前,要让宝宝感受到扎针的正向激励。即使有些宝宝听不懂家长在说什么,但是家长鼓励的态度也能够给宝宝的内心提升力量。

宝宝在输液的时候会消耗体力。宝妈带宝宝输液之前一定要让宝宝好好休息,并且在输液之后也要让宝宝睡得更加安稳一些,及时恢复体力和精神。虽然在输液的时候宝宝并没有消耗体力,但是宝宝从一开始的抗拒到输液时的紧张都会消耗宝宝的心神。这也会消耗宝宝的体力,让宝宝感到特别疲惫。

关于带宝宝扎针这件事,家长不要过于纠结医生为什么要给宝宝在头部扎针,总而言之这都是对宝宝的舒适和健康考虑,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宝宝排解扎针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扎手   宝宝   可能会   小宝宝   见效   头部   血管   体力   消耗   心疼   角度   好处   家长   衣服   医生   情况   发现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