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骨鲠在喉,拖了两日,还是要说。


摇号前夜,除了部分落定的,这一届小升初家长靠着美食渡过这一段时间的纠结。岂料华二初中一句“我们像待字闺中的女子,怕你不来,怕你乱来”,犹如引爆巴尔干的火药桶。


那一纸推送了两小时旋即被删除的公告里,,华二虽然用字克制,但背后的傲娇力透纸背。比如,标题《你真的想好了吗?》,结合文章内容,应该改成“来摇华二,你够格吗?”更为贴切。


几千字的推文,颇有一种在奢侈品店买不起别摸的既视感,也颇有一种沪上川普脱口秀的感觉:学渣想一想,家长不合格想一想,囊中羞涩的也想一想。一一对应以下的三张图。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我有一种深深被冒犯的感觉。


其一,这样的标准谁来认定?是学校吗?


在各家的招生简章上,或多或少地,都有着暗示和明示,希望你们知难而退。可,你们偏偏不知道这一届家长最擅长的事就是激流勇进,百折千回不曾放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看,一姐就含蓄多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说话留半分,山水好相见。


能完全符合这三项标准的家庭,能有几多?如果达不到是不是需要通过注水解决?从小学会在爱“霍”才会赢的世界里更好生存?


如果牛蛙家庭和学校互相成就,学生和家长都拿出了自己的优势,那学校呢?靠着掐尖,就可以成就名校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


而今,因材施教,可能对学校提出了更难的挑战。于是乎,他们兵行险招,出了一个大昏招:选择了吓退一个是一个的策略?


最近大热b站up主、我的新晋男神、法律界的白月光罗翔说,如果自由不受限制,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这句话也适合择校。


有些时候,在择校这件事上,爹妈简直卑微到了尘埃,有一种“跪求皇桑翻我牌”的既视感。甚至有妈玩笑说,赶明儿带娃改嫁名校老师大概也会成为新的产业链,然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日后需要老师出示DNA报告,证明你娃是你娃,方可入学。


傲慢与偏见


其二,这样文字背后是偏见才细思恐极。


所谓渣娃,穷鬼都是相对的,套用“闹太套”、演员黄晓明的一句台词:我不要你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关起门来是内部矛盾,黑娃的快乐你不懂;但开了门又是感天动地母子情,咬紧牙关共进退。你怎知孩子的无限可能性?


也许可以辩解,华二不过real耿直,说了其他友校不敢说的真心话,说出了社会运行的达尔文逻辑。你们为什么可以接受找工作时被挑三拣四,却无法容忍这些“实话”?


是的,不可以!不仅因为家有学普,希望给这些娃被更善意对待,有更多可能性,更是因为我们对教育依然有期待(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


我们期待教育不是简单学渣学霸二元说,我们期待教育是一棵树摇醒另一棵树的旅程,期待教育仍是最后的净土,或者是保留最后残留的情怀。虽然我们知道在功利主义裹挟下,这样的情怀所剩无几,但我们依然不希望把这样的赤裸如此早,如此毫不保留地展现于孩子面前。


也许你可以说,这不过是让孩子家长提早知道社会的残酷,而已。但,傲慢和偏见,是打造精致利己主义的温床,当我们过早地用这样的视角去审视世界,我们又在倡导什么?康德说,人只能是目的,人不是工具。虽然很多时候人是工具,但不妨碍我们依然朝着“人是目的”这个方向努力。


天纵英才的毕竟少数,但大部分的学普家庭都过着一步步打怪升级的爬坡之路,而今连坡都没开始爬,就告诉你,你想好了吗?


傲慢与偏见


其三,写给成年人看的说明,放出自己的条件,点到为止就可以。何必连家长的身份都要求?!混社会至今,迪士尼也是去得起,这点自知之明总是有的。


文章结尾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勉强的都是煎熬的”,可能这一届的家长没有进化完善,心中永远住着一个逆反孩子,偏想着要勉强一把。毕竟鸡娃路上,谁没有勉强过自己和娃?


摇号后学校不容易,可能会涌进一波普娃,乃至渣娃,后者毕竟是连亲娘都会嫌弃的玩意儿。但能去摇号的,也一定是权衡再三的,要承担落下来的风险,也要承担付出了学费而未必能承受你想象中的那种好。


人生没有梦想和咸鱼无疑。但人生梦想,倘若没有发奋图强的助力,那便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痴心妄想无异。套用新晋男神罗翔的话: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各位有谁是自愿选择来到这世界上来的?谁的剧本是自己选的?大家有时是不是很羡慕别人家的剧本?讲老实话我有时也很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办法,你的剧本不是你选择的。你只能选择努力演好你的剧本。虽然很痛苦,但只要努力演好,痛苦中也有精彩。


《无问东西》里有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适用。人性的光辉有时候比单纯学业的考量要重要的多,希望这不是我这个学渣娘的一厢情愿。


傲慢与偏见

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你总觉得学渣摇上了,学霸落选了?


一来呢,学渣基础庞大,且靠运气过活,按照概率学,总有几个能摇上吧!


二来呢,从传播学的角度上,学霸摇不上、学渣摇上了的新闻都有传播价值,反之,学霸入选,学渣落选,大家都觉得是正常,根本没有传播的必要性。


三来呢,对于学霸学渣的认定由谁来定?注水的学霸还不如踏实努力的学渣呢,但话说回来,学渣要是肯踏实努力还能渣到哪里去?!还不是家长们贪心不足蛇吞象,学渣学渣地乱叫?该改一改了!对学渣友好一点啊!


昨日,华二初中发布致歉声明,表示“深感自责,将引以为戒”,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一位入学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当然了,傲慢与偏见最大的作用,是push家长好好努力,不然万一你娃摇上了,你配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巴尔干   脱口秀   目的   因材施教   傲慢与偏见   自知之明   偏见   剧本   勉强   家长   期待   努力   孩子   家庭   学校   社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