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所有人,都在命运的长河中无奈地挣扎着。

莎士比亚有一部戏剧名为《约翰王》,在读之前,本以为也是类似于《李尔王》之类的故事,但是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莎士比亚对历史的演义,就好像《三国演义》是后人们想象中的三国历史一样,《约翰王》这部剧,也是莎士比亚对约翰王那个时代的演义,用戏剧的方式来进行的演义。

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约翰王

莎士比亚的《约翰王》中,主要讲述了英国历史上约翰王的主要人生经历,他的上位,他为了王位而进行的两次战争,他与支持亚瑟的贵族的争斗,和法国贵族和教会之间的种种利益纠葛与冲突等等,而看完这段被莎士比亚演义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后,放下书本,我内心的感受是:一切,终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舞台剧

约翰王:一个不那么令人喜欢,但却让人觉得可怜的主角。

约翰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王。历史有历史的看法,莎士比亚的笔下,有属于莎士比亚的看法。在《约翰王》这部剧中,约翰王的登场,显得残暴而贪婪,他篡夺了属于侄儿亚瑟的王位,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贵族们各种争斗,甚至不惜杀害原本应该继承王位的侄儿。

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王座,是贵族们博弈和斗争的目标

但是,他也有懦弱无能的一面,在法国大军逼近,国内贵族纷纷响应,背叛他放弃他,他的王位朝夕不保的时候,他也会选择妥协,选择从前一直拒绝的教会,进行和谈,选择接受屈辱和羞辱,但是至少,保住了他的王位。

但是他真的是个自私自利,欺软怕硬的恶人吗?也不一定,在《约翰王》的后半部分,他也会良心发现,他也会回头是岸,他也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也有着一颗爱国的心。抵抗法国军队的入侵的初衷,不再是单单地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也是为了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英国不成为法国的傀儡国家而战。而讽刺的却是,最终他的心态变了,而最终等待他的结局,却是被教会的人给毒死了。

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那个年代的战争

王子亚瑟:如傀儡一般的“王”,没有自由,没有未来。

《约翰王》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本来的应该成为王,却最终并没有成王的王子亚瑟。他本是一个天真的贵族少年,但是父亲的意外去世,让他的人生,从天堂落到了地狱。本来应该他继承的王位,被他的叔叔约翰抢走。而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少英国的贵族,乃至法国的国王都选择了支持他来继承王位,这些人看重的,并非大义,而是大利。

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不是每个亚瑟的最终都能当王

和强势的约翰对比起来,王子亚瑟,柔弱得好像一只小绵羊,若是他当了英国国王,支持他的这些贵族,乃至法国,都能从英国皇室这里拿走许多的利益,王子亚瑟,是他们的“旗帜”,是他们手中的傀儡,是属于他们的“汉献帝”。

而这些贵族和约翰王的斗争中,战争,阴谋,这些东西和他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年少无知的他,成为了斗争最后的牺牲品,他的死,让各方达成了妥协,让所有人都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结果。或许这位王子,在临死前,也会发出“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的感慨吧。

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莎士比亚

历史上的王子亚瑟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但是在莎士比亚的这部《约翰王》中,他这个角色最大的作用,便是用他的天真,来讽刺那些精于算计的贵族们,来讽刺他们的阴险和贪婪,讽刺他们的背信弃义。

一部《约翰王》,莎士比亚写出了各色人物的无奈和遗憾。

读《约翰王》有感,身不由己,其实是最常见的人生

人生路上,多有无奈

我们常常说,成王败寇,但是其实我们都忽视,其实当上了王,也有属于王的无奈和遗憾,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论是谁,不论是什么身份,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没有人是特殊的,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洪流中,做着身不由己的事,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适应着这个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世界。

不过,身不由己是人生的常态,但不屈服于命运,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人,因梦想而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约翰   莎士比亚   人生   侄儿   法国   王位   英国   傀儡   身不由己   演义   教会   贵族   无奈   利益   王子   历史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