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乏力

最近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了《“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一文,里面提到互联网累积的数据和算法,除了流量变现,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即促进科技创新。号召互联网企业别光惦记几捆白菜。

一、社区团购是什么?

社区团购是真实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团体的一种购物消费行为,是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团购方式。

从双端操作的角度来看,就是商户通过使用社区团购发布平台(不需缴纳任何费用),任意发布自己的团购信息;居民通过站内搜索,找到商铺提供的团购产品或者服务,下预订单之后到商铺提货/或者由团长等其他人送货上门。

这听起来很像是“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线上生鲜平台,那么社区团购和线上生鲜平台有什么不同呢?笔者认为,社区团购是比线上生鲜平台更下沉的生鲜购买方式。

如果说盒马和每日优鲜这些对标竞品是沃尔玛家乐福这些线下实体大型超市,那社区团购对标的直接竞品就是街边或者传统菜市场中的小摊小贩。

大型超市不一定离每个人都很近,但小摊小贩一定是随处可见。

盒马和每日优鲜在仓库三公里以内消费满一定金额才能免费配送,但社区团购是下沉到社区内,做家门口的菜贩子生意。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区别,线上生鲜平台的客单价相对较高,属于那种一次采购一个星期的食材的阶段性消费。

二、巨头为何入局社区团购?

今年年中开始,社区团购业务开始如火如荼开展,滴滴推出橙心优选,美团推出美团优选,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仿佛一夜之间,互联网巨头们都带上了来自民间的烟火气。

不同公司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入局社区团购的原因也是各有千秋。这里选取美团和滴滴两个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大厂入局社区团购的原因,来分析社区团购这一赛道的优劣所在。

社区团购强抢的是约1.42亿的总人数——卖菜、卖水果、卖肉和开小超市的家庭生计

在以前的文章里,很多人仅仅把社区团购的影响集中于卖菜,这是不对的;社区团购到后期的品类一定会从高频的蔬菜生鲜肉,扩张水果品类、损耗更低单价更高米面粮油和日化百货,因此影响的是所有卖菜、卖水果、卖肉、卖鱼和开小超市等的群体,然后其家庭人数加起来就会超过1个亿。

这么多人从业者,难道不会被新一轮的社区团购烧钱战影响吗?大部分人都只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或生计,可以是市场竞争行为淘汰,但是市场的不平等和破坏式地竞争带来了市场的崩坏。

也许有人会说,社区团购和巨头们让供应链更有效率了,大家消费变得越来越方便了,但是谁一定会需要他们来服务吗?以前的服务难道不行吗?或者外卖平台上点蔬菜和水果肉,难道1个小时内不能送达吗?一定需要巨头横插一脚吗?以前就买不了蔬菜水果肉了吗?

巨头们烧钱入局,面向小贩们的降维打击

1)永远不公平的降维打击,深海巨鲸VS微生物们的差距

巨头们轰轰烈烈的入局,带来的不平等垄断性地竞争,会杀死数亿家庭的生计,如果是原来的玩家大抵还是需要从0开始打市场,慢慢扩展,但是巨头烧钱的情况下,也许马上就把市场烧坏了,没有人去菜贩子那里买菜,没人去他们那里卖水果,收入将不会再能够养家糊口。

①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巨头们携带着上千亿的现金流水,不设上限的资金预算,数亿用户规模的流量导流,高买白送地打乱市场,下一个阶段的战略性赛道,说是用技术来让原有领域更加有效率,实则是行垄断之事!用钱先砸死小贩和小店们!然后头部1/2/3来慢慢地瓜分市场,是不是很熟悉?在团购的千团大战、外卖平台、共享单车、充电宝等,没有一个不是在这么做事情的。

人民日报批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乏力

②想想他们拥有什么?

企业和公司,发展到背后,个人力量、意志已经无法代表公司利益了,而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团体所代表的资本的意志。资本意志不以个人意志转移,以巨头背后的资本团体、股东集团们,朝向任何可以快速盈利和极低边际成本的任何赛道,没有任何限制和下限地去入侵和圈占市场。

人民日报批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乏力

社区团购的发展

说道发展前,我们先来解释下社区团购的模式,首先社区团购平台会招募团长和供应商,团长主要负责销售、承接点理货、售后,供应商入驻社区团购平台,消费者下单后,次日供应商根据订单量配送到小区团长处,消费者去提货点取货,团长获得佣金。

人民日报批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乏力

人民日报批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乏力

三、社区团购的优势和风险

其实社区团购最大的问题是解决了生鲜损耗的痛点,预售和零库存大大降低了周转周转风险和库存周转风险,有多少订单再准备多少货。

如果大家有看《蒂姆·库克传》就会知道,苹果会有今天的2万亿,绝对不光靠乔布斯,蒂姆·库克可是说是拯救了苹果的男人,当时苹果已经在破产边缘疯狂试探,乔布斯刚回苹果,他还没有卖出任何产品。

当时唯一值得说的是当时的“Think Different”的广告,当时苹果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PowerBook的库存积压让苹果损失惨重,又低估新的Power Macs的需求,导致生成订单时又过度保守,最终导致产量严重不足。

后来乔布斯找到了在康柏工作的库克,库克入职后,把产品的库存周期从30天缩短到6天,再后来提升到库存仅为2天,而现在工厂生产的数量刚好满足即时需求的数量。

以往商家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去自行管理库存,现在货的风险由社区团购平台去承担,当然相应的利润也会相应的降低,社区团购平台通过大数据持续优化选品、物流、仓储等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商品价格,消费者也可以进一步的用更低的价格去购买到商品。

因为社区团购低价和低成本的特性,只能覆盖到二三四线的城市。目前渗透率较高的都集中在地级市和县级市,乡镇和村渗透率比较低。主要因为当地的冷链体系和物流体系的不完善限制了地区生鲜电商的发展。

社区团购的一大核心在于团长,这点跟直播的主播有点类似。

目前整个社区团购还处于一个野蛮发展时期,团长更多是兼职为主的岗位,大多数是目前已有线下门店的店主转型而来,而且流量均来团长的私人流量,一旦团队切换平台,随之就带来流量的下跌。

生鲜电商无论如何都无法抵消仓储的成本,所以在不考虑研发管理费用以及流量成本的情况下,需要至少1500单的规模,每单才可能抵消仓库的成本,而社区团购却不需要,在500单基本上就能实现盈利。

另外因为涉及仓储,所以生鲜电商需要选址、装修、前置仓,属于一个比较重的模式,社区团购不需要,整体模式比较轻,可以实现快速复制。

2020让我们明白了“垄断”、“万恶的资本主义”、“ABS融资模式”、“高杠杆”、“系统性风险”

故事开始于: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好赛道的社区团购,和巨头们可以快速收割的错觉

2020年,一场蔓延全球,至今除中国外,尚控制不住的疫情,向全国14亿人民们,培养了一个消费习惯——社区团购。

武汉、长沙在疫情防控期间暴增的消费数据,严重的刺激了巨头们。2019全年,兴盛优选的100亿GMV,远没有结束的社区团购赛道,也足够让美团、滴滴、拼多多们弯下腰来,仔细思考是不是要进来。

蔬菜、水果、生鲜等的高毛利、高频家庭消费+没有快消领域的品牌吸走最大利润的情况下,已然达到天花板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趋势下,社区团购让巨头们怦然心动,这是足以比电商、团购、外卖一样具备巨大消费潜力、现金流和高流转率的好赛道,只需要把全国团队和研发队伍分出一部分,就可以随时进入的赛道,原来几个亿用户马上就可以吊着兴盛优选、十荟团、食享会们打的错觉。

竞争的核心——抢夺战-大乱战-烧钱战

人民日报批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乏力

①抢夺战:社区夫妻店+用户转化

对于传统的社区团购公司来说,团长触达用户,关乎着销售额和服务;宝妈、小区小店、社区物业、夫妻小超市等,其中以夫妻店小超市具备最大价值,因为具有核心的提货点和在原有经营上赋能,他们配合度极高,销售额一般也数倍于宝妈;

巨头们忙着把自己几个亿用户快速转化,也是用户抢夺战的核心之一;

②大乱战:传统独角兽们VS乱入巨头们

入局者们对市场的补贴,还有对团长和用户的争夺,将会白热化;从湖南、武汉的局部战争,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的社区团购市场的全面竞争。然后,出现了0.1元/斤的水果,各种补贴;小商贩们市场和生存将会比以前更加恶劣,巨头们的入局本身就是“不讲武德”。

③烧钱战:烧出稳定的供应链

对于已入局的玩家来说,用户习惯+供应量是必须两只手稳抓的;但是,对于巨头来说,反而是稳定的供应链满足家庭消费需求,满足用户长期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不缺用户,只需要烧钱就行,便宜的商品一定会有很多用户能够被转化了达成首次消费。供应链从选品、原产地、仓储、加工、配送到小区自提点都是需要市场和供应链同步进展和稳定的。

目前查到官方行情:新疆阿克苏苹果统果,价格应该在7.1元/KG,去皮+损耗10%以上;胶筐装的3.83元/KG,胶筐装去皮+损耗15%-30%不等,烂货甚至20-40%;冰糖橙3.54元/KG,胶筐装去皮+损耗10%左右;因此,美团的活动,就是硬烧,价格商品的销售价基本是一级批发市场的不扣损裸价+硬亏损,首次优惠下来,包含物流费后,单笔新客超过50元;

几家平台基本以低于一级批发市场的销售价格在销售,并且硬补贴费用+物流+人员薪酬,小商贩和小店们如何抵挡破坏式的竞争?

看来就是流量和供应链之争,从拼多多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看来,似乎流量最终会成为关键。

2020年3月份,国盛证券发布了一则对拼多多“全价值链”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全链条渠道成本上(即商品从这个渠道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成本是多少),拼多多为23.8%,阿里为12.8%,京东为15.2%。

阿里在供应链上的成本低于腾讯系的玩家,流量的议价能力是否能够抵消渠道成本,这个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物业公司的入局是否能改变战局?至少我目前看来不太可能,看物业公司和菜鸟驿站的发展就知道了,菜鸟驿站后面发展肯定是社区内本地服务点。

自从人民日报评论出来后,社区团购似乎成为巨头们的原罪,纷纷网传各大巨头要推出社区团购。

把社区团购和p2p、长租房、要逼死菜市场的从业者来做比较。首先我觉得转发这些观点的人不是坏就是蠢,动不动就用“老百姓”、“国家”给企业扣帽子,大家看到这么偏激的资深人士或者企业家可以考虑取关了。

我们之所有能这么多创新,是因为对于新生事物给予了巨大的宽容,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开始肯定是存在很多问题,随后会有各种监管政策的出台。共享单车的停车区域、移动支付针对二清企业的肃清等等。

资本也不是傻子,业务本身就是分为两种流量型业务和商业型业务,有的产品本身不赚钱,可能还亏钱,但是能给他其他业务带来巨大的流量,从而实现盈利。商业型产品本身没有太多流量资源,但强大的变现能力实现盈利。

目前社区团购在这两个点上都占据了优势,至于后面发展成商业型的业务还是流量型,目前还不好说,但是占地肯定要的。

在占地的过程中肯定会伤害的一些原有模式下的群体,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挤压菜市场,利用补贴和强大的供应链,用不合理的价格去卖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库克   巨头   生鲜   社区   赛道   乏力   团长   流量   水果   成本   苹果   风险   模式   用户   市场   平台   游戏   人民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