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波老师看片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就算今天狙掉了一个「肖战」,还有无数个「肖战」,假如是其他的「肖战」被写了同人文,同样会有无数的「肖战粉」举报,然后反举报。”

为了解释这件事的经过,有人这样总结:一个人靠耽改剧和真人cp走红,然后他的粉丝毁了同人创作的乌托邦。多讽刺啊!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源起是被肖战粉丝举报的AO3平台,是受美国法律监管的非营利同人小说创作与储存平台,由再创作组织OTW在2008年建立。由于其特殊的观看优势,被中国同人小说读者称为“粮仓”、“快乐老家”。

许多中文作者因此搬迁到AO3,而平台为了回馈这群中文作者,更创建了中文系统。

2019年,AO3作品库以高于第二、三名总和的惊人票数拿下了雨果奖最佳相关作品奖。有人认为,这传递出一种信念:同人是值得肯定的,是能够登堂入室的。

然而仅仅时隔一年,同人平台就要面临在中国的最大危机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有网友表示本来觉得粉丝群体年纪很小还有成长空间,不想多说什么。

但看到AO3事件反响这么大之后,她不得不出来反问这些“小朋友”,“你们意识到了吗,举报最大的问题是它会变成一种权力的滥用!

同样对偶像原本人格的改写,为什么把偶像看作儿子、看作男友就可以,其他的人格塑造就不可以?

很多观点认为这是歧视,是人为用自己的标准去划分异端。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同人圈本身就是一种OOC既然你不喜欢你的偶像、明星被写成那样子就不要看,圈地自萌说的到底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会有不同观点的人去看,所以才说不喜欢就不要看。

现在很多同人作家会在文章前放一大串的警告是为什么,老实说我觉得不必要,你既然不喜欢同人当初就不应该点进去,你看了发现,这个不是我喜欢的就去举报,又和你们自己说的圈地自萌相违了不是吗?

还有人竟然给肖战参演的《庆余年》《陈情令》等影视剧评分怒打一星。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所以这又是个很简单直接的问题。

能被举报掉说明了这东西是审查制度的漏网之鱼,那么是举报这个行为滥用了权利,还是权利本身泛滥,这一点不是很清楚吗?

结果所有人都聚焦在了所谓的饭圈战争......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面对「快乐老家」被端,再加上3月1日起实施的最严网络禁令,不少同人小说读者担心,能看的范围将再一步收窄。而同人小说作家的处境更是一步退步步退。

有作者感慨自己的“家”没有了:

我总安慰自己没有关系,可以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但是去过36大院、不老歌、微博、LOFTER、AO3,最终都不是归处。

有创作者回忆指,当初同人圈根本没有预警义务。

自己点进来辣了你的眼睛,自己滚出去,后来逼创作者预警,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想状态,预警能减少争端。但是由一开始的骂没预警、骂文章、骂作者、到举报骂平台,令同人作者不禁反问,所有人还能退到哪里?

这并不仅仅是同人创作的困境,原创空间作者一同受害。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被举报当天,不少同人圈的网友抱持着「以牙还牙」的态度,在微博刷起了#肖战粉丝举报lofter和ao3#的话题。

事件爆发之后,肖战成为众矢之的,混不同圈的粉丝除了集结起来,“还治其人之身”地刷词条、成立227反黑组、对肖战参与作品刷低分外,还呼吁其他网友抵制肖战代言的品牌,声称抵制某明星的代言商品是消费者的选择,与举报和网暴有着本质区别。抵制行动开始后,有商家已经把淘宝平台上肖战相关的宣传图撤下。

有网友对此表示:曾经有人和我说,肖战统一饭圈,我嗤之以鼻,今天我信了。他不仅统一了饭圈,还统一了小说圈、漫画圈、原创圈…各个圈子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3月1日,带头举报的肖战“反黑站主持人”一改前一天「是否道歉已经不取决于我一个人」的态度,针对受她错误言论影响的所有人道歉。

但有网友发现她偷偷把微博主页的封面图换掉,新封面是一张肖战的照片,配以醒目的文字写着——我没有错。

然而,封面图随即再被换掉,目前其头像和封面图都为黑色背景,主页里肖战相关的内容均被删掉。网友批评他是阳奉阴违、恶心透了。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当晚,肖战工作室也发微博道歉,声明指注意到关于肖战粉丝的一些争论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呼吁大家理智追星,并做好疫情自我防护。

可惜,网友对肖战工作室的这份声明并不买单,尽管#肖战工作室致歉#也上了热搜,但无论在工作室的道歉声明或是其他娱乐媒体报道的评论区,清一色都是肖战粉丝的控评

网友嘲讽声明什么都没说,又质疑工作室道歉为何要扯上疫情,再度登上热搜,难道不是又一次的占用社会公共资源?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随后,肖战全球后援会也发表声明,先为在特殊时期,占用公共资源而致歉,又承认作为粉丝自发建立并信任的组织,在事件发生时没有及时制止、引导过激粉丝的言论,今后将会加强管理。

道歉观点、态度与工作室如出一彻,同样引来网友不满,就连肖战的粉丝都纷纷转发留言要求整改。

这场由肖战粉丝与他本人拉起的仇恨,让部分网民反思,认为可以此为契机,跟粉圈摊牌,指不要再惯着了。

作家荞麦认为,提及明星时不应再用字母(如肖战为XZ),而是直接写名字。明星若觉得名誉权受损,可以反驳、发律师函、起诉。而其他正常评价,则可不受粉圈左右,反抗粉圈各种网络暴力。她恳请粉圈能做到真正的“圈地自萌”,勿再打扰别人的正常网络生活。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组团实名举报、炸微博,这种「我不喜欢你你就不该存在」的思维与风气在粉圈盛行多年。

有人认为不应把饭圈作为私刑合理化的借口——铡刀今天落在其他人的脖子上,明天就能落在你的脖子上。

造谣、控评、饭圈警察道德绑架等不良的饭圈操作常为人垢病,把责任推到追星女孩、家长等身上,似乎也不过是种“懒政”。

有人指,饭圈是压抑下的产物。他形容,饭圈是一个被允许的小型民主议事模型,明星不单是明星,更是C位的候选人。在一个对现实事务基本丧失参与能力的环境中,饭圈某程度上弥补了权利感的缺失。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而在饭圈的逻辑里,是「我」选择了爱豆,重要的是粉丝的意志而不是偶像的意志。对于宣传机构来说,年轻人的个人意志显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两种道德观的迥异令人咂舌,但须要理清的是,饭圈并非真的是道德沦丧之地,作为一个亚文化圈子,饭圈内部斗争往往默认不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现实生活

饭圈的举报,大部分是指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投诉,以促使举报对象的微博言论被删除,起底、炮轰、游街并不是主流做法。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虽然事后,肖战粉丝站出来为偶像辩护,请大家明白这只是部分粉丝的个人问题,偶像本人是无辜的。

有粉丝甚至仍心怀希望,对肖战发话,你会觉得是我们的错吗?我觉得你会相信我们。

粉丝行为,不能上升正主(偶像本人)?所以归根结底,这是谁的责任?

有人认为这是当前偶像集体失声的过错,因为他们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自然就得被表达。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如果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任人谩骂就是失声者的宿命。

在此很多人都呼吁偶像们能借此认真考虑表达这件事:

闭上嘴巴只发美图已经算不上什么上选了。你自己表达,你承受自己的代价,别人代你表达,你承受别人表达的后果,没有人可以避免付出代价。

有人指责事件正好让各家粉丝看清,“你家毒唯(以维护偶像的名义,挑刺引战的粉丝)你自己不清理,自有路人(不混饭圈的吃瓜群众)来帮你。路人不但清理毒唯,顺手还能把你家艺人清理了。 ”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经此一役,饭圈能因此变得正常吗?

3月2日凌晨,一位拟患有抑郁症的网友发布了一则遗书,指事件成为她想自杀的导火线:

“他们毁掉了我现在大半的、仅有的真实感。”

她前一则帖文表示,她讨厌肖战,因为他的粉丝让她好不容易平稳一点的病情在229爆发了。她现在很累,不想写文,她想去死。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自杀的帖文引起众人心惊,就连OTW也立即到写手帖文下留言,指技术人员和志愿者们都在日夜赶工努力恢复。更许下承诺指“我们肯定会回来的,你期待的创作自由会实现的,请你好好等到那一天,可以和我约定吗?”

这场自杀风波最后以写手本人删博结束,但让人无奈、又意料之中的是,肖战粉丝们又以写手「以遗书蹭热度、博同情」开启一场新的骂战。

她们第一时间针对自杀帖文的反黑举报,似乎饭圈的正确依然牢不可破,更有肖战粉丝表示自己也要自杀。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所以此次事件中,肖战的明星形象有没有被丑化?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肖战角色的性别认同、自我成长部分都可圈可点,不然也不会广泛传播。至于“妓女”的人设,文学作品也不乏正面例子,说丑化言过其实。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网路文化工委连夜发微博,就事件,以及连带的「饭圈文化,以及集中举报行为」询问群众意见。

所以有资深的网友嘲讽回应——我们因为打不动虎才去打伥鬼,你们作为老虎本身也甩锅给伥鬼,那是真不要脸。

饭圈纷争,最后却得靠非常手段来解决?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我不喜欢你你就不该存在」的饭圈思想再度凌驾一切,饭圈中的大小事只能在饭圈了?

肖战本人会否依舆论要求出来道歉平息事件?这一场又一场没完没了饭圈闹剧会有剧终之日吗?

还有人认为,当举报手段成为粉圈屡试不爽的手段时,恰恰是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一个鼓励举报的社会环境之中。只是谴责粉丝的疯狂行为不过是表象。

有围观了肖战粉丝举报的网友无奈叹息,不要做这样的追星族,永远不要!

饭圈带来的被鼓噪起来的仇恨情绪,在年轻人的规则里,已经难以平息。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对于偶像要买单的言论的觉得放诸其他地方确实是不错,但试问,偶像本身真能够自主表达吗?

说到底还真是两面不是人的打工仔,而且合约还比一般打工仔苛刻,自主表达又被经纪公司压制,粉丝强行代为表达,又要他认头,看着这般闹剧我这样的吃瓜群众都觉得抑郁了。

以过往经验,受害者们并不敢把矛头指向真正的始作俑者,因为房子里的大象会一直存在——直到某一天这头大象的存在耗尽了整个系统的生机。

这个时候,才又回到了饭圈的平衡当中。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就像每一个圈都有每一个圈的平衡。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会有人把本就微弱的共识捅破。

就像现在每一个同人作者都必须在标题后面标注十分冗长的派雷副标题。可其实这些是完全没必要的,你想看你就继续,不想就点右上角叉叉离开。

对,某些同人写的露骨、OOC、不符合大众审美观。可是我们也早就做过排雷的动作。

明知道雷你还看,存什么心啊,恶心自己吗?

饭圈同人圈原耽圈彼此矛盾都不少,抢tag、角色魔改、甚至只要是真人化就会引起风波。但从来没有人会去举报网站或是作家

可偏偏他们做了。

不说补救与否,或许他们已经心里舒服了,那是不是改停手?他今天报仇的对象是谁也不该是整个圈子。

请记得:是,我们不无辜。

但也没有罪。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还是那句话,粉丝行为偶像要不要买单?

偶尔的极端粉丝行为,上升偶像确实不妥,但小飞侠(肖战粉丝的自称)的劣迹我在这说一夜也说不完。

这次事件闹这么大,这起事件只是导火索,根本原因是其他网民对“饭圈”积怨已久。

纵容粉丝一次又一次打着自己的旗号网暴他人,偶像当然要买单!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追根溯源,真正的问题,是变动中的中国社会也早已处在巨大的道德焦虑之中,经济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教导年轻人如何面对道德问题。

明星的社交媒体流量是衡量商业价值的标准,网络谣言有左右主流媒体舆论的能力,社群走向极化也是一种权力争夺的手段。

真空之下,习得的圈子规则(除了饭圈,还有二次元圈,耽美圈,美剧圈等)成为一代人在不安定年代的行为指南。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会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这是我看到的我们目前所缺失的一点。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或者有了网友这样形象的理解便恰如其实:

当一部分游戏玩家举报了Steam、Xbox和任天堂这些平台,顺手送走了小岛秀夫、宫崎英高这些大师,起因只是Steam里有一个他们不喜欢的游戏角色。

正如最近美国一句很火的谑言——如果你在森林里迷了路,悄悄说句Sanders的坏话就会有一百个人找到你。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事件大抵如此。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最后我想说,喜欢一位艺人应该是被其作品展现出的魅力、 自身的才华和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所吸引的。现在的粉丝关注的事情,离开“艺”字有点远了。

作为粉丝多年,最开心是能跟偶像一起成长,一步一脚印的走过各阶段,看着他们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结婚生子也好;钓鱼绘画休休闲闲也好;从商从政也好......只要常常还能在社交平台上与他们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和分享生活,这多好呢!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举报之火下的“大团结”真的有用吗?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伥鬼   偶像   粉丝   大团结   圈地   买单   同人   封面   所有人   手段   声明   工作室   事件   网友   明星   作者   平台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