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传统文化与中医

#中医##传统文化#

今天有感而发,聊一聊必炸群的传统文化与中医,扯个淡。


如果我们把各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医学宝典视为一种猜想,就像哥德巴赫猜想,或者爱因斯坦提出时还没有被证明的相对论,而不是不可侵犯的“圣经”。


那么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巨大而不可复制的财富。


因为不同于科学家的脑洞,传统文化普遍都是经验的总结。


而近乎所有的经验总结,几乎都是血淋淋,而且不可复制的。


譬如三国时期爆发的大瘟疫,上千万人送命,建安七子挂了五个,病急乱投医之下,上千万人次的项目“尝百草”,其中极为侥幸的幸存人士,让华佗和张仲景们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药剂。


同样,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从资治通鉴到毛选,中国历代的军事政治得失与王朝更迭,都是以千百万人殒命为代价,通过胜者王侯败者贼,累积出来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们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很难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和人体试验,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变得极为宝贵。


譬如美国为了换取日本731部队的研究数据,刻意掩盖了史实,德国纳粹的残忍的人体实验,对其占领的西方国家更是绝口不提。


以至于冷战时期的奥运,成为了美苏两大阵营药物创新与数据收集的赛场,人权意识淡薄的非洲,更是成为了西方国家药物试验的基地。


而美国为了检验自身的军事能力,冷战之后更是从海湾战争、南联盟打到伊拉克、阿富汗,通过不断的下场以及代理人战争,对新型武器与战术进行检验。


发达国家都在不断寻求数据的喂食,来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


而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在这点上有着巨大的优势,我们的古籍上有着数不清的案例和数据可以溯源。


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的话,其中蕴藏的财富可谓之无与伦比。


只是有一个关键点,对于古籍的记载来说,我们应该将其视作一种可以的验证的“猜想”,而不是亘古不变的“公理”或者“宗教”。


华佗和张仲景们发现青蒿有用,不是要把青蒿封圣,而是要驱动科学家们反向从青蒿中反向提取其中的青蒿素。


资治通鉴和毛选也不是什么圣经,而是一次次宫廷博弈和尸山血海里面总结出来的经验,政治家们可以通过其庞大的案例库,去探寻解决新时代问题的可能。


如果在天有灵,华佗和张仲景一定会痛骂那些还在熬制汤药的后辈们,为啥不尝试利用萃取技术。


同样,面对无论遇到什么事都高喊“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热血青年,教员也会痛心的建议他们,就算读不了全文,也先读一下毛选的第一段。


如果不能秉承着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过去,过去的成功,反而会成为现代进步的阻碍,教主们只会通过教义,将教众们困在原地。


相反,不断的自我革新则会推动着我们的进步。


就像牛顿力学能够解决我们绝大部分现实中的问题,但是随着我们数据精准度的提升,我们会发现相对论以及之后的量子力学,并带来一系列的新科技崛起。


合理的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医学宝库,将其视为数据或者架构,运用与新时代,则是我们很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基。


最后,从数据的角度,聊完传统文化与中医,再跟最近的时事延展一下。


如今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据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关键数据获取,不同于以往,不再那么血淋淋了。


广为诟病的特斯拉,通过无数车主为其提供的驾驶数据反馈,不断的强化神经网络学习。未来就像阿拉法狗战胜了人类那样,其自动驾驶迟早要超过人类。


同样,人类司机未来也一定比不过神经网络学习的网约车软件,随着数据得以被大规模的收集和处理,毫无博弈能力的司机只会沦为出行巨头们收集数据的棋子被无情的压榨,并在自动驾驶的学习完成后被一脚踢飞。


在数据的时代,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差距都会被迅速的拉大。


所以,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垄断者必须要为廉价获取的数据,按规矩支付相应的成本和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哥德巴赫   海湾战争   华佗   中医   传统   青蒿   神经网络   资治通鉴   相对论   美国   传统文化   中国   人类   经验   数据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